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老土专栏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8) ---- 第六章 风雨茅草地(一)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8&id=27992) |
-- 作者:老土 -- 发布时间:2007/5/21 15:58:49 -- 第六章 风雨茅草地(一) 第六章 风雨茅草地
修 建渠 道 发动这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毛泽东,他在天安门城楼上频频挥动巨手,于是又掀起了一场全国的“革命大串联”的风暴,数以万计的红卫兵小将有如暴风雨中的海燕,以敢于斗争的革命情怀,勇敢地投身革命,去呐喊,去传播毛泽东的革命火种,矛头直指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极具创造性地出演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闹剧。 我们农场也许是地处偏远而又较为封闭的山区,暂时还处于平稳,农场一切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运转,还在热衷于社会主义新农场的建设。场领导经研究,郑重地作出了要在茅草地劈出一条水渠的决定。茅草地虽广阔却荒芜,垦出的地全是旱土,严重地缺水,要在这块荒地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解决水的问题是关键。 动员会上,李静书记慷慨激昂地向全场职工作了动员报告。她个子不高,却显得雄心勃勃。她作事热心,对工作有办法,有魄力。她宽亮的前额下两道弯眉微微跳动,明亮有神的眼睛里总是闪射出鼓励的目光,她说:“革命的知识青年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他老人家还教导我们:‘一张白纸,好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就凭着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去改造小生产,用社会主义去战胜资本主义。我们有强大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批判旧世界的锐利武器,有坚持干革命的广大知青,我们是完全可以在这块荒地上描绘出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来的!” 她红润的面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是那么富有光彩,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她顿了一下,眼睛扫视了一下全场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我们每个革命青年都应该争取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党组织是向每个革命青年敞开大门的,这次修建水渠就是一次最好的考验,我们要在火线中发展一批党员,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经受考验!” 我立刻全身一震,轰地一下,仿佛全身的血液猛地膨胀起来。 崇高的向往和荣誉,往往就是增强斗志而形成的凝聚力。 开工那天,工地上人头攒动,红旗猎猎飘展。山墈上用石灰写着醒目的标语:“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万岁!”也就从这一天起,我们开始了早请示晚汇报。上工前,各队知青都列队庄严肃穆地站在红旗下,把红宝书棒在胸前十分虔诚的齐声喊道:“敬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我们的林副统帅永远健康,永远健康!”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具有浓烈的原始神秘主义的巫色彩,是比宗教更无节制的迷信。 谁也无法用言语表述当时每个人身上奔涌着的那种革命激情。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可以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我们坚信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 一片马斯人叫,四围的山野震起一阵阵回声。铁锄挥动着,扁担闪动着,人们不休息,亦没人抽烟,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没有人顾得擦一下,洒落在地上,很快又被太阳烤得没留下任何痕迹。 我每天都要提前上工,每天饭量都特大,幸好这是特殊时期,吃饭管饱,我是每餐都要吞下三钵。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劳动,每个人挥动着原始农具,凭着体力而不是智慧、思想和科学技术同大自然搏斗。
竣 工之 后 我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 这些日子我拼命地干活,让太阳炙烤得一身黝黑、一身白花花的汗渍。 七月一日,渠道竣工,然而我又一次未被批准。 驻队干部庄老找我个别谈话,他说:“这次修建渠道,你的表现是好的,组织上也能够看到,对你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我开始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隐隐约约的又不能克制的热情,还有恍惚和心神不宁。 他问:“你这次没有被批准,有什么想法吗?” 我摇了摇头说:“没有,是我自己改造得还不够好。” 他说:“党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不会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的,我们要有长期接受考验的准备。当年那么多出身非无产阶级家庭的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就是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的考验才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 我点了点头,眼眶里,倏地涌上了一眶热泪,蒙住了自己的瞳孔,我拼命地忍住,唯恐眼泪不合时宜地涌流了下来。 “最近,农场要在茶场工区办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经组织研究,我们决定让你去参加学习。”他看着我,又说。 