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士凄凉闲处老 名花零落雨中看 | <--td width="131">
<a href=# target=_blank>![]() | |
<a href=# target=_blank> |
总有些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也总有些东西会在岁月的积淀下显得历久弥新。
总有些人会碾碎信念为求一瞬光鲜,然而,也总有另一些人会用生命去实现自己关于理想的承诺。
本期《艺术人生》讲述的就是一个硬汉的坚持和执著——杨在葆,八十年代,他是银幕上无可争议的铮铮男儿,他的表演、他的形象,甚至他的声音都被人们在心目中刻画成硬汉的模板;九十年代,他延续着铁血男儿柔情汉的故事;可是,再一个十年过去之后,他却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了。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个幼年丧父、中年丧妻的男人,在晚年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儿子患上尿毒症的现实,那么这个硬汉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个性格与他所经受的这些苦难,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艺术人生》开启了对杨在葆的探求。
尽管,当杨在葆走进《艺术人生》演播大厅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钟了,但是,现场包括杨在葆内所有人都激情澎湃,也许对于好多喜欢他的观众来说,这个聚会来得太晚了; 也许对于杨在葆本人来说,想说的话也实在太多!
<a href=# target=_blank>![]() | |
<a href=# target=_blank>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958年,杨在葆接拍了他的第一部戏《疾风劲草》,导演是谢晋,当时的导演觉得他适合那个角色,还开玩笑说他真像“右派”,但试过镜头之后,他自己觉得不合适,没有其他人那么精神,怕演不好,还曾经拒绝过剧组的拍摄邀请,好在最后谢晋导演说服他出演了秦兆龙,从此开始了他的演绎生涯。
可是,也许他自己都不曾想过,从那一天起“杨在葆”这个名字开始与“硬汉”这个名词形影相随了。
无论是《血,总是热的》,还是《从奴隶到将军》,又或者是《年轻的一代》、《原野》、《代理市长》、《红日》等等,杨在葆几乎从来不曾改变过自己的戏路,一直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硬汉形象。要么撼动人心,要么真实自然,要么积极向上,要么豪迈阳刚,总之,杨在葆固执地认定,一个男人要有责任心,要能够承受住压力,要有奉献精神,这就是硬汉,这就是男人!
和好多演员愿意尝试不同形象、性格的角色不一样的是,杨在葆多年来一直坚持本色出演,“这是前提,你在观众面前来装相演戏谁跟你玩?没人跟你玩!”杨在葆接戏很少,原因就在于此,他不能理解的角色,他认为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他绝对不会接受。
这种刚毅的性格,铸就了硬汉的铮铮铁骨,同时,也注定了他“艺术”“人生”的曲折,因为,他永远都不会屈服、不会改变,在他认定了某些信念之后。
最近这十年里,杨在葆几乎没有再创作过新的作品。拍完了《代理市长》,他感觉到自己现在再拍就要拍现代戏了,要拍参与生活,要敢于生活,要挑战生活,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歌颂我们国家真善美,要揭露批判假恶丑,你不能拿着肉麻当有趣,不能拿着无赖当个性,不能拿着流氓地痞当英雄好汉,这种戏就不行!
杨在葆还是想拍他心里的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尽管岁月对于已然垂暮的硬汉来讲似乎有些悲悯,但是,毕生的追寻却始终是他坚持的执著。
<a href=# target=_blank>![]() | |
<a href=# target=_blank> |
老夫聊发少年狂
杨在葆已经不年轻了,可身上那股正气却丝毫不减当年。因为听到广播里说,在公主坟大白天有一个女的被三个强盗来抢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救助,杨在葆特别难过,他觉得这个时代不是不再需要英雄了,恰恰相反,是太需要呼唤了,太需要呼唤正义,呼唤英雄了。“现在我岁数大了,大不了拼上性命,可是,人们总是要被唤醒的。”
在《艺术人生》灯火辉煌的录制现场,当年的银屏硬汉,如今的耄耋老人几乎是在振臂呼唤,呼唤那种久违的精神。
<a href=# target=_blank>![]() | |
<a href=# target=_blank> |
男儿到死心如铁
杨在葆想拍《血,总是热的》的姊妹篇,想拍《代理市长》的姊妹篇,他还想演一个退休后的《代理市长》,为了这些理想他去办公司,可是,他却坚决不肯拍摄广告,“演了那么多戏,观众对你我有一定的信任,这是肯定,但是,你现在那些广告出得相当一部分是水分太大的,还有一个公司,打针打死人的,这是犯罪,当时谁去做的广告谁就是帮凶”!永远都不能对不起相信自己的观众,杨在葆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杨在葆知道,我们国家的机制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已经生锈了、咬死了,只能用我们的血液作润滑剂,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想法已经不时髦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银屏硬汉始终相信“血总是热的”,所以,即便是“报国欲死无战场”,也还是“男儿到死心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