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白云悠悠说:"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知青情结,赋于我们共同的名字,我们都找到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家。 "这里是白云悠悠在这个家中的个人房间,欢迎大家经常来坐坐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白云悠悠专栏 → 他乡·故乡

您是本帖的第 173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他乡·故乡
农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805
积分:57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8月1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农哥

发贴心情
他乡·故乡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孤身寄居贾府,“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想自己若承欢父母膝下,“诸事可以任意,言语可以不避。”这便是异乡与故乡的区别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后,在故乡的时间只有十几年二十年,却在异乡生活了三十五年甚至更长时日。他们少小离家,老大依然不能回。他们乡音不改,鬓毛已衰。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也还是忘不了根生心中的闽南话。他们曾经几乎被故乡遗忘。故乡以及故乡的一切,成为他们胸口永远的疼痛。
    他们是留在闽西的厦门知青。有人甚至把他们称为——“最后的知青”。
    他们至今羁留在那片红土地上,有不得已的无奈与苦衷;也有坦荡荡的眷恋与倚赖。这种情感无疑是复杂而多味的。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异乡得到实现。他们的情情爱爱在异乡开花结果。知青对那片山山水水的奉献不能忽视,他们或是担任领导,或是教书育人,或只是平凡普通的百姓。而那片土地那些乡亲回报他们的情感也同样沉甸甸。
    如今,他们都已人过中年,这片红土地是他乡还是故乡,他们中或许有人已分不清。
    有的人盼望落叶归根,有的人愿意在此终老。正如古诗里所说,“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这其中,有甘愿,也有认命。惟有他们自己才能了解个中滋味。

海峡导报:  记者: 罗琳

xia.men  Z.Q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2/3 17:16:34
农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805
积分:57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8月13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农哥

发贴心情

苦难带来温馨

    蔡祖锬,1946年出生,厦门一中高中毕业生,1963年8月31日下乡到永定西溪农场。1977年调回厦门。现为厦门埃菲索公司总经理。

    
    