组织上能对我这么一个出身不好的青年高看一眼,使得我顿时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我想当时我清瘦的脸上一定出现了一种诚惶诚恐的表情。 从庄老房里出来,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该高兴,好像已经失去了感觉,心里遂有几分沉重,好想躲到一个地方去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又是这个该死的家庭出身!要背到什么时候才会出头呢?当发现自己真诚的努力完全是徒劳,当发现自认为活得很有“意义”的“意义”突然消失了,那种失望,那种懊丧,那种迷惘,就像被推入一口再也爬不出来的枯井里似的;又像一个衰老的车夫,吃力地推着一辆载重的车子,一步一步地往前面走去,不去想什么时候能达到目的地卸下这一车重载,也不去计算已经走了若干路程,只是一步一步地缓慢地走着,推着,一直到自己力竭的时候。 那永远是一个美丽而又遥远的梦。 我在日记里写道: 申请又一次没有被批准,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就是我的家庭出身,是我出身的那个阶级。我无法选择,难道这个阶级对我会有那么重要吗?能够制约我的思想和行为吗? 我读过俄国作家果戈理写过一部叫《死魂灵》的小说,小说的主要人物——乞乞科夫,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具有贪婪、冒险、伪善和不择手段去掠夺财富的资产阶级特征。他的这一特征,不是偶然的。还在年青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教训他:要“博得你的上头和教师的欢心”,“即使你生来没有才能”,“你会赛过你所有的同学的”,“要有钱,积钱,世界上的其他东西都可以不要,钱却不能不要。”这便是家庭烙印吧! 我父母都是教师,他们没有这么教训过我,可我出身的那个阶级呢?应该说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从我出生那一天起,家庭就已经给我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人终究不是生活在小说里,生活本身就是拼搏。我合上日记本,心里似乎开朗了好些,抬眼去望窗外,用手擦掉刚涌到眼眶边上的泪珠。
剧场里抓出一位书记 “革命大串联”的风暴用“迅猛异常”这一词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我们这个偏远且封闭的山区居然也没有被遗漏,桃川镇上便经常有红卫兵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部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风尘仆仆地路过,每次路过都必定要在镇礼堂进行宣传演出,这使这个宁静、冷寂的山乡顿而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镇礼堂是个剧场,能坐一千多人,每次演出,场内都挤得满满的。 这天来演出的是不知哪里的红卫兵的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吃过晚饭,我和队里的几个知青便往镇上赶。只见礼堂门口的人拥来拥去,非常多,还有人不断往这边赶来。场里已挤满了人,连两边人行道上人都站得拍满。我们没法找到座位,只好挤在后面站着看。 开演了,一群男女红卫兵跳着独特的舞步,似在暴风骤雨中艰难的跋涉,又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一群群地倒下,又一批批地站起;友爱、鼓励、鞭策……这是《红卫兵之歌》中一幅幅扣人心弦的舞蹈画面,展示了共和国的一代年轻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精神面貌,我以为这正好是我们民族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所在。 接下来的节目有歌,有舞。唱歌的是几个女孩子,她们圆熟地运用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一会唱得婉转、甜润,一会儿唱得悲壮、激烈,先沉后扬的嗓音,使前后的对比十分鲜明。歌唱中我感到有一种无穷的魅力,直觉着有一股年轻的热血在胸膛奔涌,我随着歌声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壮沉痛…… 忽然,前面人群中发出一阵喧闹,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一齐转向那里,有不少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像是那里发生了地陷或是出了什么稀奇古怪。接着有人喊着:“抓流氓!”“打死他!”于是好些知青吼叫着扑了过去,有的甚至从人家的头顶上越了过去,剧场立时变得混乱。 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好不容易才听说是一个区委书记在看节目时用手摸一个坐在身边的女知青。这位书记我叫不出名字,但我在赶桃川闹子时见过,大约三十多岁年纪,瘦高个,是个身姿挺拔的男人。其实,摸一个女孩子在现在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却是犯了大忌,那叫资产阶级。如果他摸一个当地的女孩子也不会有什么,他一个区委书记,是一个跺一跺脚全区地皮都要抖三抖的人物,百姓们能敢吭声吗?可他偏偏摸的是从省城长沙下来的女知青。大概是他以为城里来的女孩子是当地女孩子不可比拟的,是引人馋涎欲滴的白天鹅吧。知青也许可以对自身的屈辱保持沉默,对苦难和种种坎坷际遇保持沉默,但知青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有人试图侵犯我们中的兄弟姐妹,那么这个群体中积郁已久的火山就必然不可遏止地爆发出来。 这位书记在几名干部的保护下匆匆地逃离了剧场。 知青们情绪激愤: “毛主席的担心是对的,这些当官的早就不搞社会主义,不姓无了。” “是啊,连刘少奇当了国家主席都搞资本主义,成了党内的头号走资派。” “这可是亡党亡国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全力保卫毛主席,要坚决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后来,这位书记就 不见了,不知是被撤职还是被调走,这就不得而知。但那一次却显示出了知青的团结,显示了共和国的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无限忠诚,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知青们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向走资派进行了勇敢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