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年代
我的回忆(一)
“呜……..”随着轮船到岸停泊的汽笛声,我们—长沙知青,一群又一群的落脚在了安乡县城码头,望着这陌生的异乡,心中一片茫然,这年,是1969年年末之际,这年,我20岁。
集合.吃午饭后,我背上背包及全部行头,徒步与一青年时代好友前往插队落户之地——安乡县安康公社。被发落到靠近公社边的安兴大队第二生产队。刚到,知青屋还未砌,就被各个安插到一户贫下中农家,我被生产队长潘宏军家接去,在他家的堂屋一角一个小床,这就是我的家了。环顾此屋,黑不溜楸,满地糊糊,蜘蛛网密布,堂门一开我就暴露无遗了,天啦!毛主席将我送到了这么一个“天堂”!
望着这天堂,这情景,我想家了…,呜…..呜…..。
家,对于我来讲,是真正的天堂!慈祥的父亲,乐观的妈妈,顽皮的哥哥,漂亮的姐姐(2个),好吃贪玩的我,眼睛鼓得好大的弟弟。
七口之家,住一大屋,兄妹几个可以在屋子里玩“工兵捉强盗”,可现时,大屋还在,我的七口之家仅剩下了我那可敬,可亲,可怜的妈妈孤单一人!
父亲挂着大大的红花,到了“牛屎满地”的汝城县。大哥早就和我一样,去江永“落户”了。二姐革命性坚决,体校留她不住,插了队在郴洲,我到了安乡,小弟去了石门。我们都与父亲一样,目标:改造世界观,目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只有大姐,跑了!和表哥死去活来的私奔了,在益阳当了一名工人,唯一的一个"工人阶级"。
七口之家,一个户口本,现时却一人一本一人一个地儿,留下老母一人独守长沙。
可现在,儿时的家已不复存在,我却被丢在了他乡异地的洞庭湖边。
(待续)
我的回忆(一)
“呜……..”随着轮船到岸停泊的汽笛声,我们—长沙知青,一群又一群的落脚在了安乡县城码头,望着这陌生的异乡,心中一片茫然,这年,是1969年年末之际,这年,我20岁。
集合.吃午饭后,我背上背包及全部行头,徒步与一青年时代好友前往插队落户之地——安乡县安康公社。被发落到靠近公社边的安兴大队第二生产队。刚到,知青屋还未砌,就被各个安插到一户贫下中农家,我被生产队长潘宏军家接去,在他家的堂屋一角一个小床,这就是我的家了。环顾此屋,黑不溜楸,满地糊糊,蜘蛛网密布,堂门一开我就暴露无遗了,天啦!毛主席将我送到了这么一个“天堂”!
望着这天堂,这情景,我想家了…,呜…..呜…..。
家,对于我来讲,是真正的天堂!慈祥的父亲,乐观的妈妈,顽皮的哥哥,漂亮的姐姐(2个),好吃贪玩的我,眼睛鼓得好大的弟弟。
七口之家,住一大屋,兄妹几个可以在屋子里玩“工兵捉强盗”,可现时,大屋还在,我的七口之家仅剩下了我那可敬,可亲,可怜的妈妈孤单一人!
父亲挂着大大的红花,到了“牛屎满地”的汝城县。大哥早就和我一样,去江永“落户”了。二姐革命性坚决,体校留她不住,插了队在郴洲,我到了安乡,小弟去了石门。我们都与父亲一样,目标:改造世界观,目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只有大姐,跑了!和表哥死去活来的私奔了,在益阳当了一名工人,唯一的一个"工人阶级"。
七口之家,一个户口本,现时却一人一本一人一个地儿,留下老母一人独守长沙。
可现在,儿时的家已不复存在,我却被丢在了他乡异地的洞庭湖边。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