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楼
揭秘二:陈钢的《梁祝》背后
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陈刚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大四的学生,不过24岁而已。
24岁,实在有些年轻,这个年纪,不要说生活积淀,就算是对感情也未见得真正了解。可是,陈钢说,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年轻和单纯,才成就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是一个纯情的年代,一个纯情的学生写了一个纯情的歌,关键在这个纯字。正因为涉世不深,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痛苦的经历,但是我们追求的是心目中的不朽的纯正的爱情,所以才写得出那么纯的爱情作品……”
说起当年的创作,陈钢似乎也依稀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回到了自己的初恋时分。
陈钢的初恋从《梁祝》开始,以《梁祝》结束。陈钢说,在某种程度上,《梁祝》预言了他的爱情经历,至于这个经历到底是悲还是喜,也许并不能够简单评说。
创作《梁祝》的同时,陈钢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一直在通信,初恋的激情辅助着陈钢完成了作品的写作,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故事也戏剧性的发生了,因为历史原因,两个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一如《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没有得到家人的祝福……
陈钢清楚地记得,1959年《梁祝》发表的时候,他和自己心爱的姑娘第一次见面,第二年,两个人就在家庭的压力下诀别了!那个时候,陈钢从上海跑到北京来看那位姑娘,两人在北海公园见面,却已经相对无言,北海白塔上播放着《梁祝》的旋律,白塔下,陈钢自己演绎着《梁祝》的悲剧。好在,那个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时代不往复,悲剧也应该不会复返吧?!
陈钢说,《梁祝》是一个跨越了1600年的传说,化蝶是《梁祝》的精神,是爱情的升华,它要传递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与对爱的坚守!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var para_count=8
</script>

谢谢支持!!! 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肝胆人交友. 是是非非道道,歌歌乐乐知知.
(图片播客 http://photo.bokee.com/txzq
乐我 http://hnyqzm.56.com/ 备忘录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9&ID=11982&page=1(http://diy.hn8868.com/hnyq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