命运
别无选择的苦难
    蔡祖锬是厦门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因为读书早,高中毕业去下乡时他只有16岁,是同批知青中最矮的一个,个子还没有锄头高。
    父母早逝的他,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高考人为落榜后,响应号召自愿要去下乡。当时哥哥不让去,把户口本藏起来,蔡祖锬自己却偷出来,扛着祖传的小皮箱插队去了。那时的他,个子只有1米56,连20斤的行李都挑不动,还要乡亲们帮忙。
    出身不好是蔡祖锬心里永远的痛,因为这个压力,他表现很好,拼命干活,获得过许多荣誉。1965年4月,他调出西溪农场,到新办的永定农业技术学校当老师兼做财务,整个农场只有两名知青被选出来。他抱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与学生的感情非常好。
    1966年,永定县有6个名额要给1个老师5个学生去北京参加国庆庆典,在投票选举中,蔡祖锬得票最多,可是同在一个学校的厦门知青跳出来说他父亲是伪警察局长,母亲是伪保长,要打倒他。结果,下午学校放假,要求每人写三张揭发蔡祖锬的大字报,还勒令他停职检查。刚满20岁的蔡祖锬,回到宿舍大哭了一场。这是他第一次被批斗,他要和家里划清界限,还烧了家里的老照片和旧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划清界限了。回忆此事,蔡祖锬说:“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蔡祖锬的妻子是同在西溪农场的厦门知青,比他晚一个多月下乡。他说与妻子的恋爱是阴差阳错。当时生产队里有个女知青时常跑来与蔡祖锬聊天,他教她读书写字。在她有意无意的表露下,蔡祖锬只好说自己有女朋友了,他随口便说了妻子的名字。这话传开去,当时和他没任何关系的妻子生气了,他便跑去解释。这样一来二回,没想到两人真的成了一对,谈起了恋爱。
    当年生产队的十个知青,后来成就了五对。这样的恋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只觉得合适就在一起了,但这样的感情是真正共同患难共同经历所产生的,来得真来得切。
    妻子一样很会吃苦,在农场表现也好,挑大粪啊什么的都抢在前头。“她出身好,却顶住压力嫁给我,我很感激她”,1970年蔡祖锬结婚,大女儿、二女儿都出生在西溪农场。因为蔡祖锬的关系,妻子在供销社的工作没有了,起初妻子家里极力反对,但后来也资助了他们的小家庭。在最困难的时候,岳母还去农场帮他们带女儿,当年农场里的很多人都认识她。
    农校停办后,蔡祖锬又回农场养了一年多的猪,在一间四面漏风的破屋子里和猪住了一年多。“那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妻子在相隔不到两百米的地方,夜里也不允许回家,只好养了一只小狗做伴。
    1977年,蔡祖锬一家调回厦门第一农场,这才告别知青生活。
情感
经历成为人生财富
    蔡祖锬现在开了一家装修公司,自己担任老总。只有一个独女的岳母当年一直担心晚年赡养问题时,蔡祖锬拍着胸脯说:“有一碗饭,我吃半碗,你吃半碗。”现在他说自己做到了。
    在校时就爱写点东西的他,闲下来的时候也爱看书写些文章,写了不少关于知青的文字。在即将出版的《我们的亲情》里,蔡祖锬写了自己的父母,他说:“我是一边写一边哭,出身问题整整折磨了我几十年。”
    没有读大学,是蔡祖锬终生的遗憾,但还好他的三个女儿都替他圆了梦。大女儿十几年前就留学法国,现在法国,嫁给了一个法国人,生了一个很漂亮的外孙,二女儿在银行工作,三女儿在中山医院当医生,了了蔡祖锬当年高考报考医科大学的志愿。    
    回忆起当知青的岁月,蔡祖锬说:“我们在那里长大成人,磨练了自己。”
    这段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既后悔又无奈也感激,这段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成就了他们,不管他们成不成功。在去年西溪农场知青集体重回西溪之前,2000年蔡祖锬接了棉花滩水库的装修工程,回了两次西溪农场。第一次,他与妻子一起回去。看到没有太多变化、还是一样贫穷的农场,两人都觉得心酸,眼泪吧嗒掉了下来。前年春节,一家人准备回永定,蔡祖锬极力邀上法国女婿,让他去看看他妻子出生的地方。可惜女婿中途发高烧,只好取消。
    “作为老知青,我们经历了一代人的苦难,在苦难中成长,长大成人,也在苦难中成家,生儿育女。可以说,我们痛恨苦难,因为这种苦难别无选择;但又怀念苦难,因为苦难也带来温馨。”在蔡祖锬看来,如今的老知青,多已是“坐五望六”之年,对于人生,已无过多的奢求,对于过去,也无太多的计较,青春有悔也好、无悔也罢,旁人如何议论也罢,统统已是过眼烟云。虽然生活不是很富有,但也过得去,养花种草,饴孙自乐,倒也闲情逸志,潇洒自如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老妻问我明日事,叉手后园看梅花。”蔡祖锬说他特别喜欢这首诗,也希望生活能如诗中写的那样潇洒。

海峡导报:  记者: 罗琳  


xia.men  Z.Q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2/3 17:30:28
白云悠悠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986
积分:1557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1月1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白云悠悠

发贴心情

   谢谢农哥转帖,知青的生活虽苦,但是有爱情生活的知青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如今回忆起来竟然感觉有些甜蜜?海峡导报的记者 罗琳,把知青的生活经历写的如此的生动详实,甚至有些浪漫和温馨。有播种才有收获。蔡祖锬经历的生活的磨砺,终于能够“虽然生活不是很富有,但也过得去,养花种草,饴孙自乐,倒也闲情逸志,潇洒自如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老妻问我明日事,叉手后园看梅花。”

    很欣赏这段话:

    如今的老知青,多已是“坐五望六”之年,对于人生,已无过多的奢求,对于过去,也无太多的计较,青春有悔也好、无悔也罢,旁人如何议论也罢,统统已是过眼烟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2/4 12:33:19

 3   3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4063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