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共鸣在2007-2-14 11:34:04的发言:
1966.8.11
开始收割中稻。农艺队栽种的珍珠矮,亩产600至700斤,收成很好。作息时间调整,清晨五点半出工,十时至下午四时排练,四时又出工。
1966.8.17
下午去桃川为知青和社教干部演出。这是农艺队首次专为知青演出,也是文化革命开展以来的第一次登台。尽管连续的“双抢”劳动,队员们体力较差,但一登上舞台,大家的劲头就来了,演出获得知青们的好评。乘车回到接龙桥,已到凌晨一点。
1966.9.28
难得的一个阴天,下了几秒钟的雨花子。农艺队轮班车水抗旱,24小时不停,已经连续十四天了。看样子还得几天。
1966.9.30
农艺队自办晚会,欢度国庆前夕。大家吃着自种的花生、葵瓜子,喝着芝麻豆子茶,又做游戏又猜谜语,一直闹到午夜过后三点半。这是农艺队成立以来玩得最尽情的一次。
1966.10.17
早晨讨论修建房屋的事情。分了劳动组:码子们(男劳力)大多在石头组和土砖组,其余都在农业组。
1966.11.6
石头组的码子们到林场搬木材。先从大堆中选出较小又合适的,放入小河中,推至公路边,起坡,量方,最后装上汽车运回农艺队。
1966.11.19
经有关部门同意,农艺队员拆除接龙桥边的破亭子,得到不少瓦片和木枋木板。另有石柱六根,可惜在放倒时断了三根。只因没经验,又性急,没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不起石柱的打造者。好在这三根石柱刚好能做大门门樘-两边的立柱和上面的横梁。
1966.11.25
在后边山坡上开出一片平地,作为新房屋的基地。中午把“虎子”打了,很费一番工夫。晚餐吃狗肉,连一开始表态决不沾边的几个女队员,也从试一点到大碗吃起来。毕竟三月不知肉味了。那狗是田部长送给农艺队的,他早已同意让队员们干掉,改善改善伙食。
1966.12.10
石工开始砌基脚,码子们当副工。
1966.12.18
晚上去县城参加歌唱和背诵“老三篇”晚会,各部门干部带头背诵,还有集体背诵,中间穿插语录歌表演,直到十一点半散会,气氛仍然热烈。农艺队除了表演穿插节目,还化装成各族人民,集体背诵和歌唱整篇《为人民服务》。
1967.1.16
春节临近,几乎所有队员家里都寄来了路费,叫他们回去过年。各公社的知青已走了大半。农艺队的房子施工正紧张,大家还是在坚持履行“房子不砌好不回长沙”的诺言。
1967.2.8
农历除夕,晚上聚餐。因各种原因有14人回了长沙,另有3人因参加“湘江风雷”被拘留,留守的9名队员加上7个石工,竟弄了二十几个菜。
1967.2.25
昨天队员们去县安置办请求拨款。房屋石墙已砌好,屋架檩条也已安装,只差盖瓦。从接龙桥亭拆下的瓦仅盖了一角,大大不够。春天已到,若不赶快封顶,石墙在连绵霪雨之下,有倒塌的危险。今天安置办派小黄来检查基建情况和清查开支,并同工人师傅研究下步工程费用。结果是还差2600元。连同已经开支的7500元,突破了万元大关。比预算的6000元,确实超过太多,能否批下来,令人担心。不过,工程这么大,师傅们都说,若是在县里,至少得两万元。
1967.3.15
追加拨款终于批下,房屋整体轮廓形成,只是里面还需要铺楼板和粉墙。
1967.4.11
房间的楼板一间一间铺好,队员一个一个地搬进去。房间很宽敞,只是没木器用具。队员们自己动手,用基建的下脚料做成各种简易的枱、桌、凳,也还凑合。
1967.4.29
大家通过激烈的争论,决定不参加带有“和稀泥”味道的所谓“五一”文艺晚会。这是农艺队第一次拒演。
1967.6.20
久不下雨,水田又大开坼了。队员们一致决心,不惜一切努力要把禾苗保住,坚决抗旱到底。办法是:合理利用自然水,机械抗旱与人力抗旱结合。
1967.7.29
晚上去县城参加造反派的游行集会,热烈欢呼中央对湖南问题的表态。
1967.8.9
中央对湖南造反派的支持,使得保皇派狗急跳墙了。形势紧张,枪支已经从各级武装部门的弹药仓库里流出。为了应付突发事变,农艺队必须尽快把谷子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