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图文】《【原创】 柴静博客为何一呼千应 》【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2840)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12 1:36:06 -- 【公共图文】《【原创】 柴静博客为何一呼千应 》【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公共图文】《柴静博客为何一呼千应》 中新社 毛昭胜 摄 这命题看上去有点夸张。一个小小的记者——虽是中央电视台记者,也终归是个记者——一个弱不禁风、容貌端庄的女士,又不是什么“偶像”、“崇拜”级人物,怎么就会一呼千应?但命题虽显得夸张,柴静本人也绝无作“偶像”被人崇拜之意,事实却终归是事实。在清理违规修建楼堂馆所这场战斗中,后发的柴静不但确实一呼千应了,而且初试牛刀,就颇多斩获。请看:
“6月22日,CCTV《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柴静在她的博客上写下《你是公民,也是记者》的帖文,称《新闻调查》正在制作关于各地豪华超标政府楼与公共设施的节目,向网友征集图片与线索。柴静这篇煽情的博文也因此被网友称为本年度最好的帖子。” “帖子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回应,短短一周内,帖子的点击率超过了7万次,各地网友纷纷提供当地政府部门的豪华楼所照片,仅该论坛的跟帖就多达1500多条。”“基本上是关于豪华大楼的图片以及网友的评论和说明,包括了北京、上海、河北、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的豪华办公楼都纷纷亮相,大多数网友对成为举报人兴奋不已,期望媒体的曝光会给一些已经建设豪华大楼的政府部门带来压力,同时也给想顶风违纪的部门以警醒。”
柴静本人不打雷,也打不起雷,而是借中纪委之雷作势,直接下雨,这是她一呼千应的大气候,天时之利,自不待言。但不管怎样,柴静仅以一介小女子的名义,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一篇文章,短短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逮出违规修建的楼堂馆所和公共设施若干,且有照片作证;有效的具体数字,在甄别之前虽难以估量,但从“跟贴多达1500多条”来看,当不在少数——毕竟是一件振奋人心的新鲜事。这不禁让人想起,许多吃专业饭的职能部门,干了一个多月,也比她差得很远,有的甚至毫无建树。两相比较,优劣分明,原因何在?夫子姑妄析之: 其一,柴静是个明白人。他心中有强烈的群众观念,知道发动群众的重要性;更深知在反贪腐这件大事上,群众是最好发动的,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她那篇小小的以私人名义发出的博文,方可达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她不像某些地方职能部门,在他们的思维定势中,你就是拿起放大镜,也找不见“发动群众”的蛛丝马迹;他们依靠的对象,仅仅是有限的下属工作人员,而那些下属工作人员,又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有人同违法乱纪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本身则正是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的始作俑者。一边闲着丰富的资源不用,另一边却叫人用自己的左手查办自己的右手,那成绩能好么?联系群众是党的一贯作风,柴静记得牢牢的,所以出师告捷;有些执行政策的人却忽略了,成绩不佳,理所当然。 其二,柴静是女性,女性有她天生的温柔面,所以在博客中给网友打招呼,让他们在举报时注意保护自己。但柴静泾渭分明,她决不把自己的温柔和信任施与恶人,绝不对那些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的贪腐官员报“自查”“自律”的幻想。所以她并不浪费自己的文字,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们,而是直接把她的檄文发给网友,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相机,开门见山地参战,以电子速度直奔目标。有些地方职能部门则不然。他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单纯迷恋“自查”“自律”的过时工作模式,过分依赖贪腐官员的在雷声震慑下的幡然悔悟,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们的自查报告。温柔倒是温柔,宽宏也还宽宏,只可怜那“自查”和“抽样复查”的手段,本就是木刀不说,用了不知多少年,还早钝了刃。那些修练成精的家伙,既有把镇机关修成天安门,把区衙门建成卢浮宫的胆魄,还怕它不成?所谓30天的限期,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无甚后劲的恫吓而已。所以才不哼不哈,稳如泰山,让那些捉贼的人,看不出他心中有鬼。不用重锤的是响鼓,死猪一条,怎么也锤不醒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心固然良苦,也符合党的政策,可是加大力度惩治贪腐,不也是党的主张么? 其三,柴静还有一个睿智之处,就是先不给违规修建楼堂馆所“一刀切”地定性——并不循着先例,说那通通是个“错误”,是人民内部矛盾,将来的惩处也不过就是撤职、降职或调离之类。如果柴静这样说,将不会有一个网友支持她。柴静把帽子放在法纪的架上,把鞭子挂在法纪的墙上,给网友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悬念,一个范围相当大的想象空间,这才调动了网友的积极性,争先恐后给她提供子弹。