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人生富矿
陈胜利 生于厦门美仁宫,66届厦门六中初中毕业生,1969年在上杭郊阳县插队,两年后招工进入田螺形煤矿,从最底层的矿工做起,现为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臭王老五”当了大官
见到陈胜利时,他星期天还在办公室,在半个多小时采访中,他的电话不断。他解释说,做老总表面风风光光的,实际上累啊,压力大啊。
在闽西厦门知青当中,陈胜利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从一名最底层的矿工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现升至省煤电股份集团董事长,成为众多知青成就事业的榜样。
当回忆起那段热火朝天的插队岁月时,他显得豪情激扬。他说,别看他现在心宽体胖的样子,似乎走路都有困难,但当年在上杭下乡时,知青一般一天顶多拿个七八分,但他一天可以挣到十分,完全不输给农村终年干活的强劳力。
陈胜利虽有蛮力,可是仍然很害怕挑担,他挑秧时一路走一路丢,两担满满的秧苗挑到田头时,担子里只剩下几把了。可他的身体素质好,适应能力强,渐渐地就能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健步如飞了,走几十里山路也不成问题。
后来他被招工到煤矿,人家都很羡慕。只有陈胜利深知个中甘苦,他以为下矿井其实比干农活更辛苦,每天灰头土脸不说,还处处有危险,连找对象都成了难题。“加上我长着一张‘臭脸’,不会说话,讨不来女孩子的欢心,所以我的婚姻大事搁到了三十好几。”他说,当年十足是臭王老五一个。
没花什么时间谈恋爱,使他能更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陈胜利的工作特点是任劳任怨,从不挑三拣四,因而深得领导赏识,官职扶摇直上。他说,人生就像矿藏,值得他一辈子不停地挖掘,挖得越深,越能体现人生价值。
树高千尺不忘根
“因为脸臭,人家都说我适合当法官。”陈胜利有点无奈地摊了摊手说,其实他很愿意和别人亲近,可是人家老说他不苟言笑,一见他就害怕,陈胜利常常备觉孤独。
他坦诚地说,现在虽然管着7000多人的大企业,其实没什么可炫耀的,跟其他留在闽西的知青相比,大家各有各的难处,做企业老总要操心的事太多了,经常觉得很疲劳,真想早日卸下肩上重担,回到生他养他的厦门故乡。
陈胜利虽然在闽西呆了三十五年,可一直认为自己是厦门人,以厦门人为荣。他认为厦门现在成了全国的品牌,宣称自己是厦门人,有助于洽谈业务,他在生意场上充分发挥了厦门人的品牌价值。每次出去谈判,人家一听他是厦门人,就喜欢和他“拉瓜”,双方距离自然缩小了。
即使现在,陈胜利的事务特别繁多,但也会尽量抽时间出来参加闽西知青的联谊活动,去年他还邀请闽西厦门知青笔会到他所在的红炭山矿区召开。与知青们在一起时,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聊起厦门旧事,再畅想哪一天能回到厦门故乡。每每这种时候,陈胜利便有点伤感,有点幸福,有点憧憬。
很多知青由于种种原因一辈子也回不了厦门生活,陈胜利三十多年都呆在异乡,谈及往事,他感慨说:“不容易呀!”他打算在退休之后尽快回到厦门,圆他的思乡归乡梦。
人生不能重来,很多知青感慨下乡岁月,虚掷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到头来一事无成,贫苦交困。可无论是下乡知青,还是留城青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终究仍须靠自己。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自己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本版的两个主人公,便是在山区中大展手脚的两个成功者,虽然常怀落寞、孤独情怀,但他们把满腔热情洒在了大山里,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功。同时,他们还担当起闽西、厦门两地知青的乡情传递使者。
海峡导报 陈卫星 兰文 200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