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菜单
老残油记
美国前总统卡特说:“当过总统的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从很长的‘菜单’中选我们想做的事。”在他看来,年龄与阅历都是本钱,年纪越大,阅历越深,人生的菜单便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也越多。身处高位时,日理万机,见识过“水门事件”的麻辣烫,尝遍了万众瞩目的小甜食,品味过繁文缛节的功夫茶,也牛饮过闷头的二锅头,大场面见得多,过手的麻烦事数都数不过来,退下来后,发挥余热自然是小菜一碟。事实上,这位在位时政绩平平的老头儿,退位后大器晚成,调处各类棘手的国际纠纷往往马到成功,声名反盖过了当年。如此余勇可贾,当然不存在什么“人走茶凉”的顾虑和“只是近黄昏”的悲凉。
对人生的菜单,也有另一种算法。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一个个豪气十足,但自己似乎并不很达观。他在《水浒·自序》里便说过:“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更仕;五十不出嫁,六十不远游。何以言之?用违其时,事易尽也。”在老施看来,人生真是错过此村无好店,很有些宿命的意味。这样的算法倒不是中国特色,乔治·赫伯特便说过同样的意思,他说:“一个人如果在20岁时不英俊,30岁时不强壮,40岁时不富有,50岁时不睿智,那么,他这一辈子就别想英俊、强壮、富有和富于智慧了。”总之,光阴易逝,人生苦短,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生的菜单也越来越短。按这种算法,人到中年,日子便一天天地黯淡了,日薄西山,苟延残喘,活得没劲。
中年是个尴尬的时辰,回望青春已经很远很远,瞻望晚年却又很近很近,距退休更只有咫尺之遥。偏偏一般人似乎又很惧怕退休,而且官位愈高者,恋栈之心愈甚。究其原因,手中的菜单太短,恐怕也是一条。工作几十年,目无旁顾地守着一份工作套餐吃到头,胃口本就不太好。一旦退下来,换上家常便饭,那些平日鞍前马后忙个不停的殷勤人,也换上了一副陌生人的面孔,“说话没人听,喝酒没人敬”,一双筷子扒拉来扒拉去,怎么着都觉得淡乎寡味,吃着吃着,生出些人心不古,今不如昔的牢骚来,也就不奇怪了。
掐指算来,自己早已步入中年,而且每一个当口都被赫伯特不幸而言中,既不曾英俊,也不够强壮,更不曾富有,从目前的情势看,对睿智好像也不能作多少指望。自忖惟一能做的事情,便是趁着还不太老迈昏聩,让手上的菜单尽可能地长一点。一成不变的工作套餐当然还得继续吃下去,只是注意吃个七八分饱便成,留点胃口,自己开开小灶。孔孟老庄的陈年谷酒,莫忘饮上一杯半盏;萨特、福柯的新炉面包,不妨备上几片;比尔·盖茨的微软快餐,尚合牙口,当然要吃;保龄馆健身房的生猛芥末,偶也蘸一蘸;泡一杯浓茶,顺便也泡泡网,兴致好时,还不妨挤几滴墨水,调一杯不伦不类的鸡尾酒,自娱也可,娱人也成。这样的算盘,并非深算,只为“老”谋,以免到时候,除了自家的客厅和外面的门球场,竟找不到别的去处。
说这番话,决无奚落老人的意思,只因为人到中年,对自己的年龄和上了岁数的人更留心一些而已。或许,在阅尽沧桑的长者看来,这样的如意算盘不过是童言无忌,少不更事,一句“到时候你便知道了”便是一道回味无穷的大菜,足够你琢磨许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