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后,在故乡的时间只有十几年二十年,却在异乡生活了三十五年甚至更长时日。他们少小离家,老大依然不能回。他们乡音不改,鬓毛已衰。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也还是忘不了根生心中的闽南话。他们曾经几乎被故乡遗忘。故乡以及故乡的一切,成为他们胸口永远的疼痛。
他们是留在闽西的厦门知青。有人甚至把他们称为——“最后的知青”。
他们至今羁留在那片红土地上,有不得已的无奈与苦衷;也有坦荡荡的眷恋与倚赖。这种情感无疑是复杂而多味的。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异乡得到实现。他们的情情爱爱在异乡开花结果。知青对那片山山水水的奉献不能忽视,他们或是担任领导,或是教书育人,或只是平凡普通的百姓。而那片土地那些乡亲回报他们的情感也同样沉甸甸。
如今,他们都已人过中年,这片红土地是他乡还是故乡,他们中或许有人已分不清。
有的人盼望落叶归根,有的人愿意在此终老。正如古诗里所说,“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这其中,有甘愿,也有认命。惟有他们自己才能了解个中滋味。
海峡导报: 记者: 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