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回顾:《西游记》剧组再聚首(下)
师徒四人 八十一难 师徒真性情 师徒四人在朱军的《敢问路在何方》的歌声中上了台,虽然脱去了戏服,便装装扮,但是每个人的感觉依然如同角色般不改。师傅迟重瑞和尚般光着脑袋,面带微笑,谦和慈善,不大喜,似也不会大怒,端坐台上,潜心默念着经书一般;孙悟空章金莱红色衬衫在身显得格外精神,眼睛火眼金睛般眨着,似还在洞穿妖魔鬼怪的邪心,一举一动猴性十足。二师兄揭发剧组中猴子老拿他取笑逗乐,自己常被欺负;猪八戒马德华已过天命之年,白裤子、花体恤,似乎很爱装饰。他能言善辩不似老猪笨嘴笨舌常常能逗乐大家。他说其实他本属猴,结果却演了猪,而那个属猪的六小龄童却演了猴,看来是造化安排;资料上显示沙僧闫怀礼已经六十有三,难怪我们分辨不出他的角色来。他光着脑袋,话语朴实简单,实实在在,迎合了沙僧的性格和特点。 师徒缘聚 能够成为师徒、师兄,四个人都认为是缘分的作用。挑选孙悟空杨洁试了好多人选,最后她想到了“南猴王”六龄童的儿子那个在《三打白骨精》中活泼可爱的小六龄童。不幸的是小六龄童已经夭折,父亲没有告知详情,推荐了小儿子六小龄童;猪八戒原是北方昆剧院的演员,曾经演过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正值当时《西游记》剧组筹建,朋友李成儒劝去试试,结果真的二师兄就这样得来。沙僧原是人艺的演员,46岁那年加入《西游记》剧组,只是最初定他演乌鸡国国王,导演面见之后感觉他就是活脱脱的沙和尚;唐僧有多个人选,迟重瑞最后加盟,他佛像最重,也取得了真经。猪八戒说,师徒四人在剧组的生活中也以师傅、师兄相称,于是生活中的一些玩笑的小细节也带到了剧中,让观众感觉很真实、轻松。沙和尚总结说:“四个人在一起就是自由王国了。” 八十一难 和小说中一样,师徒四人在拍摄之中也亲身经历了八十一难:孙悟空和猪八戒的面具活生生地粘在脸上,天热的时候闷的喘不过气来,并且和脸皮粘在一起,都摘不下来。马德华和闫怀礼每天要背负很厚的海绵肚子,大热天比穿棉袄还热;剧组的车在云南的山路行进,开了好半天的才发现油桶脱落,不及时发现师徒四人恐怕早已不在;在一次拍摄中八戒进入水里就由于浮力无法站稳,导演对八戒提出了批评。马德华尽全力站稳才开始拍摄,但是当大家都上来时,人们发现没了八戒,于是赶紧往河的下游找,这才发现,八戒已经被水冲走了,自己一个人正在河里挣扎;1985年,剧组拍摄《官封弼马温》中太白金星请孙大圣上天庭一场戏。孙悟空上天腾云驾雾靠滑轮帮助,六小龄童照常穿上“铁马甲”,马甲里由一根超细多股钢丝绳系住,导演一声令下,七个壮汉拼命用力把大圣拉出五米多高,还没有止步,钢丝绳骤然从滑轮中脱出,六小龄童猛然脸朝下直直地摔了下来。幸好有人下意识托了以下,缓解了他下滑的速度。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拍摄的过程如同《西游记》小说一样充满了惊险性,但是正如师傅所说,“一切都逢凶化吉了”。 真经内容 取经之后,师徒各自归宿何处?师傅迟重瑞真经在手,深受感召,那之后他便皈依了佛门。接触了许多和尚,烧了无数的香,也读了很多经书,修炼成了如今的真“佛”。 “斗战胜佛”六小龄童出生于猴王世家,但往常只是饰演取经路途中之一片段,《西游记》让他有了历经八十一难的机会,“对我来说感受更深一些,我很幸运用17年的时间,最坚定地把所有取经的路走完了,完成以后自己才感觉真正人生八十一难还在后头,于是每次要做一件事情就像西天取经一样从零开始一直到得到真经为止。” 马德华似乎对猪八戒的性格特点赞赏有加,因为取经之后的价值观多少借鉴了老猪:“《西游记》以后,我等于得到一个感悟——人要快乐。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困难很难逾越,怎么办呢?一个信念——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痛苦着快乐着看待一切事情,所以生活就非常地充实,非常快乐,这是我从猪八戒身上取得的。” 闫怀礼说:“通过演这个沙和尚,在这几十年我就要按照沙和尚的人物的思想去做,这也是毛主席在60年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上讲的,沙和尚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将来我这几十年还要按照这样去做,老老实实地做人。”63岁的阎怀礼已经按照沙僧的行为来实践,可见领悟之深。 《西游记》之后,随着电视剧的火爆播出,师徒四人也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成了大腕级的人物。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师徒四人并没有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以前是谁还是谁,以前是普通演员,现在还是普通演员。师傅说:“直到现在有时候有人请我们四人去演出,一看接待我们跟接待这些腕儿不一样,他们感觉不一样,说你们怎么一点架子也没有啊。”看来,师徒四人已经把真经读透。
佛有三身 取得真经 人说,佛有三身,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造化,《西游记》中的唐僧的确是由三个人来完成:汪粤、徐少华和迟重瑞。 汪粤是第一个进入剧组的唐僧。当年他还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被前来选角儿的杨洁导演看中。杨洁对他的评价是:很俊气,不女气。80年代,流行“奶油小生”的称呼,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不被导演冠之以如此称呼非常得意,于是接受了剧组的邀请。但是,学电影出身的汪粤执著于电影,于是在几集之后又匆匆离开剧组。因为梦想成为电影明星,而放弃电视剧《西游记》唐僧的拍摄,而拍摄的电影至今也未曾上映。对此,汪粤表示,遗憾和后悔都没有用,毕竟年轻的时候想多干一些事情。 徐少华原本是山东话剧院的演员,现在依然工作在此处。汪粤走后,徐少华接替他演了8集的唐僧,而最初徐少华饰演的角色是小白龙。1985年,因为选择了去学院进修,徐少华也选择了离开剧组。在他看来,上大学圆了自己的一个梦,也是一个取经的过程。 迟重瑞是第三位唐僧,也是最后取得真经成为神仙的唐僧。他曾经是81届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出演《西游记》之后1989年移居香港,后经商。1998年,《西游记》续集拍摄之际,他主动回来,完成了剧作的拍摄。 唐僧演技 对于相互演技的评价,他们说各有特点,每个人诠释的内容都不同。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唐僧没有演技”的说法,汪粤解释说唐僧是一个高僧,他的真性情不太外露,都是内心的东西。迟重瑞说,唐僧最重要的是一种佛气,演出这一点就足够。 对于自己的评价?汪粤和徐少华都说基本完成了这个角色,但是还有许多稚嫩和不足。迟重瑞说:“我们三个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他们两个人演的是前半部,唐僧那会儿更年轻一点,后半部更成熟一些,更往佛的方面靠一些,我在这方面首先向他们学习,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努力。”看来,三位唐僧都很谦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