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图文】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無伴奏合唱」訪介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8509)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9 11:18:26

--  【公共图文】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無伴奏合唱」訪介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無伴奏合唱」訪介


  她們六個女孩,先由一人輕輕哼出一個音,接着其她五個亦輕哼對音,之後,便立即唱起《Scarborough Fair》來,六個人唱出六個聲部,完全沒有樂器伴奏,卻依然動聽,效果亦很清新。
  我問:「到真正演出時也必須『對音』的嗎?」
  Cadenza成員之一何朗家答道:「是的,因為完全沒有樂器參照,演唱前用兩三秒讓大家對準嗓音的音高是必須的。」
  嗯,筆者這樣才對「無伴奏合唱」多深入了認識一點。
  想起我國早在魏晉時代的《世說新語》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大意就是「論音樂之美妙,絲樂及不上竹樂,竹樂又及不上人聲的演唱」)的說法,並成為中國音樂歷史上的重要品評概念,這句話委實說得好!事實上,即以表現能力而言,現今雖然有許多音響音色都很豐富的電子樂器,但依然沒法取代那變幻無窮的人聲演唱。遺憾的是,中國人是這樣推許「肉」聲,卻沒有發展出「無伴奏合唱」這種形式。

  坦白說,筆者首次知道有「無伴奏合唱」,卻是從所謂的革命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裡得知的,它將原同名樣板戲裡的唱段《這些兵急人難》改編成「無伴奏合唱」。那時看有關的介紹,才知「無伴奏合唱」是來自西方的一種演唱形式。對於這一段「無伴奏合唱」,香港學者劉靖之在其巨著《中國新音樂史論集》提到它時,亦說「用對位化和聲改寫成……頗有心思」。歷史有時會是這樣有趣,中國的老百姓會在革命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這種怪異產物裡認識到「無伴奏合唱」。

  其實,現代的「無伴奏合唱」,比起大型合唱團裡的「無伴奏合唱」亦有了很大的區別。現代的「無伴奏合唱」,成員還常常會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響,或在一位成員唱主旋律時,其餘成員就合作唱出和弦、對位聲部以至節奏低音,形式再活潑的更會載歌載舞。

  「無伴奏合唱」對歌唱發燒友而言,顯然是既好玩有又極富挑戰的。正如那天看「香港旋律」裡的全女班組合Cadenza練歌,偶然也會亂了拍子走了音。何朗家解釋,由於全無樂器伴奏,失去樂音的相對參照,一不留神就會把音唱高了或低了一點。又由於她們這個小組的表演是沒有指揮的,自我控制得不好的話,便會越唱越快或越唱越慢。可以想見,「無伴奏合唱」的難度有多大。

  也許正因為難,「無伴奏合唱」在香港一直都只是極少數人之間的活動,記得九十年代中後期,出現過一隊「姬聲雅士」合唱團,他們就常演出「無伴奏合唱」的曲目,而且很着重以「無伴奏合唱」的方式演出具本土特色的作品。至九十年代後期,他們也開始漸受傳媒關注,也曾推出過唱片。

  香港旋律音樂總監趙伯承,當年就是「姬聲雅士」的成員。受到當年唱「無伴奏合唱」的影響,當他當上去年三月十八日才向外宣佈成立的「香港旋律」的總監,便積極發展和推廣「無伴奏合唱」。在「香港旋律」這個團體裡,設了多個無伴奏清唱小組,其中每一個年青成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拔的,都須有很高的歌唱造詣和音樂素養。

  趙伯承坦言,由於「香港旋律」的團員都要是年青人,所以要找到理想的人才是不容易的,而即使找到了,通常亦必須施加訓練,不然也會欠缺足夠的技巧和默契去作小組清唱。趙伯承亦表示:「香港旋律」還要面對流失率頗高的頭痛問題,因為時下的年青人活動太多,唱歌即使唱得好也不一定會專注其中,而年青人亦需要面對升學、就業等事情,很多時為了學業與事業,犧牲唱歌亦是人之常情。想想那天,何家朗在我到達時,還在做日文的功課,原來她是城大語言學的學生。另一位成員黃顯淳,今次特地為演出創作了一首滿帶爵士味兒的《Easy to Please》,但她同時是倫敦大學的化學高材生!

  在即將舉行的一次演出,「香港旋律」會努力展示「無伴奏合唱」的無窮表現力,所唱的作品,是選自世界各地的,如有非洲尼日利亞的傳統歌曲《Betelehemu》,澳洲歌曲《Ngana》,亦有美國人為「九一一事件」而寫的《Can You Hear》等,當然亦有香港人很熟悉的卡通片歌曲,以及張國榮、陳百強、譚詠麟的名曲。演出的除了上述的全女班Cadenza,還有全男班Potenza,亦有女高音葉葆菁、男中音林俊、流行歌手張敬軒等嘉賓助陣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的歌曲,大部份都是由「香港旋律」的成員自行編寫成適於「無伴奏合唱」的譜子,顯見成員的音樂素養甚深。

  筆者看過演出節目單後,好奇地問趙伯承道:「以後會否嘗試唱些戲曲風味的東西?」他說:「在『姬聲雅士』時代,是唱過的,例如曾把調寄《香夭》的『落街冇錢買麵包……』來個無伴奏合唱,不過,『香港旋律』的成員都很年輕,他們對西方的音樂較熟悉,戲曲音樂相對是陌生多了,要待他們有更大的進步,並且也對戲曲多認識一點之後,才會考慮。現在,暫時是不會把這些『另類』的東西加進曲目裡的。」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8/29 11:5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