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岁月[十六]
第二天早上是银来叫我时才醒,我很快地将被包捆好,又跑到井边去洗漱完毕,才同他挑了行李往煌家去。煌家的早饭已经做好了,我们一去就吃饭,吃饭时,他父母又向我们交待了一番。从他家出来,一直到渡口,路上没有遇到一个人,摆渡的老人家说,我们是最早过渡的。
我们到公社时,公社已经有一些人报到了。这次我们公社到麻阳去的不到六十个人,除了一个当连长的有二十多岁,其余的清一色的小伙子,都不到二十岁。就是这些人,代表着全公社十七个大队,一万三千多贫下中农去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
当天,在公社举办的学习班上,公社革委会的领导就再三嘱咐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公社贫下中农的委托,听毛主席的话,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决修好战备路,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全体修路民工也纷纷写了决心书,向公社革委会领导表明态度,决不辜负公社领导的期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修好三线铁路,以优异的成绩回来向贫F中农汇报。学习班上,公社武装部长向我们说明了此次前往麻阳修路的具体任务,和会同县三线铁路建设指挥分部独立团的安排。
此次修三线铁路,全部民工以民兵建制。县设兵团,下设团、营、连、排、班。固为去“麻阳”的人数比到“新晃”的人数少了几倍,县“铁分指”的重点全在那边,“麻阳”这边九个连队,就称为了建设兵团的独立团。我们“广坪”公社六十来人与“连山”公社的六十来人合一个连,编为X营X连。我们大队三个人同分在一个班,X连四班。
元月八日,也就是到公社报到的第二天一早,在公社吃了早饭,就在公社革委会和宣传队的锣鼓声中,挑着行李向目的地出发了。在县城与连山的民工会和后,打着连队的旗帜朝第一天的宿营地前进。第一天的宿营地是堡子脚,六十七里路,走了将近十个小时。
因为是第一天行军,晚饭前,连长和指导员针对行军作出了讲评,同时,还交待了第二天的行军任务和要求,并再三强调,晚饭后一律不准外出,全部要上床休息,第二天早晨四点起床,四点半出发,要赶二十里路吃早饭。饭后,连队所有人员都按照连队的要求,铺开被子睡觉了。
在大家都睡得迷迷糊糊时,一阵叫声把大家都吵醒,原来是叫起床集合了。大家连忙起床收拾行李,集合出发。
冬天的夜晚是寂静的夜晚,一百多人在公路上行走,只听得见沙沙的脚步声。头上,虽然能见到几颗星星,可月亮被云层遮掩住了,地上的路看上去就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清楚。公路在山谷中婉蜒,我们在公路上行走。
在大家都估计着时间和路程,三个小时,二十里路程,应该要走到了,而天也应该要亮了时,可天就是不亮,而吃早饭的地点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难道大家的估计都错了?思维都出了问题?真让大家迷惑不解时,连长下达了原地休息的命令。这时,大家担着行车也确实走累了,听到休息的命令,一个个马上就放下了肩膀上担子,往地上一坐,都向领导要求着,等天大亮再走。
因为天黑,也因为路上没有遇到一个行人,没人可打听,也就不知道我们到底走了多久时间,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
连长、指导员自己也搞不清这原因到底出在那里,走了这么久,怎么会还不见天亮。为了弄清距离吃早饭的地方还有多远,连长专门安排了二个人去找老乡打听。这里大家一边休息就一边议论着这是什么原因还不见天亮?
议论来、议论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起床出发的时间不对。十点四十,听成了四点四十,提早了六个小时出发,不然不可能天还不亮。
那个年代,一百多号人的连队,连一个有手表的人都没有,还喊是半军事化管理的民兵连队,你说悲哀不悲哀。
打听的人费了好大的神,才找到一幢老乡的屋,叫醒屋里的人后才问清楚了距离吃早饭的那个地点还有五里路。
五里路,那不远了。休息了一阵以后,连长要求大家继续前进,到吃早饭的地点再休息。于是,大家在连长的命令下又挑着行李朝前走了起来。估计又走了五里路,还不见指定吃早饭的地方,大家又议论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啦。连长感到有些不对劲,也就不敢要大家继续前进了。
再次原地休息,再次按排人去找老乡打听。这次打听来的结果让全连人都膛目结舌,惊骇不己。还有十里路,怎么是越走越远了呢?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开始问路时就没有问清楚,到底是走过去了五里,还是还相差五里。笼统的问人家到那里还有多远,人家又不知道你是从那里来,要往那里去,他也只能是笼统的回答你有多远。
五里路不错,只是没问清楚是走过身了五里还是差五里,以至自己理解错误,以为还差五里路,才造成了又走了五里路后相差更远了,变成了十里路。
怎么办,已经走过身十里路了,又往回走己是不可能,继续向前走呢,黑灯瞎火的,又不知前方还要走多远才会有集镇。没有集镇,这一百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无法解决,总不可能走到黔城再吃饭吧。原计划己被打破,只有另想办法了。
我们在公路上休息了好一会,终于见到一个走夜路的人。连长向那人打听了好一会到黔城的路后,才决定走小路到黔城。
到黔城走小路比走大路要近十来里,而前方不远就有一个小集镇,集镇上有几家小商店。于是队伍再次前行,插近路翻山。
