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娃 教书匠 兰花迷 (文 李锦凤)
那年,我有幸被选送龙岩师范学校读书,毕业之后,我并未被分配回自己插队的上杭县溪口公社,而是来到闻名遐迩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古田镇教书。我从一个厦门的女知青成为一个山村女教师,一晃三十几年年过去。说实在的,我无怨无悔,而且,觉得如我这样的人生没什么不好。不一定非回厦门去过城市生活,在这里也挺好的。我说的是心里话,不过,我知道,很多的我们厦门老三届知青同学,不一定这样认为。当然,他们的不理解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况和观念。
我这个教书匠,从教多年,年年挑毕业班数学教学的重担,起早摸黑下班辅导,在镇里教学成绩总是名列榜首,凡有毕业班数学竞赛必有我的学生夺魁。
我把这一辈子的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古田,古田也给了我很多的荣誉:我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1984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并赴首都北京参观学习;1995年通过评审我成为古田第一个小学高级女教师。在共和国诞生50周年,又逢我们上山下乡30周年,我这个共和国的同龄人却退休了。我很欣慰自己,这一辈子我无愧于生我的蓝海洋,无愧于养我的红土地。
我丈夫廖德范(原中国兰协建兰样品园园主,已病故)曾当过小学校长,过去,我们夫妻俩倾心于教育事业,业余兴趣也很广泛。丈夫爱养蜜蜂,我总是陪他共同观察蜜蜂如何采花粉酿蜜糖;丈夫爱养美国大王鸽,我忙为他编鸽笼;丈夫学照相,我也陪着他冲洗照片到天亮;丈夫爱伺弄花草,我也跟着爱花如命。凡丈夫所爱,我亦爱得比他更酷。
从80年代起,我们就迷上兰花,看着兰花千姿百态,花开时散发丝丝幽香,我们总是看了又看,闻了又闻,不肯离去。几年下来由几盆繁殖到几十盆,屡屡有人看到我们的兰花绿色葱葱、生机盎然,欲高价购买,我们都不忍割舍。在兰花热的年月里,兰花株价几十元、上百、上千也不是罕事,最高达至一百多万元,引得兰花成了花贼盗窃的最佳猎物。我家几十盆兰花也在1990年正月的一个晚上,被花盗洗劫一空,损失两万多元。看着几十个空花盆,懊恼之后,我们并未罢手,而是重振旗鼓,干得更为有声有色。1994年,县委书记找上门要丈夫搞兰花产业,因此上杭县兰花研究所、上杭古田兰花公司、清远斋兰苑便应运而生了,丈夫亲呢地封我为他的“秘书”。从此,我们得干比农民干的更重的活,得吃比常人更多的苦。为了寻觅一株高品位的兰花,我们爬高山,钻丛林,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泉水;为了收集高档次的兰花,我们省吃俭用,积累资金。公司现有生产场地1000平方米,科研、办公、管理综合楼一座8OO平方米,半温室兰花品种资源圃、商品化繁育圃及野生兰花驯化圃各一座。入圃兰花五大类30O多种,种苗20万株,是闽西唯一的专业兰花科研生产示范基地。近几年来省委习近平副书记、张家坤副省长、省政法委书记黄松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兰花学会会长陈心启教授亲临视察我们的兰圃。在几次省级展赛中省委习近平副书记、汪毅夫副省长亲临展位参观我们的兰花,鼓励我们为兰花事业多做贡献。
已到知天命之年,我庆幸自己成了一个真正的兰花迷。退休的日子可以赋闲,也可以更忙,我选择了后者,兰花是我这一辈子最美好寄托,有美好寄托,在哪里生活,还不是都令人愉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