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风笛的苏格兰人
离我们相当遥远的苏格兰是什么?是方格裙,是如泣如诉的风笛,是威士忌。
就是这些,我也只是在影视或书报中才略知一二。我最初就是从苍凉如泣的《泰坦尼克》主题曲——《我心依旧》中受到苏格兰风笛震憾的,那带有苏格兰风情的忧伤旋律,缠绵悲壮,又柔情万丈,让人刻骨铭心,久久难忘。
而男人穿方格裙也是举世罕见,我总是会联想起中国清朝时期男人留长辨子,总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没想到就在过小年那天,我竟然亲眼见到了穿着格子裙,吹着风笛的苏格兰人!
那天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去一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玩。午饭后,我们准备返回家。走到大门口时,我突然听到空气中飘来一阵声调别致的音乐,仔细一听那音乐声却断了,刚想走开,那悠扬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哎,这音乐蛮好听,可为什么时断时续的?”带着疑问,我决定去探个究竟。我循声走到一座屋子后面,突然眼前一亮,我发现了新大陆:呀!原来是好几个穿着方格裙的苏格兰人在排练吹风笛!
我端起相机走近他们一通狂拍后,就边听他们排练演奏,边看他们的装束。他们一共有七男一女八个人,其中两人是鼓手,其余六人均为风笛手。
他们都身着一套苏格兰民族服装包括:,一件黑色的上衣,一条长度及膝的红色方格呢裙(领头的穿的是绿色方格呢裙),一双白色长筒针织厚袜,一双黑皮鞋,头戴一顶黑色的船形帽。裙子用皮质宽腰带系牢,下面悬挂一个皮质大腰包,挂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这身打扮再加上欢快的风笛,让人感觉一股浓郁的苏格兰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那风笛我是第一次见到,造型十分奇特。它带有一个气囊存气,气囊里插了好几根木制的发音的管包括一个双簧管,及一到四个低音管。
开始,我以为那气囊是布做的,我用手捏了捏,觉得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肯定不是布的。后来才知道风笛的气囊通常用羊皮或牛皮制造,再在外面裹上一层布。吹笛者换气时只需用手挤压风袋,笛声就不会中断。
风笛是由演奏者背在肩膀上吹奏,风笛手向气囊吹气,再把气囊内的气流压送到装在风袋上的簧管而发音。风笛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据说,“风笛极难吹得好,原因是指法很难掌握。它也是极难调音的乐器。因此就大多数人而言,恐怕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入调的风笛演奏。风笛手每50O人中才有一个是优秀的。”
我看到这些风笛手在练习吹奏时,还不时地用一个测音器来检测音调的高低。
虽然,围观的人不少,但这些苏格兰人旁若无人地、专心致志地练习着。我也目不转睛地看他们练习。
我觉得这苏格兰的风笛声带点说不出的凄厉的美,有点象我们中国的二胡和洞箫,有如阿炳的《二泉印月》,那旋律荡气回肠。
练习一段时间后,他们要登台演出了。我们赶紧跑到前面舞台边找一个好位置等待着。
不一会,他们边吹着风笛,边踏着鼓点从舞台两侧出来了。他们吹的什么曲目,我不知道,因为无人报幕。但是看着一队穿呢裙的男人,忘我地演奏着苏格兰风笛,并伴着其旋律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舞台上行进着,那是一幅久居心中的异域的风情画面。
他们吹奏的曲子有进行曲,还有各种民间乐曲、集会曲和舞曲,时而苍凉如泣,时而婉柔缠绵,时而气势磅礡,时而明朗欢愉,时而轻快跳跃……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
风笛能够演奏这样丰富多彩的曲谱,难怪会令无数听众心痴神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