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洞庭湖畔,长江之滨,有一个这样的湖区知青群体,他们的特点是过去当过民办教师的特别多,现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也特别多,故有人笑称这个知青群体是“老板少,教授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华容知青 → 吊马庄,吊马桩?

您是本帖的第 178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吊马庄,吊马桩?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吊马庄,吊马桩?
以下是引用那片青山在2007-3-7 18:40:44的发言:

               神奇的吊马庄

……

前天下午四时许,春雨天寒,我横过蔡锷南路,去晏家塘。我打伞走着,见路边有人拆墙,便退让几步,不觉进入街口。虽明知此处不是晏家塘,但应该条条街巷通晏家塘,也就顺街左拐下坡,尽头处有一公厕,感觉很眼熟……我再顺路前行一段路,啊!这不就到了几十年前常来常往的吊马庄吗!

吊马庄啊,神奇的吊马庄!

……


以下是引用点点在2007-3-10 10:59:46的发言:

  𠂖……

    几十年了,肖龙哥从来没和我们讲过吊马庄的由来,尾巴也总在吊我们的口味.还好,今天下午版主老贺与行者无疆就会带我们重游长沙大街小巷,听说第一巷就是吊马庄哦,到时我就知到了,耶!


山老倌的吊马庄,吊起了朋友们的胃口。

点点的跟贴更是简练精彩:到时我就知到了,耶!


伺候风烛残年的老妈,数码相机近半年刀枪入库。趁着老婆在家休息,俺也且偷半晌闲,散散心去那儿走走,说不定运气好还能遇上他们。下午三点半,夹上破单车出了门。破车不争气,要派用场时老是罢工,踏脚松动,一路走走停停拧拧螺母,总算骑到了山老倌旅游指南所说拆墙的地方。

拐入小巷,一看门牌大古道巷,想起这儿原来住着一家亲戚,先去那儿看看。一路上,小巷都铺上了青石板,看来这整旧如旧还是打了折扣,复古又舍不得花大本钱,以往的麻石街巷只能残存在咱们的记忆中。几步路就到了出入是门,还是那几张公馆石库门,走进当年表舅家的天井,一眼就看到他家住过的那矮小阁楼已是四面透风。表舅作古数年,表哥表姐没有继承这租住权,这阁楼也实在是太破烂,表舅故去后就废弃没再住人。老屋开了家餐馆,一位大娘上前打招呼,一打听还是老住户,互相都很熟悉。

表舅年轻时参加远征军,到过缅甸印度,经过战争洗礼当上了一个小连长。抗战胜利后返回云南退伍成家,利用轻车熟路的优势跑了几年马帮,用现在的时髦语言来说就是做边贸,也算是一段传奇经历。五十年代后,表舅回到长沙,妻子早逝,留下一双儿女,找了个搬运站拖板车的活计养家糊口。表舅是独子,文夕大火后,家人亲戚全都失散,陆续返回长沙又都没回到原来的住地,表舅与亲人们失去联系,直到六十年代才会面。表舅是个重亲情的人,他的父亲不怎么管家,从小他就常在我外祖父家生活,与表兄妹们感情深厚。偶尔遇上了一位亲人后,接下来他就驾驶着“回龙头”跑遍了所有的亲戚家。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年清水塘修建纪念馆,我家住的那个小院子正在拆迁范围,表舅来家说,搬家的事归他包了。到了那天,父子俩驾着那辆车过来,帮我家搬得索索利利,全没要我们家人操什么心。

表舅顶着个旧军官的帽子,表哥表姐文革前都下放浏阳,表姐后来作出牺牲曲线回家,几年后,舍弃青梅竹马的男友,以结婚换得户口迁回长沙郊区;表哥男子汉没有迂回的余地,直到回城大潮才上调回来。表舅那时候常常感叹:宽大宽大,宽大不宽小,当个师长军长可以进政协,当个连排长就只配拖板车。据说那时候拖板车的国军下级军官和老兵不少,像表舅这样参加过抗战而又没打过内战的最想不通。随着时间推移,表舅渐渐老去,后来亲戚间的走动少了。原来常去表舅家看看,我们单位从南门口迁到河西,我也去得不多了,表舅早些年过世我们都是事后得知。前年看报,纪念抗战六十周年,媒体破天荒宣布,参加抗战的国军官兵也享受抗战老兵的荣誉,肯定他们的功绩。看后不由得感慨,表舅早走了几年,若是在世,也算给当年浴血抗战下个定论,最终得到一点安慰。