相反,那些毫无建树的地方职能部门,却始终是一付弥勒佛宽大无边的笑脸,一边叫那些官员自查,一边就把“错误”的帽子,拿在手中暗示;在动员大会上作报告,措辞虽然严厉异常,结尾却放出风去,说那惩罚的措施,也不过降职、调离之类,大不了一个撤职,就顶天了——无论如何都不触犯刑律的。如此的刀子嘴豆腐心,明显解除了那些老鬼的后顾之忧,无疑让他们越发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至于那些修建楼堂馆所的款项,则更宽容——只查来路,不查去路,就更让他们把一颗悬在嗓子眼的心,落回肚子里去,不但不为前事后怕,反而为后事定下主意,要放了胆地捞。逮着是你的,少数或极少数,抛撒几百万几千万,趁机捞一把装进自己的腰包,怎么样?受个处分而已,值!逮不着是我的,多数或绝大多数,就做了漏网的“运动健将”,脑满肠肥的土皇帝——傻子也知道走哪条路。 其四,柴静不是被动地等举报,而是主动地征集举报;不是让群众一步一步层层举报上来,而是绕过所有中间环节,直接从群众手里取东西;不是收到举报立即转给被举报者或其所在单位,让他们“严肃处理”,而是放在自己手里,以便整理后曝光。这些举措,就从最大限度上免除了群众举报的后顾之忧,也排除了层层上传过程中真实信息大量损失或歪曲、消失的可能。这也能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虽然即令如此,有些举报者仍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但总比让他们把举报信直接交给被举报人或其“近亲”手中,好出上百倍。可见有些官场规定程序,到底走与不走,是应看具体情况的;对于群众举报贪官污吏,更不应硬定一个官方渠道,而应四通八达,否则就不畅通。我想,有些大权在握的地方职能部门,其政绩比不上一个柴静,工作方法上的因循守旧,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柴静发博文至今,已有两个多星期,其间柴静收到了多少有用的东西,虽不得而知,但完全可以想见,那篇博客的跟贴,总该不下于3000条。我们祝愿柴静在今后的日子里取得更大的成绩,也祝愿全国的职能部门,在清理违规楼堂馆所和反贪腐的工作中天天进步,取得辉煌的成绩,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献礼!
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7/06/content_6335046.htm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12 1:39:16 -- 【公共图文】《山西人柴静:做新闻是我生存的方式》【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山西人柴静:做新闻是我生存的方式 中新山西网3月25日电 1976年出生于山西临汾,1995年毕业于湖南长沙铁道学院; 19岁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 1998年到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 2001年担任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 2003年4月,成为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零距离”报道非典;现为《新闻调查》出镜记者、主持人。 提起柴静,很多人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但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新闻调查》。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的外表谈不上漂亮,但却有一种飘逸而明慧的气质。 第一次坐到演播室 上大学时就每天抱着收音机听电台的节目,从那时候起,柴静就对电台那端的主持人怀着好奇与渴望。第一次坐到话筒前,是在上大学时,她自己借用学校的播音室录了一盘带子,当时把自己所能理解的文学、青春、梦想都录了下来,并且步行两个多小时送到电台希望能得到电台的认可。没想到当时主持人就决定让她把这盘带子做一期节目播放出来。“我第一次坐到真正的演播室,就觉得自己就属于这个地方,没有恐惧和紧张。” 19岁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的柴静学的是财会专业,当时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山西太原铁路局工作。但她毅然辞掉在别人看来既稳定又舒适的工作,带着户口和工作关系到湖南那家电台做节目。“当时争取到做电台主持人其实并不容易,在长沙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租房子住,听不懂方言,晚上刮大风,我就听新加坡电台林伟的《点一盏心灯》,他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灯火’,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就决定做电台午夜节目。”当时电台从10:30到12:00放花鼓戏,柴静就和电台的领导申请做这一档节目,甚至可以不要工资,而且可以把放花鼓戏的人员工资省下来。她创建了名为《夜色温柔》的晚间节目,一做就是三年,那时只想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梦想,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止她。她忍受着没有亲人和朋友身在异乡的孤独,柴静说那个时候也是她和自己的工作热恋的时候。“一个人为自己的工作神魂颠倒是多么幸福。”柴静说那个时候她主要是接听听众打来的热线电话,什么都谈。