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收藏】今逢中元之期【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7962)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5 18:43:00 -- 【公共收藏】今逢中元之期【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今逢中元之期 思故人与今人同在 孤星独泪 冷霜凝淡 忆往往添败笔无双 独垂泪怜孤坟芥草 纸灰化蛾 白烛泣泪 神伤之处洒杜康共盏 天伦无期 祭爱无鸣 香魂泊远 暂以五谷寄相思 以悼词递哀情 他日终以泥土相伴 天上人间 并当共忆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5 18:47:38 -- [原创] “叫老辈子”的民俗(七月半是阴间的春节) [原创] “叫老辈子”的民俗(七月半是阴间的春节)bbs.yycqc.com/read.php?tid-12878.html" target="_blank" >bbs.yycqc.com/read.php?tid-12878.html>http://www.bbs.yycqc.com/read.php?tid-12878.html 云阳的民风民俗很多,“叫老辈子”这种民俗至今在云阳人心中流传很广的。 这种民俗在每个家庭中都缺一不可,并且还十分地讲究, “叫老辈子”有两忌,一忌吃饭添人,二忌烧完包向后看。 这种民俗的来由就是传说七月半是阴间的春节,为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无限哀思,每逢七月半来临,云阳人都要在家中办一大桌饭菜,口中念念有词,把已经去世的亲人接回到家中。 饭前在桌子上摆上一些碗,添上半碗饭,将筷子放在碗上面,再倒上半杯酒,喊道:“请亲人们回来入席”,这时家人是不许上桌的,待叫过饭后,便说:“请老辈子下席”,家人再上桌把酒到在地上,饭就装在一起,烧包时加上些水,泼到烧包的地方,也叫“泼水饭”,此程序进行中,最忌添人来家吃饭,如来人吃饭最不吉利,出事是迟早的事,这可是千真万确的。 到了晚上,就把下午在家写好了的包拿到一僻静之处,点上香蜡,一包一包的顺着立放起,点燃烧包,烧包时也忌用它物翻去翻来的,一般都能烧尽,烧尽后再把水饭泼到地上,直接回家,回家时不准向后看,看了老辈子就跟到回家了,所以是不准向后看的 这种民俗传到现在的年青一代就比较简化了,那就是写包在不用各人去写了,一般都能在街上买到现成的,拿回家填上亲人名就行了,而老年人大都是自己写,写包用语有严格的定式,常在亲人前写上:“今逢 之期”。。。。。。 对于这样的民俗云阳人是上传小效,也充分表述了云阳人的亲情与孝道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5 18:49:53 -- 为什么会有七月半过鬼节 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有七月半过鬼节 是怎么来的 七月十五是又叫中元节.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间.中元普度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而结合目莲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扬.因此,中元节可说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
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称「开鬼门」, 冥府的地狱门将开启,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完整的祭典活动,自十二日「送灯敬献」开始,七月十五日举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会举行「火烧大士爷」,「抢孤」等活动.在敲锣打鼓的野台戏和香烟氤氲,虔诚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钟馗」结束热闹的盛典.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庆. 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道教的「中元节」,及佛教的「盂兰盆节」也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渡」. 一,道教的说法∶ 目连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5 18:51:33 -- 中元古节七月半 2007-02-04 14:22: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38c64010007dd.html 农历七月十五日,莆仙百姓称为七月半,又叫中元节。 据传说,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主管间祸福的神灵~地官来到人世考察和判定人间善恶的日子。因此,在“中元节”,民间有拜祭地官、祭祀祖宗和普度亡魂的风俗。拜祭地官是尊奉神灵;祭祖是为了尽孝;普度,是为仁义。其基本内涵,是民间百姓寄托对祖先的追念产哀思。 据说中元节的风俗,是唐代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在旧时,每年中元节,莆仙戏(或莆仙木偶戏班)必演的传统剧目是《目连戏》(上本《傅天斗》36出、下本《目连救母》78 出,上下本《目连》共114出,据说能演出七天七夜)。考其来源,最早的当是佛经。即取材于《佛说盂兰盆经》和《佛说报恩奉公瓦经》《撰集缘经》《杂譬喻经》等佛经。 莆仙中元节与全国一样,也是以祭祖行孝和普度亡魂为主要目的。一些乡村,这个节俗也有祭祖活动。莆仙中元节前,在七月十一日和十二日,各家已先摆设祭品,恭请祖先返家,即俗称“接公妈”;一些人家,还按古时的俗例,将香案桌上的“公妈龛”打开,呈现历代祖先的牌位,以及将历代祖宗的画轴,挂在厅堂的四壁,先供奉茶点,以待十五日大祭。七月十三日,已出嫁的女子,如娘家父母双亡,或亡故一人,这一日,女儿领夫婿携儿女要回娘家哭奠“送纸”,称为“送头年纸”,祭品为果品及猪头、猪脚、金粿(用干旱稻草、干黄豆枝叶烧成灰,冲水过滤后,成为含碱的“金水”和糯米磨粉搅拌成浆,蒸成带金色的米粿,也有用小米磨粉拌“金水”蒸成金粿)“薄荷糕”(以上等冬米舂细、过筛、拦上白白糖、压实后,置于蒸笼中蒸制而成,同时还加上少量薄荷,故名)和纸箔;娘家收礼之后要回礼,一般要送红灯笼一对、碗十个、婴儿坐用的“车椅轿”一架等礼品,让女儿挑回家表示添丁幸福,生活甜美。此项风俗,民间称为“十一、十二,金粿尝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 七月十五日主祭日,亦称“接公妈”。这一天,不少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和在外省市工作、打工的亲人,赶回家乡,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这个时节,因为天气炎热,莆仙百姓俗称“公妈热”。各家祭品,一般以素菜、干果为主,避免食物霉变。所以,主祭品主要是金粿和薄荷糕。中元节晚上,莆仙一些寺庙还举行普度和孟兰会,沿海民间也有“放水灯”(用白纸叠折成各种花朵、船只,在中间点上蜡烛,放飘水上)的风俗。七月十六日,各家举行“送公妈”,中元节主祭至此结束。 文章引用自: |
-- 作者:燕南飞 -- 发布时间:2007/8/26 9:51:30 -- 强力灌水!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8/27 14:17:44 -- 细时候常听大人子讲:七月半,看牛伢子伴田髋.这说明七月半以后天气渐渐的凉了.现在的七月半还热轰轰的;但烧包的人比以前多了.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7 14:24:59 -- 友情复:(游客晏生) 看书的少了,烧包的多了... 看书的少了,烧包的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