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之饮
---淮羽说茶
茶圣陆羽称茶为“南方嘉木”,它最早生于我国巴蜀崇山峻岭之中,距今有百万余年。
茶的最早发现利用者是神农氏炎帝。《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当时茶的称谓不一,有荼、茗、诧、瓜芦木等等)。说炎帝某一天在尝试多种草药后中了毒,正好昏倒在一株野茶树下,是茶树上的露水滴落到他口中使他苏醒得救。炎帝便发现了茶的药用功效。直到今天,乡下人生疱疮还有将茶叶嚼碎敷上用以解毒的。后来人们发现茶叶还能解渴提神,便将它做成菜来吃。现在云南基诺族还保留了这种习惯。再后来,才开始将茶叶熬汤作为饮料来喝。据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中阳国志.巴志》记载,三千年前的古巴蜀国就已人工种植茶树,并将茶叶进贡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了。
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饮用盛于唐代。尤其是当湖北竟陵(今天门县)人陆羽写了有十章共七千余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后,种茶制茶饮茶风糜全国。宋代梅尧臣有“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这样的诗句。当时的茶叶产地有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八大区域四十四个州,喝茶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柴米油盐酱醋”之后的第七件事。
明朝以前,都是将茶叶与米粥搅和制成团和饼。进贡朝廷和达官贵人饮用的茶还要用雕有龙、凤的模具紧压,称之为“龙团”和“凤饼”。饮用时要烘烤捣碎和煎煮。明太祖朱元璋嫌其繁琐耗费,便下令废团饼,制散茶。经过这场制饮方法的革命以后,茶的生产与饮用发展更快了。时至今日,茶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中,消费总量已远大于咖啡、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