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原创]我看《血色湘西》

您是本帖的第 1557 个阅读者
平板 打印
标题:
[原创]我看《血色湘西》
阳咪咪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000
积分:659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7日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阳咪咪

发贴心情
[原创]我看《血色湘西》

  

     我看《血色湘西》

  陆续看了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以下称《血》剧),看完后,我觉得有些感触是值得一提的。

  先说“血色”的意思。《血》剧用血色表达抗战时期的湘西生活和湘西战场,当然决不是简单地套用《血色浪漫》之类剧目的“血色”二字。习惯了看“红色”的人看起“血色”来似乎还有些不习惯,这其实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悄然变化,它或许更贴近六十多年前的那些日日夜夜。

  再说真实性。剧中大少爷的形象是比较鲜活的。他有句台词:“骚货,快跑!”说的是在日本鬼子进村后,大少爷孤军奋战,他的老婆月月突然出现,为了老婆脱离虎口,他喊出了这句粗俗但却十分得体的话。月月为了争得在龙家做人的地位,在大少爷不能生育的情况下,与二少爷生下了虎崽,却仍然未能争得做人的地位。大少爷为这事恨透了月月,始终认为她是个“骚货”。但是,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也就是日本鬼子大举进犯湘西,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时,他希望自己的老婆能躲过这一劫,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要她快跑。但多年的积习让他惯性般地喊出了“骚货”二字,这是人物性格复杂化的真实体现。在大结局中,二少爷与主人公石三怒相遇了。在关键时刻,石三怒带领排帮到祖坟山支援二少爷保卫雷达站。二少爷对此深表感谢,但石三怒却不买帐,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他说:“我又不是来帮你的,我是来打鬼子的。”为了相同的恋人,也即为了女主人公穗穗,他俩几乎成了情敌,在战场上相遇,情仇仍然耿耿于怀,但在抗击日军入侵的民族大义上却又是如此地高度统一,真实地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二重性。

  我们的许多抗战题材几乎是同一个模式,说不好看嘛,又还过得去;说好看吧,的确不敢恭唯。也有一些写民众抗日的影视剧,看完后也就忘了,留不下多少印象。《血》剧却不同,看完后,的确值得回味。一群从未见过世面的长期居住在湘西深山老林中的近乎土著族的山民,一支非嫡系的在战争中伤亡殆尽的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刻,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之歌。特别是大结局决不亚于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确实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血》剧几乎没有什么说教,各个场景都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古老而神秘莫测的大湘西得以撩开她的面纱。曾经世外桃源般生活的湘西山民以他们血色的宗族关系,血色的至友亲情和血色的恋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热血沸腾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用钢刀刻在山崖上的,冷竣、热烈、奔放而又大气。

  主人公穗穗和石三怒的爱情纠葛贯穿全剧,他们的爱情曲折到石三怒战死都还不能最终确定,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中也是少见的。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在多高的层次上达到了统一,这留给了观众很大的回味空间。

  当然,程式化的影子在《血》剧中还是有的。比如说石三怒之死,就有点象英雄不倒。另外,《血》剧在剧情的安排上也略显粗糙,这也许是受剧本集数的限制。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7 22:30:53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6250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