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青年——这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特定的词汇,在其他的国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词汇呢?恐怕未必能有。
在中国,大约能有两千万以上的人曾经能与这个特定的词汇相连相关过,
如今,这些人都统统地早已经不再是青年了!
38年过去了!又岂能只是弹指一挥间?
38年前,这些人也都曾经年轻过、风华正茂过、充满激情过,甚至还都曾经叱咤风云过。
知识青年——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有特殊转折意义的一代!
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生长大的,也可以说在这些人的身上最能够完整地体现出中国现代的发展、命运和情结,他们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兴衰荣辱、酸甜苦辣比其他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更集中、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如果能够通过具体的人生来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时代,那么,最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国建国后现代史的就一定是知识青年。
如果这些人曾经激情,那也曾经是我们时代的激情,如果这些人曾经坎坷,那也曾经是我们国家的坎坷,如果这些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都经历了更多的磨难,那么,这些磨难也正是我们民族所经历的磨难。
知识青年——这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整整好几岁年龄段的几乎所有的人!这些人都有同泥土打过交道的经历,都经历过中国农民式的艰苦生活,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走回到城市,这几乎使他们所有的人全部付出了人一生最宝贵的青春的代价。这样的经历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经历中无论承受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已经无所畏惧。
知识青年——与他们之前的年龄段的人不同,也与他们之后的年龄段人也不同。比他们年龄更大的人一般都留有更多的旧时代的色彩,而比他们年龄小的人却几乎都更具有新时代的色彩。如果进行社会历史分析的话,可以说,最具典型意义、最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的当属知识青年。在其他的年龄段的人们都很难具有这么突出的普遍性。
知识青年们处于一个特殊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这样的阶段并不是他们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够决定的。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
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时代已经完全变了。当知识青年们用他们的经历来教育他们的下一代的时候,就象在文革中曾经普遍流行的忆苦思甜一样,并没有能够收到解放初期农民们打土豪分田地的效果。孩子们几乎没有从内心里接受他们的说教,反而都会以唇相讥:“你们那是什么时代?”“你们那样是你们那个时代的命运,我们这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偏得!”多少已经为人父母的知识青年们,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他们用一生的复杂而艰难的经历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他们的孩子们面前,却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现在的孩子们似乎都按照另外的逻辑在进行着新的生活,很少会以知识青年的行为模式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他们的孩子们也常常讥讽父母们都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
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无疑是飞快的,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知识青年们的那一代的经历就似乎都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或者是变成了已经尘封的历史。知识青年们似乎也都早已经不再是社会大舞台的主角了,知识青年们特殊经历所凝结成的特殊品格正在同他们的下一代形成着越来越明显的差异。
而这样的差异,实质上正是不同的历史时代的反映。知识青年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完全正统的革命理想主义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使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冲锋陷阵的主力,而他们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如果说有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走到最极端的那一代人,那么,这一代人就正是知识青年这一代人。
无论现在人们是怎样看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而实际上,在中国的现代发展史上曾经整整有一代人走的最远、最极端的,正是知识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
如果全面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那肯定可以形成一本专门的论著。我相信,曾经有这样经历的人也一定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着这些方面的研究,也一定会形成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成果。
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壮志地来到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农村的土地。
他们的经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而随着时代变化的不仅仅是他们这一代人,改革开放的年代来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一代又一代人又在他们之后占领了历史的舞台。从整体上看,知识青年这一代人正是中国走到极端之后而又经过多年之后才发生改革开放历史大转变的那一代,如果用坐标图示的话,他们恰恰处于发生历史转折时期的那部分人。
(注:转帖时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