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默认设置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道具中心
我能做什么
>> 让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开创出一条DV通道,这就是湖南知青的公共频道。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
→
知青大学
→
公共频道
→ [视频]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知青公共频道]
您是本帖的第
581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视频]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知青公共频道]
友情周末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楼主
[视频]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知青公共频道]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李振声院士:因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 南京大学的项目组敏锐地抓住这一前沿领域,进行了近20年的艰苦探索。...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2007/2/27 23:30:59
友情周末
头衔:友情周末
等级:版主
文章:25281
积分:16481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4日
第
2
楼
以下内容含脚本,或可能导致页面不正常的代码
<TABLE border=1 #fff5f0?><TR><TD><STRONG> [内容速览]</STRONG>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今天在北京揭晓,一批潜心研究了多年的原始创新成果成为本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最大亮点。</TD></TR></TABLE><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To1ForShow><TR><TD><P align=center><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images/1172549910080_xinsrc_152020427114187518639100.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images/1172549910080_xinsrc_152020427114187518639100_r.jpg" border=0></A></TD></TR><TR><TD><P align=center>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长春主持大会。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TD></TR></TABLE><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To1ForShow><TR><TD><P align=center><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images/1172555555806_xinsrc_47202042712127181332412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images/1172555555806_xinsrc_472020427121271813324127_r.jpg" border=0></A></TD></TR><TR><TD><P align=center>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TD></TR></TABLE><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To1ForShow><TR><TD><P align=center><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images/1172555573181_xinsrc_162020427114131213160101.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images/1172555573181_xinsrc_162020427114131213160101_r.jpg" border=0></A></TD></TR><TR><TD><P align=center> 这是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TD></TR></TABLE><P align=center><STRONG> </STRONG> <STRONG><FONT color=#800000>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FONT></STRONG><P align=center><FONT color=#800000><STRONG> 胡锦涛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STRONG></FONT><P align=center><FONT color=#800000><STRONG> 温家宝讲话 曾庆红出席 李长春主持</STRONG></FONT> <P align=left> CCTV.com综合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颁发奖励证书,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歼十飞机工程”项目代表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长春主持大会。<P align=center> </EMBED><P align=center> <STRONG><FONT color=#0000ff>◎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FONT></STRONG>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今天在北京揭晓,一批潜心研究了多年的原始创新成果成为本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最大亮点。 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次只评选产生了一位科学家,他是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李振声院士。今年76岁的李振声院士和小麦打了有一辈子交道,他在小麦育种领域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和成果以及他在我国粮食发展战略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使他当之无愧地站在了今天科技的最高领奖台上。 除了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奖还包括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技术进步奖和国际合作奖几大奖项,这次共有327个项目获奖。引人注目的是,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这次都评选产生了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我国进行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两个奖项的一等奖首次出现全家福。此外,“<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103601.shtml" target="_blank" >歼十飞机工程</A>”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自载人航天工程在2003年首次摘得这一奖项的桂冠后,第二次有项目获得特等奖。 此外,还有240项解决国家需求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2位外国专家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P align=center> <STRONG>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STRONG><TABLE borderColor=#bdc2fd width=590 bgColor=#f4ffff border=1><TR bgColor=#bfffff><TD colSpan=3><DIV align=center><H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H3></DIV></TD></TR><TR><TD colSpan=2>小麦育种专家</TD><TD>76岁的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TD></TR><TR bgColor=#bfffff><TD colSpan=3><DIV align=center><H3>国家自然科学奖</H3></DIV></TD></TR><TR><TD>一等奖</TD><TD>两项</TD><TD>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 制备 性能和应用</TD></TR><TR><TD></TD><TD></TD><TD>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TD></TR><TR><TD>二等奖</TD><TD>27项 </TD><TD></TD></TR><TR bgColor=#bfffff><TD colSpan=3><DIV align=center><H3>国家技术发明奖</H3></DIV></TD></TR><TR><TD>一等奖 </TD><TD>一项</TD><TD>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TD></TR><TR><TD>二等奖</TD><TD>55项</TD><TD></TD></TR><TR bgColor=#bfffff><TD colSpan=3><DIV align=center><H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H3></DIV></TD></TR><TR><TD>特等奖</TD><TD>一项 </TD><TD>歼十飞机工程 <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103601.shtml" target="_blank" >[组图]</A></TD></TR><TR><TD>一等奖</TD><TD>20项</TD><TD></TD></TR><TR><TD>二等奖</TD><TD>220项</TD><TD></TD></TR></TABLE><P align=center><STRONG> <FONT color=#0000ff>◎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FONT></STRONG>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李振声院士在小麦育种领域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及成果,以及他在我国粮食发展战略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使他当之无愧的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年76岁的李振声院士和小麦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他和他的同事们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疯狂分离的难题,最终培育出了持久抗病而且高产优质的小偃系列品种。 李振声还在世界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使小麦育种速度提高了数倍;他选育的能够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优质小麦小偃54,大大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并由此引发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变革;他提出的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的建议,最终成形为“黄淮海战役”,为我国粮食产量走出徘徊立下汗马功劳。 <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103467.shtml" target="_blank" >[详细内容]</A> <P align=center> <STRONG><FONT color=#0000ff>◎</FONT></STRONG><STRONG><FONT color=#0000ff>南京大学介电体超晶格新材料摘得空缺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FONT></STRONG> 在刚刚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中,南京大学的介电体超晶格新材料项目摘得了已空缺两年的一等奖。 1986年,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在著名科学家冯端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开始从事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理论研究,当时这个研究方向是世界上的冷门。南京大学的项目组敏锐地抓住这一前沿领域,进行了近20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从理论验证到材料制备的一系列突破,取得了这一世界领先的重大原创成果。 <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103519.shtml" target="_blank" >[详细内容] </A><P align=center> <STRONG><FONT color=#0000ff>◎</FONT></STRONG><STRONG><FONT color=#0000ff>原始创新成亮点 青年获奖人员比例高</FONT></STRONG> 2006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产生了一批进行了几十年长期研究的原始创新成果,许多青年科学家在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体现国家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达到了85个,并且全部产生了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进行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后,这两个奖项的一等奖首次实现“全家福”。 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这次获奖的主流,在2006年度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到了64.74%,60岁以下的占到了88.3%。尤其是一些海外学成归国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占到了各大奖项的36.58%。 <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103511.shtml" target="_blank" >[详细内容] </A><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000ff>◎新闻背景:国家科学技术奖</FONT></STRONG>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 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金额达500万元人民币,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它主要是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的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这一奖项的首届得主。此后,发明激光照排技术的王选院士、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黄昆院士、我国巨型计算机的开拓者之一金怡濂院士等人先后获得了这一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a href="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227/100259.shtml" target="_blank" >[详细内容]</A><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000ff> ◎新闻背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小盘点”</FONT></STRONG> 在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数学家吴文俊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他们每人获得500万元奖金。 2001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两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院士。 2002年度,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年产生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1997年以来,该奖项连续四届空缺后首次评出。
说明:
上面显示的是代码内容。您可以先检查过代码没问题,或修改之后再运行.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
2007/2/27 23:33:38
2
2
1/1页
1
发短信
我能做什么
我发表的主题
我参与的主题
基本资料修改
用户密码修改
联系资料修改
用户短信服务
编辑好友列表
用户收藏管理
个人文件管理
今日贴数图例
主题数图例
总帖数图例
在线图例
在线情况
用户组在线图例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贺卡发送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
.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6250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