文革中,表哥表姐在乡下呆不住回了长沙,那段时间我们常来往。清水塘到出入是门,从小吴门过铁路,走东站路到火车站,然后就开始穿小巷。还记得一些小巷别有风味的巷名,一个个都那么让人探索联想,究竟有个什么典故?东门捷径、水月林、小瀛洲、化龙池、出入是门……菜根香、白果园这一类则虽雅致毕竟还比较常见。再往南走还有几家亲戚,那时候表哥表姐也常领着我继续穿小巷抄近路,说不定这吊马庄还是我涉足过的地方。不知别人是否这样,独自一人走路时注意观察沿途的路牌与建筑特征,和别人一块,尤其是别人领路时往往就聊天逗趣忘了那些雅兴。喜欢和表姐一起走亲戚,十几岁的男孩已经朦朦胧胧懂得欣赏异性,表姐大概是遗传了母亲的相貌,黑皮肤高鼻梁大眼睛,典型的南国美女。

骑上单车折回寻找吊马庄,青石板在车轮碾压下咣当着响,是有意保留特色还是豆腐渣不得而知。不一会儿就如点点所说:到时我就知,到了,不过还没有兴奋到举起两只手指直呼耶耶。看着路牌上出现的一步两搭桥、磨盘湾、吊马庄、倒脱靴,这一连串的地名与三国演义关羽入城的故事有关联。居住在这儿的孩子们,小时候爷爷奶奶讲故事大概是信手拈来,随便点一个地名就可以话说当年。再一看此地原来就在小古道巷,的确是曾经到过这儿,有位老同学以前就住在往东再过去一点点,从他家出来往南穿出小巷到城南路,东边就是天心阁,看来他家的位置现在正好在新修的蔡锷南路上。那位擅长用市井俚语写出什么“葵花”、“野兽”小说的当红作家是他家麻将桌上的老友,大概青少年时期也是住在这一带?常年受到这等民间传说的人文熏陶,也许受益匪浅,对于创作出南门口一带所谓“优雅的痞子”形象可能是大有裨益。

拍一张吊马庄的碑文,让山老倌吊了几天胃口,看完后总算是原来如此。图像雕刻的技法不敢恭维,这哪像提青龙刀跨赤兔马的关云长?咋一看倒像个养肥了马匹指望卖个好价钱的老头进城之前在此歇息盘算。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关公背后还画了支玩具似的指甲刀,全无儿时连环画上看到的关云长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吊马庄,吊马桩?吊马桩变吊马庄?与那个刺韩湖变赐闲湖异曲同音,只是后者变得更为斯文。正对着巷口的公馆叫予园,门脸保存相当完好,几乎看不出什么维修痕迹,大门两旁挂着门联,“流水带花穿巷陌,归云拥树落山村”,这个倒显然是近日添加的杰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2:24:58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走进小巷,紧挨着予园还有几扇石库门,同样也挂着崭新的黑色门联,看来是统一进行了一次装修。巷口石碑的图上有口井,进小巷拐两个弯还真看到了一口号称的古井,井大概还是口废弃的老井,可惜新修的围栏看起来太扎眼,反而显得像是冒牌古井。对着古井又是一扇公馆门,这扇门没怎么装饰,大门上挂着四个报箱,比较夸张:咱这儿住的是文化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2:30:10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时间比较紧张,匆匆看过后继续寻找老住宅,在倒脱靴巷口又看到一块石碑。这次匆匆扫了一眼没拍照,大意是长沙太守韩玄被魏延追杀,逃跑中韩玄在此故弄玄虚,脱下一只靴子倒放迷惑对方。最后追杀到现在的营盘路附近刺杀成功,那儿因而得名刺韩湖,打打杀杀的地名毕竟不好听,后来改为长沙话谐音的赐闲湖。杀气腾腾刺韩摇身一变,武夫变文人,好一个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所在。老长沙好用谐音避讳,最有趣的是那个腐乳变猫乳,原因就是做小生意的害怕大清早的唤虎犯讳。过城南路有个地名叫六十码头,旱地里怎么会取名叫码头呢?原来那地方与以前开凿的护城河有点关系。有护城河的时候,六十码头那儿是个洄水湾,有失足掉下护城河的往往是在那儿捞起来,于是就先有了个与六十码头谐音的不雅俗名。不过列位看官也不必认真考证,民间传说本来就是根据片断野史构成的茶余酒后的消遣,流传至今,以讹传讹英雄狗熊搞坨不清。