其实那个时候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毕竟她只有19岁,但是想用声音激发一个有想象力的世界,她只需要说“我在,我听到了,我懂”这样的字眼。“作为一个传媒人,应该珍惜陌生人给予自己的信任,当时感到很幸福。” 第一次做社会新闻 五月的长沙正是茉莉花开的时候,凌晨两三点男人们成箱成箱地喝着啤酒,女人们吃着东西。柴静经常能看到大街上享受着这种安逸生活的男人女人们。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种莫名的恐惧让她感到害怕。当时她已小有名气,22岁,她放弃了现有的一切来到北京广播学院,开始了她的学生生活,学的是电视编辑。“那个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睡在蓝白相间的格子床单上,简单而有激情。”面对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上百名大学生,柴静如行云流水般的演讲语言一下子就增强了学生们的亲近感。在北广学习不到半年,她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她打电话过去时对方说已经招聘完了。“你们不是想要优秀的记者吗?这还有期限吗?”她的一句话,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对方让她第二天去试试。第二天她去应聘,负责招聘的人看看她说“你长得挺漂亮的,不愁没出路,回去吧”。就这样,她被打发回来。没过多久,《三联生活周刊》给她打电话他们要做一个封面周刊,问她做不做,柴静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下来。她用了三天的时间写出两万多字的稿子,就在她放假准备回家时编辑打电话说让她把两万字改成两千字,她用了两个小时把稿子改完,跑到车站时离开车还有五分钟。 一次,她偶然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一本杂志,一幅巨照吸引了她。那是一个妓女和她男朋友的照片,是关于海南庙街风尘女阿V的,那是著名的摄影师赵铁林用八年的时间写了8万字来反映妓女生活的。看完后对她的触动很大,她当时就写了一篇叫《生命本身并无羞耻》寄到了杂志社。没想到杂志社负责人打来电话说希望她能去他那里工作,并让她和赵铁林去做患孤独症儿童的新闻报道。这是柴静第一次做社会新闻。当时这些孩子的母亲们并不配合采访,戒备心很强。“采访弱者就要让他们同情你。”拍完照片的老赵扔给她这句话就走了。柴静跟着一个母亲领着孩子回到家,这位母亲根本不搭理她。她就跟着,一直到六七点钟,这位母亲开始吃饭,她只好到门外等着,透过门帘的缝隙柴静可以看到那位母亲一直看着她。后来孩子出来了,大概五六岁,在门口的台阶上她搀了一下孩子,跟孩子在院子里玩儿。母亲还是不理她,后来她牵着一条大狗出去了,走时跟她说了一句:“你明天来吧。”就这样,这位母亲终于接受了柴静的采访。 第一次做电视主持人 就在柴静做文字记者热火朝天的时候,湖南卫视邀请她做谈话节目《新青年》的主持人。“也许年轻,当时特别有勇气,从来没做过电视节目。大概是六年前,为了证明我们是文化先锋,做了一期关于上世纪70年代新锐诗歌的话题。请来号称用上半身写作的女诗人和用下半身写作的男诗人作嘉宾,当时我的手紧紧地攥着话筒,现在我妈还记得我当时的样子。”在湖南卫视做了一年多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后,柴静便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第一次找到自我 刚去央视时,有同事说她不适合做新闻记者,新闻记者有两个特点:包打听,爱传播,从柴静文静柔弱的外表根本看不出作为新闻记者的特征。在央视的第一年,柴静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做主持人,柴静说那一年是她最焦虑和压力最大的一年,一直找不到感觉。 在《新闻调查》中柴静找到了自我,她去《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做的节目就是关于非典的报道。对这场前线经历,柴静说现在想起来还触目惊心。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深入一线采访,才能揭示出事实的真相。当时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晶感染了SARS,她的丈夫把她发过来的短信拿给柴静看,“春天花开了,我就回来了。”这是王晶被感染后发给丈夫的第一条短信。当王晶因感染SARS去世后,她的儿子大宝还不知道,在家里为妈妈叠了好多幸福星装在一个绿色的罐子里。那一刻,柴静说她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她有责任记录下这一切,让全国人民记住这场灾难,记住为这场灾难所付出的代价。“非典让我知道什么是真相,获得最接近事实的东西就是让新闻当事人开口说话。” “新闻记者不仅是我的一个职业身份,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双城的创伤》中,有人说柴静提着高跟鞋追着那个孩子是作秀,柴静对此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双城的创伤》是对一个叫双城镇的孩子自杀事件的调查(这个细节发生在柴静去寻找这一自杀事件的另外一个当事孩子,他先关上门,然后又迅速地跑上家旁边的陡峭高台,这时候,柴静拎起裤角,脱下高跟鞋,艰难地也跟着爬了上去,最终跟这个孩子说上话)。“其实我只是想用尽所有电视手段来穷尽对事实的调查,可大家认为是作秀”。柴静把做新闻当成了一种生存方式,也当成了一种责任,用手中的权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和扶持的人。(来源:太原晚报;史文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