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12月7日,去大同小学听课(本人系教师,苦命的人),其中个课的内容是关于长沙的老街巷的调查,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长沙有这么多的老街巷,有着这么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怪我,平日来去匆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都被我忽略了.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去一条一条的寻访长沙的老街巷,去领略一下这些被我们忽略的文化.
长沙老街巷第一站---大小古道巷 大古道巷旧貌
小古道巷旧貌
今日小古道巷
我在大古道巷
箱包店(很复古的)
大古道巷的传记碑文,可惜堆了很多杂物
大古道巷小学
大古道巷与黄兴路交汇处的路牌,透露出的现代气息
大古道巷边上的一条附街,名字很奇怪,叫"出入是门巷",而且是天心区与芙蓉区的分界处
大小古道巷“古道不古”
“百年往复,谁在梦回古巷,情系雕梁?春去秋来,谁在呼唤乡情,寻找老墙?”
极尽繁华的地方常常还隐现着旧时的影子,寂静的街巷像历史的眼睛注视着都市的繁忙。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是今天长沙人最热闹的去处,在这弥漫着现代气息的街道上横插着两条小巷——大古道巷和小古道巷,两巷西起黄兴南路,大古道巷东止县正街,小古道巷东止磨盘湾。与步行街的喧嚣不同,小巷曲径通幽。
“古道”不古,巷子里一切都是新的,今天的大、小古道巷已经成为“箱包一条巷”。
洗药庵和古玩店
相传大古道巷北侧原来有洗药庵,庵旁有洗药井,隋唐年间医学家孙思邈隐居长沙时经常在这里洗药。而“文夕”大火把洗药庵毁于一旦,洗药井也随之废弃。
或许在久远的历史长河里,这里确曾有药王进出小巷的身影。日复一日,药材的清香满街流溢。青石板上,曾有病人痛苦蹒跚的脚步,曾有伙计奔跑的足迹。在那个时候,洗药庵、洗药井之于人们,洗去的不仅是药香,更是痛苦和哀愁。
林闲智老人小时候每天都要经过大古道巷,“来来去去不知道多少遍了,即使是闭着眼,也能走过去”。老人还说,以前,这小巷子的一侧是一溜高墙,另一侧是住家。走在巷子的小路上,大古道巷小学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行人穿梭于各个箱包商店之间。人还是从前的人,只是街已经变了。
住在巷里的陈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听我爷爷说,清朝著名的徐永盛古玩店就开在这条小巷里。”古籍字画、青铜古器、陶瓷玻璃交相辉映、流光溢彩。还有那些比古巷更老的,或凄美或忧伤的故事,更给古玩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虽然古玩店现已难觅踪迹,但陈先生从他的父辈起就喜欢收藏古玩。他们把去临时地摊市场淘古玩称做是“练摊”,在他们看来那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而且,有不少流失民间的古籍、古玩字画就是通过这种市场被淘洗、发现的。
洗药庵和古玩店一起,在历史深处的光阴里,默默守望着古道巷。
旧时茶馆
除了洗药庵和古玩店,古巷还曾有老茶馆的身影。
那个时候的茶馆除喝茶外,还有瓜子、花生、五香豆之类的小吃,有评弹、说书、戏文等节目。几毛钱一杯茶,嗑瓜子,看戏再花几毛钱,就能呆上一下午。人们都喜欢来这里坐坐高靠背竹椅,欣赏欣赏茶房捧碗、甩茶船、摆盖碗茶、掺水的麻利动作,在烟熏中听茶客讲讲老话,很是舒服。
在刘长征老人的记忆中,关于茶馆的旧事还清晰如昨。“不仅是大人,茶馆也是顽皮孩子们的好去处。”刘长征小时候就曾无数次因为贪听评书而忘了回家,被妈妈从老茶馆里揪着耳朵拽出来。
据刘老回忆,一个穿得像乞丐般的老头,也常来坐茶馆。几毛钱一碗的茶钱,也不算个事。掺茶的大娘嗅觉很灵,闻到脏老头身上气味很大,就捂着鼻子来掺茶,隔着几步,老远地一倒,水倒得满桌都是,老头就骂,茶客们只是笑,孩子们跟着起哄。老头独坐半天,没人和他说话,又受气,但每次他还是要来。也许图的就是这闹哄哄的气氛。
古巷新貌
城市里马路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步行街的人群略显拥挤地涌动着,巨大的街头广告铺天盖地,在大、小古道巷巷口有红色横幅醒目地写着“箱包一条街”。大、小古道巷不宽,平均只有5米左右,都铺设了水泥仿麻石路面,大大小小的箱包商铺鳞次栉比、家家紧挨,只有路边几株老树才透出一些久远的气息。
王奶奶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她家中,还有很多解放前的家具陈设,古朴的皮箱、老式的衣柜、木椅,都是奶奶当年的陪嫁品,因此一直舍不得扔掉。“以前啊,这条街上有茶馆,做纸伞的,做木屐的。现在生活好了,都做起了箱包批发了。”前两年,王奶奶的女儿做箱包生意赚了些钱,想搬出小古道巷,另外买房子,但是王奶奶不愿意搬家,小巷有着曾经贫穷的回忆,更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王奶奶家现代化摆设的客厅里,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咿咿呀呀地叫着,不知道等他长大后,小巷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