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原创]我可笑的苏俄情结

您是本帖的第 87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我可笑的苏俄情结
英夫斯基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VIP)
文章:38
积分:79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7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英夫斯基

发贴心情
[原创]我可笑的苏俄情结

  

   我可笑的苏俄情结

看了洞庭客摘录的关于中国知识分子苏俄情结的文章,我莫名地涌上很多话。为什么?我有苏俄情结吗?我应该有苏俄情结吗?真的很莫名其妙,在那个中苏密月期,我还只是个幼稚园的小姑娘,我的全部知识就是《格林童话》,硬要与苏联沾上边,充其量也就是《金鱼和渔夫》的寓言故事,《青蛙王子》和〈〈一朵小红花〉〉的动画片(几十年后这名被改为〈美女与野兽〉,真为现在的小小兄弟姐妹们捏把汗),就这些小玩意,与知识分子挨得上边吗?但为什么只要说到苏俄,说到那时期的知识分子,我内心居然如此不能平静?记得很早很早前我看过一句很“那个”的话:“强奸我吧,苏联大兵”,不久以前我偶遇一位网友,也许是认为我的苏俄情结过深而在几十年后又对我重复了这句仍然感到很“那个”的话,很奇怪的是,一直很自重自尊亦很敏感的我,居然连一丝生气的痕迹也没有,堕落至此,我也觉得我无药可救了。不仅如此,还很欣赏这句话创意者的智慧:怎么就想到用“归谬法”把对苏俄的病态崇拜最后归出成这么一句来,这逻辑思维也太好了吧(我宁愿相信这是逻辑结果,不是真实事实)。要是有哪位道德卫道士因此骂我几句,我还得感谢他,因为那样也许会让我更接近常态一点。

对网上文章我也历来看得多说得少,也很少应和别人,但只有看到洞庭客的这篇,我有话说,我就是想说,这是不是也算我的病态苏俄情结啊?前面说到遇上的那位网友,与他的聊天居然又引发了我写出文革后我真正想写的一篇文章来,这种写作冲动感我已经久违了40年了。不仅写了,还就是想让人看,有次我去看《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画展》时,还带上了我这篇文章,没别的想法,就是不管不顾地一门心思要到那画展上找到画展组织者,想让他们以此转达俄方主办人,让苏联人民知道咱中国老百姓的苏俄情结。但后来却因为听展方一被称作老师者谈得痛快,出展后才发现我的文章没交给她,再回头去找,已无踪影,到现在还后悔不迭。我是一个从不出格的人,平日里循规蹈矩得近乎古板,怎么说到苏俄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了?这事要让老熟人听了,打死她们也不会相信。人真的有“双重人格”吗?看来都是苏俄惹的祸。我承认,苏俄改变了我,从小到大都是,只是没想到老了老了,她还在影响我改变我。看样子这辈子是不可能从那情结中跳出来了。也不用跳出来,觉得这滋味太好了,那就好好享受着吧!

我享受着苏俄音乐,那里面有激情有忧伤。我喜欢这种忧伤,我很偏执地认为没有忧伤的民族一定是傻乎乎的民族。听听那段柴氏的大提独奏,忧伤凄婉,是那只受伤的天鹅在引颈哀鸣。还有那首明明是唱锻工铣工们美妙爱情的〈山楂树〉,它也能让那溶入黄昏的淡淡忧郁之情紧紧抓住你的心。真是神赐之笔。曾听过一次《苏维埃交响》音乐会,全部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乐曲中流动着无尽的哀伤和痛苦的呼喊,一寸一寸地在撕裂你的心脏,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你才知道音乐就是匕首,它能让心滴出血来。怪不得二战时期血战在布良斯克地区的游击队对莫斯科的要求是:不需要支援我们枪支弹药,那些东西我们可以从德国鬼子手中去夺来,只请求给我们谱一首歌曲来。世界上只有苏联人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于是,一首悲壮抒情的《布良斯克森林》空降到游击队阵地,从那时传唱至今。这就是俄罗斯人,他们能在鲜血中开出浪漫的花朵来。

我喜欢欣赏俄罗斯油画,文革前和后(当然不会包括中)我家墙上一直有俄罗斯画家的作品。列宾的托尔斯泰斜躺林中的画像一直挂到如今。喜欢列维坦的风景画,一幅《永寂之地》能看得你灵魂出窍。那无极的天空中垂挂着的云朵,沉甸甸的,包藏了对大地的冷酷无情,狂风将地面上一切人类的痕迹吹得东倒西歪,毫不在乎人类的存在,只有大自然才是亘古不变的,此时,在它面前你还敢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吗?

