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湖南相声“活化石”郭新细数湖南相声小品发展史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7353)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21 22:37:09 -- 湖南相声“活化石”郭新细数湖南相声小品发展史 湖南相声“活化石”郭新细数湖南相声小品发展史 -------------------------------------------------------------------------------- “最早的方言相声应该从欧德林算起”,郭老对于湖南相声小品发展史如数家珍。他说,解放之前,长沙有个民间艺人叫欧德林,在现在的中山路青少年宫附近做小买卖。他边做生意边用长沙方言说唱顺口溜,以次招睐顾客。后来,长沙市成立了曲艺队,欧德林便参加了曲艺队,把一些北方相声,改成长沙方言表演出来。 而由于当时湖南还没有专业的相声演员,刚满18岁的他和14的唐文光、刘庆红、姜忠元四人,远离家乡天津,来到长沙支援湖南的相声事业,成为湖南省第一代相声演员。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只有他一人安心留下来,一直致力于湖南的相声事业。虽然如此,但郭老仍然认为其他三人“为湖南的相声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后来,北京籍的吉马因工作原因,在长沙火车站从事业余文艺宣传,吉马调入省曲艺团后,与他合作了37年。 郭老还说了一个真实的笑话,足以证明当时湖南没有专业的相声。他加入省曲艺团后,每年要按照指示“上山下乡”跑遍全省做汇报演出,一年下来要演出100余场。而在一次表演之前,有个乡村干部介绍他们说,“这是省里派来的、著名的······”,因见对方介绍时难以说明他们的相声演员身份,他赶紧在旁边补充说是讲相声的,但对方不知道“讲相声的”是干什么的,最后说成是“省里派来的、著名的扯乱谈的”。 1980年,一直坚持从事文艺表演的杨志淳开始和周卫星合作,在进行了多次尝试之后,改为一人用普通话一人用方言讲相声,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而当时正值长沙歌厅文化发展,两人一炮走红,把湖南方言相声小品发展起来,而杨志淳也因此成为湖南方言相声的杰出代表。 从1996、1997年开始,另一对本土笑星——奇志和大兵的异军突起,将湖南方言相声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新的辉煌,成为湖南方言相声的另一对代表人物。而正是由于奇志和大兵的兴起,杨志淳开始被“逼”上电视,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在陆续推出《杨五六笑传》、《德哥外传》、《晶晶秘传》、《长沙里手》、《眯子县官》等系列栏目剧的同时,不但开创了电视小品的新形式,更是推出了李清德、何晶晶一批方言相声小品名人。 而在此之后,湖南相声小品虽然一直处于兴旺发展的时期,相声小品新人辈出,但未出现如杨志淳、周卫星、奇志、大兵等能代表湖南相声小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代表人物。同时,郭老认为,湖南相声小品虽然发展兴旺,但并未形成所谓的“湘派相声小品”,欧德林、湖南省的第一代相声演员、杨志淳和周卫星、奇志和大兵,也只是湖南相声小品发展四个不同阶段的代表。(稿源:红网)(作者:汤红辉)(编辑:申晓霞) |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8/22 12:50: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