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榨
说文解字——榨
1970年春节我来到靖县,住在铺口公社同乐大队松子树脚生产队。有过一次榨油作坊参加劳动的经历,时间虽只有一天,却让我时常回味。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与松子树脚的社员就出发了,自带午餐,他们一人挑一担油菜籽,走了约三里路,我第一次见到了榨油作坊。这是一座木结构房屋,四面敞露,没有墙体,面积有300平方米。油榨横卧中央。它是由直径80余公分的大树制成,长约7米,两侧凿有20公分宽的槽,槽中央掏空成上下两个半圆形状。作坊另一侧有个大石碾,屋角是灶台。
社员先将油菜籽碾成粉末,经高温蒸煮后,装进一叠竹编圆匝中,两端用糯谷稻草裹住,把圆匝依次放进榨槽中。榨油作坊的师傅在榨槽中插入几块大小不等的方木,最中间两块呈契形。十余个男子汉一字形排开,手把着一根悬挂在房梁上的10米长的大圆木。一时间号子喊起来,大圆木开始舞动。先是大家发力向后拉圆木,当它升到最高点时,再全力向前推动。此时圆木如同下山猛虎,具有强大的动能,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嘭咚一声,准确地撞击在榨槽中间的契形木上。随着高亢号子的节奏,圆木就像一座巨大时钟的摆,在榨油作坊的空中做往复运动。榨槽内的油菜籽在不断增加的契形木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发出“乍、乍”的声响。榨槽下涓涓流出清亮的菜籽油,它能惠及贫苦的山民。榨干油的枯饼碾碎后,当成肥料,洒到田地之中。
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没有收“榨”字。《康熙字典》对“榨”字作这样的解释:“音乍,打油具也。”
榨,打油的工具,木制品,用木旁做义符;打油具须安放在房屋内,所以是“穴”字头;当油饼在榨槽中受到挤压时,发出“乍、乍”声响,于是在“穴”下面加一个“乍”,并且用“乍”当声符。
古人真是大智慧,造字极富形象思维,一个“榨”字就将榨油作坊的场景描绘惟妙惟肖,音容并茂。
生活的重负,工作的压力,让我不时回想榨油作坊劳动的场景。
人的一生,可能会遭碾压、蒸煮、撞击、压榨,直到风烛残年,榨干最后一滴油,形同枯饼之时,才得以解脱,重归大自然。榨出的汁液会不会惠及他人,只能任人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