不管是人是树是海水,是天空云朵,是日月星辰,我总能看出挥之不去的忧伤来,从画面里流淌出来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不可知力的虔信,对生命的悲悯,叫你不由深深地低下你自以为高傲的头。

我喜欢看俄罗斯舞蹈,心中一直珍藏着文革前最后的影像--〈〈少女之春〉〉,这是一部苏联民间舞蹈片。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看到过那种诗意的舞境了。不久前,俄罗斯年里我又看到了一埸“国立小白桦舞蹈团”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还是那样的如诗如画,恬静柔美。纯洁如林间的空气,清新如朝阳下的露珠。一时间,台上台下仿佛没有了几十年的阻隔,恍惚间我又走进了我的纯真年代。

当然了,我最喜欢的还是苏俄文学,我是在那个深深的海洋里泡大的。这方面的话我不敢多说了,得照顾阅文者的情绪。但是我停不下这只敲键盘的手指,只要说到苏俄文学我忍不住还要说两句。我只想和大家一块作一个美丽的回忆:还记得别里柯夫吗?那个既可笑又可怜的《套中人》。还记得叶楚篾洛夫吗?那条令人作呕的《变色龙》。还记得那位名医的极慕虚荣的夫人吗(名字忘了)?一个总是《跳来跳去的女人》。还记得我们风流倜傥的皮巧林吗?那个对社会一无用处的《当代英雄》。还记得高尔基《鹰与蛇》中那条傻乎乎的蛇吗?它一直没法理解那只折翅的鹰为什么对一无所有的天空那样神往,而它自己却宁愿蜗居在温暖的尘土中……。呵呵,太多了。这一系列的经典文学形象,曾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竖起了一块块的红色警示牌,让我们在属于我们那代人的时代精神中拒绝平庸,浅薄,猥琐,怯懦,逃避,浮华虚荣,玩世不恭……!不懈地积聚自己的人格力量,打造我们那代人的精神品质。不能说我们那代人是一炉好钢,但至少能断定:我们都知道钢铁是怎样被炼成的!对着满屏的文字我问:我们是这样的吧?我相信散居各处的同代人一定会说“我们是”!

俄罗斯民族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作品群,她在她的文学,思想,艺术中射出炫目的强光,直逼你的灵魂最深处。她能涤荡一切心灵的污秽。我常想,当你胸中迥荡着《神圣的战争》中那句“让高贵的愤怒象波浪翻滚,进行神圣的战争”时,心中难道还会有卑鄙与低贱共生吗?                    

这就是俄罗斯。我喜欢她无处不在的独立的哲学思考,我喜欢她在她的政治,思想,历史,战争,文学,艺术中透出来的对生命的关注尊重和悲悯之情,我还喜欢更多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也许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就被世人称为了“情结”?

我也崇拜景仰俄罗斯的精神巨人们,俄罗斯精神的缔造者就是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有人评说俄罗斯知识分子最出色的特征是:“它永远与现实保持距离,永远思考与现实不相关的大问题。永远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阶级”。也许我也是一个不喜欢太实际的人,所以喜欢这种因单纯而显露的可爱。不管他本身是否有社会价值,但他们至少已经向人类提供了一个审美模式。人类在用各种手段让自身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物质的时候,精神和品格的缺失也越来越多,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空寂清冷。此刻我更怀念充满了浓浓苏俄情结的那代知识人。也许只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还有独立的思想,还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直指真理的精神品质。从那个噤若寒蝉的时候开始,我再没有看到和听到过“我的灵魂将只因为人类的苦难而受伤”的真正的知识人。我有一位长辈,也是共和国第一批的留苏学生,在他身上我倒看到过那种不肯变通的刚性,99%的人告诉我那是傻气,幸好我属于1%。我无心贬低现时的知识精英,只是在心里呼唤那些伟大灵魂的来临。

我留恋那个寄托了我快乐的年代。

写了这多,以谢洞庭客。

也谢谢一直对我不离不弃的苏俄情结,愿我们继续结伴同行。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2/11 18:14:50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734
积分:129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2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也许,在那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苏俄情结。俄罗斯作为一个新兴民族,确实极其强捍;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也确实达到了很高的高度,我们都曾十分喜爱,现在也仍喜爱。但同时,后来我们又知道,是苏俄利用中国当时的积贫积弱,强行将蒙古、海参崴等割了去。我们对苏俄,确实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2/11 20:31:24

 2   2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6250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