队伍拐上山路后,也就成了散兵。崎岖的山路又陡又滑,又天黑看不见,还挑着一担行李,怎么也难走,真是步履维艰。好不容易爬到山顶,那人真是再也走不动了。
又饥、又困、又累,上山时就有一些人滑了跤,想着下山的路更是难走,谁也不敢再摸黑走下去了。连长也不敢叫队伍继续前进,只有下令休息。听到休息令,大家就原地坐在地上,靠着行车打起瞌睡来,有的人还很快的就睡着了。
这冬天的夜晚,在山上露宿那有不冷的。刚刚爬山还热得是一身汗,这一坐下来,很快就凉了,并很快就感到了冷。于是,有人就干脆几个人挤在一起,打开一个被包,盖在身上,以此御寒。
一直到天亮,连长才令人叫醒大家继续前进,下了山。山下有个小镇,叫江西街,队伍没有进街,而是在镇外的小河边停住。
连长叫大家在河边先洗漱,另安排人到小镇上去联系,看能否找到一个可以解决吃饭问题的地方。
江西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一条小街,比我们广坪街还小。不是赶集日,集市上也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大的饭店,那有什么地方可以解决这一百多号人的吃饭问题?联系人失望而归后,连长只有让大家分批上街,去买一点可以充饥的食物先填饱了肚子着,只有先解决肚子问题,才有继续走下去的能量,也才有可能走到目的地黔城。
从堡子脚到江西街,将近六十来华里,剩下的还有二十来来里,我们走了半天。
那时说:“人是铁,饭是钢”,这一点不错。在吃了一点东西后,大家的精神到底多好了,队伍又挑着行李继续前行。
因为是走小路,不能整队而行,连长只好是要求大家不要掉队也就可以了。
这天,我们中午时分到达黔城,在已联系好地点安排好住宿,吃了中饭就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从堡子脚到黔城,公路是90华里,预计一天走到。现在,我们走了一段近路,少走了十来里路,那也走了八十里路。这是我第一次挑着担子走这么远的路,真的是脚都走得好痛的了。
黔城集镇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位于沅水和舞水的交汇处,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城边有建于唐代的著名建筑“芙蓉楼”,距今己有一千多年来历史了。它倚立在河岸上,历千年风雨,体世态炎凉。多想目睹一下老“黔城”的风光呀,可人太疲劳了,那还有那闲情逸致去观赏。吃过饭后,一个个都坐在自己开好的地铺上,再也不想动了。
第三天早饭后,从黔城出发,就是整个独立团所有连队一道的大部队。也不知有多少人的大部队,二个人一排,还挑着行李,拉开有好几里路长。我们连走在队伍的中间,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那么多连队在一起行军,可热闹啦。营、团首长不断地鼓动连队互相拉歌,赛歌,使队伍中几乎是此起彼伏,歌声不断。但是,大部队行军速度可慢多了。这天,我们只走了六十四里路,到中方就是下午四点多钟了。
按下来的第四天,三十五里路到怀化。第五天,三十里路到黄金坳。在黄金坳那晚,黔阳铁路指挥部还专门安排放映人员到那里为我们团放了一场电影《地下游击队》,第六天是元月十三日,这天,我们起了一个早床,走了七十里路,顺利的到达了我们修路的工地,麻阳的白泥田工地。
白泥田是麻阳县的一个公社,离县城有十几公里,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沟。如果不是修铁路,上万铁路工人和修路民工驻扎到这里,那是公路都不通的地方,更莫说有电。按他们当地人说的是:第一次看到电灯,都感到好奇怪,奇怪那玻璃为什么会放亮。
上万修路大军的到来,不但使那山沟里的人口突然增加了好几倍,使山沟陡然热闹起来。而且新修了简易公路,上十吨的大卡车开进了山沟。有了发电机,山沟里也第一次看到了电灯。
有了电,就让那生长在山沟里从没有走出过山沟里的好多人又第一次看上了电影。而且一个星期能看上几场,有时还有一些宣传队跑到工地去进行慰问演出,把山沟外的文化又带了进去。这样,又大大的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改观。
平静的山沟再不平静了,每天机器轰鸣,炮声阵阵,夜晚的山村,也有了与星空比美的无数的电灯。
我们连队的驻地距白泥田公社集镇有三里多路,是一个山顶上的村庄里。村庄有蛮大,有好几十户人家,我们团有几个连队驻扎在这里,营部也设在这里。我们全部住在当地老百姓的家里,村子里几乎家家都住满了我们修路的民工。
我们班十几个人,就挤在一户老乡家的堂屋里。堂屋中间用竹晒垫隔开,外面一截放劳动工具和工作衣裤。里面一截就是我们睡觉的地方。
我们靠墙用树木搭起一排统铺,十几个人勉强能够伸直躺下。我们的驻地没有电,夜晚照明仍然是用煤油灯。只是普通的煤油灯不太安全,还不防风,连队就为每个班配备了二盖马灯。马灯可以提着走得,夜晚出门时,大家都是提着马灯。我们到达那里的第一天,各个连队打前站的人把早把住房安排好了,我们一到,只要进屋铺床就行。
由于连续六天长途跋涉,大家都很疲劳,有的脚都走肿,走起泡,第二天就全体放了一天假,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开始,就是学习、总结、评比。学习七一年的《元旦社论》,和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及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讲话的精神。总结六天长途行军的个人感受。评比出行军中的“四好班组”和“五好个人”,并要求人人都要写出决心书,向党,向人民表示自己修好三线铁路的决心。评比结果,我们班评为“四好班”,我也被评为“五好个人”。
元月十九日开大会,大会上,团首长交待了我们团的任务:就是配合广铁四局的工人,并与他们一起打通“大木山”铁路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