走进倒脱靴,巷内有一栋“气势恢宏”的青砖屋,从高墙看来至少是三层楼房,这在以前的老住宅中就算得上是高层建筑了。这儿倒是发现了一根名副其实的吊车桩,只是这桩太袖珍,真正只防君子的桩,拴一根细细的铁链,拴住一辆卖绿豆汁的手推车,锁头上还套了一个防雨罩。房屋的墙根与下水瓦管布满青苔,这不加修饰的原状倒可以看出老屋的沧桑,可以想象到房间里夏日的阴浸,久违的没有空调电扇的日子里难得找到的舒适感觉。那张花格门显然是基层政府最近的政绩,这两年到处可以看到这种改造,最粗制滥造的就是这随便弄几根木方用钉子敲出来的花格门窗,用不了多久就会烂得七零八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2:34:11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据说现在大力提倡开发小街巷旅游资源,现在随什么都可以冠名文化,孤陋寡闻,不知是否已经发明了小街巷文化这词。小街巷的生活有什么特点?最主要一点大概就是尚存我们这些久住楼房套间的人所缺失的邻里之间的亲情。走进倒脱靴,就看到小巷对面的两家邻居坐在门口聊天,其中一位看到拍照还热情邀请我拍他家的老房子,说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房龄。小街巷的居民们,在拥挤的环境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开发美好的精神享受。生活是忙碌的,所以才有了吊马庄的冷清;对于聊天的邻里老人来说,小街巷的生活也是悠闲的,聊一聊家长里短,看一看路上行人来去匆匆,再怎么说也比关在鸽子笼似的N居室遥看他人活动的老人过得惬意。老妈现在腿脚无力下不了楼,屡次动员她老人家下楼聊天都不奏效,对此深有感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欣赏中看到远处走过来一干拿着相机的人,走近一看正是坛子上的点点、老贺、行者、晓峰等人,寻访老街巷传奇的大部队开过来了。站在街头聊过几句后匆匆道别,出门还承诺了采购晚餐的蔬菜回家。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2:40:00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再上传一张赐闲湖附近的照片,这儿叫小桃园,看这破败的镜头,大概这地名终将从长沙地图上消失。老妈住院期间,一日从窗口往外眺望,一眼就看到这个门洞,这不是一位朋友原来在小桃园的家吗?第二天,特意带上相机,回家之前去那儿拍了几张留作纪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3:20:38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734
积分:129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26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每次读元霄版主关于长沙轶事的帖子,心中都升出对作者的敬佩。这不光是因为元霄版主把握文字的功底,更因为元霄版主在帖子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那个时代长沙市民生活的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那里面,既有长沙的历史脉络,也有普通市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邻里、朋友间的温情,更有无权无势的小市民生活中的苦难、无奈,以及对苦难的耐受、苦难中的抗争与希翼……。在元霄版主的帖子里,小市民的生活,与长沙的历史、民俗和民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元宵版主帖子的令我佩服之处,就在这里。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21:59:04
杨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90
积分:190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21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杨头

发贴心情

这有点象余鸟的家,好象当年还有一位二中的老教师也住在里面,叫杨娭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3 0:11:48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惭愧!这贴子本来发在轶事栏目,担心冲突青山兄的追忆青春主题而藏在那儿,哪位朋友把它移来此处。记得听相声讲过:在座的朋友去过XX吗?没有哇,那就好!到了这儿就充不成里手。华容板块的朋友们二中的多,来这儿讲南门口,不免有板门弄斧之嫌;尤其是那个优雅,那是别人送给何顿的,决无含沙射影之意,各位多多包涵!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3 13:53:52
行者无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64
积分:1287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16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行者无疆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哥巴在2007-3-12 21:59:04的发言:

每次读元霄版主关于长沙轶事的帖子,心中都升出对作者的敬佩。这不光是因为元霄版主把握文字的功底,更因为元霄版主在帖子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那个时代长沙市民生活的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那里面,既有长沙的历史脉络,也有普通市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邻里、朋友间的温情,更有无权无势的小市民生活中的苦难、无奈,以及对苦难的耐受、苦难中的抗争与希翼……。在元霄版主的帖子里,小市民的生活,与长沙的历史、民俗和民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元宵版主帖子的令我佩服之处,就在这里。

同感,但泔不出,我只是锅里夹生熟的米饭,锅底的锅巴才熟透了、香脆可口......

谢谢哥巴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3 21:37:31
行者无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64
积分:1287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16日
1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行者无疆

发贴心情

谢谢大老倌的元宵团,这样的元宵还要洽几个,过达瘾,还没过足瘾,又洽上达瘾!

老呆,上元宵!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3 21:46:02

 15   10   1/2页      1   2   尾页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2343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