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时20分,我与同属龙的妻(二人合计110岁),从安徽省芜湖市的表弟家乘长途车去佛国九华山游览。当天下午,我们信步参观了祗园寺、百岁宫、东岩云舫、回香阁和迎客松,还登上了建在芙蓉峰上“开光”不久的万佛塔(高33.8米,9层外铜内钢筋水泥结构)。接着,我们下山经通慧庵参观九华山的“开山祖庙”化城寺和高大雄伟的旃檀禅林。
19日上午,我们坐大巴至凤凰松站,乘缆车直上古拜经台,步行登天台山顶(海拔1338米),游一线天,眺十王峰(海拔1342米)。中午,我们徒步经观音峰(圆通庵)复至凤凰松大巴站,乘到小天台站下,从“小天台”到举世闻名的“护国月身宝殿”等古寺参观。之后妻在旅店休息,我又逛了趟九华街及龙庵。
20日上午,我们从九华街沿公路、穿古道步行下山,经九龙庵至庄严古朴优雅、佛教文化浓郁的甘露寺(安徽佛教学院)。至此,九华山的“四大丛林”我们都浏览了。中午,我们在寺内吃了顿斋饭,即坐下山的中巴至柯村九华山长途汽车站,乘下午一时的大巴直抵南京,有诗为证。
丙戍冬游九华山,
祗园百岁诵无瑕。
东岩回香铜万佛,
化城放生祭地藏。
缆车直上拜经堂,
大小天台轻步赡。
观音石峰月身殿,
甘露斋饭忆古刹。









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九华山古称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李白游山其间作诗赠友韦仲堪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开元末,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僧地藏卓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认定其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建肉身塔以供奉,九华山因此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至明初获得长足的发展,与五台、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列。清代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9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600余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