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我国传统佳节。 新正伊始,节日气氛异常浓烈,内容丰富多彩。有常年遵循的惯例活动,有庙会市场商品贸易,有民间艺人献技演出等等。这种气氛自大年初一之后,到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再掀起一个小高潮,直到二十五日"填仓",才逐渐恢复正常。
祭财神:是正月初二的主要内容。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财神是谁?说法亦不统一。因为他是传说中的虚构人物,来路自然不同,归纳一下,财神应属道家范畴。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破五:正月初五日叫"破五"。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太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回娘家,叫"归宁"。商号于这天筹备次日开市。第二天凌晨,掌柜的带领伙计们上香、烧百分,并将纸钱、粮食粒与神码放在芝麻秸上焚烧,谓之"送神"。随后"开市大吉"正式营业。
人日:正月初七叫"人日",也叫"人胜节"、"七元"。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按道家说,天地万物出生的次序,分为鸡日、狗日、豕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谷日。正月初七天气晴朗,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顺星:正月初八为"诸星下界"之日,人们于此日祭星,谓之"顺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迎春:立春之日官府甚是忙碌,明朝时期,迎春的仪式较复杂,清朝时期略有简化,但仍须制做土牛、柳鞭。各衙门用柳鞭打牛3下,叫"鞭春",是劝耕之意。民间吃小红萝卜,叫"咬春"。
上元佳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继大年初一之后的又一重大活动。年节期间又掀起的一次高潮。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活动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国独具风采的一个传统节日。
上元节是佛道两家及民俗的结合产物。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祭祀"泰一"神,"泰一"也称"太一",是天神中最尊贵者,即上帝之名位。汉武帝在东南郊设祭坛,祭祀太一,宫中始有放灯火之俗。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按佛教规矩,于上元之日在各寺院燃灯祀佛。此后祀太一神与佛教结合,于正月十五上元夜放灯,流传民间,逐渐发展成观灯盛举。到隋朝,虽仅二代帝王,但对上元放灯的做法截然不同。隋文帝禁止放灯,显示节俭,而隋炀帝却大举放灯,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唐代的上元放灯达到一个高潮,本来平时宵禁,不许夜行,而上元佳节却例外,"金吾驰禁,特许夜行",为的是让百姓观灯游玩。皇家的提倡,使灯火的制做又提高了一步,出现了"灯树"、"灯楼"等花样。宋代放灯的日子,比唐代延长了2日,把原来的上元前后各一日,又加上了十七、十八2日,共为5日。制造上又出现了"鳌山灯"、"无骨灯"、"琉璃灯山"等奇巧制品。金、元的统治者,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本无放灯之俗,但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开始放灯。元英宗之后,有明确的"内庭张灯为鳌山"的历史记载。明代又延长了灯节的时间,从初八到十八共10天。永乐七年,皇帝还特准百官放假10天过灯节。
"上元节"是道教的提法。道经上说"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是正月十五的生日,故此日称上元。至于"元宵节"其源起并不是"吃元宵"的节。早在汉文帝时,因平诸吕之乱继承帝位之日是正月十五,每年此日之夜出宫游玩,以示纪念。因正月为元月,夜又叫宵,故称此日为元宵节。汉武帝曾修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同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食品元宵又名汤圆,古代早有此食品,是元宵节的一种食品点心。唐代开元年间,有家汤元铺极负盛名,在元夕灯火之时,将汤元呼之为元宵,取其十五月圆、吃汤圆,有团圆之意,逐渐元宵之名大振,并成为正月十五的必备之食品。
猜谜:上元佳节期间,除了上述放灯、花会、吃元宵外,还有一项雅举,即"打灯谜",此举始于宋代。灯谜也叫"灯虎",据说是由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引申出来。猜中谜底不易,犹如老虎难以射中一样,故猜中也称"射中"。猜谜活动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既增长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渲染了节日气氛。
上元佳节高潮过后,人们基本兴尽了,开始考虑新的一年的生活内容。 开印:正月十九至二十一几天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日,通知各衙门开始办公,叫"开印"。
填仓:正月二十五日,叫"填仓日"。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内容不同,"填仓"的含意也不同。城市中的"填仓"有二个含意。一是填肚子。这天筵请亲友大吃一顿,一是添购生活物品,因为过年的年货已吃用不少,家内存货不多,需购进新物,故叫"填仓"。 农民于这天要举行一个小仪式。此日黎明,各家在打谷场上用灶灰画出许多圆圈,象征粮仓,内放杂粮五谷,希望今后是个丰收年。 过了填仓日,年就过完了,一切恢复正常。城市的各色人等开始新的碌碌一年,农民进城献艺者,也返回农村,准备迎接春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