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修身养性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2622) |
-- 作者:文痴 -- 发布时间:2007/7/9 19:21:14 --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 西方文化的汹涌而来,大大动摇了我们乃至我们上一辈经过数年、数十年培养、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就象封闭的房间打开的一扇窗户,吸取新鲜空气,同时空气中也夹杂着苍蝇,无情的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 年青的一代呀!你我是否就该随波逐流,要名的身入功名、求利的追求世间财富、什么都有的就该迷于身色犬马,奢侈放纵呢? [反省]一团雪白的棉花,既可以吸收水分,又容易染上污垢,若染上了,要清洗干净就相当困难了。而对于五光十色、纷繁、浓艳的尘世,保持一种不动摇的意念,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扪心自问,不可有一丝的懈怠,鲁子日:"吾日三省吾身"。常年的反躬自问,检查有何处做得不对,何处要不断改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自然就会有谦虚、宽广的胸襟。 [志向]远大的志向,通过艰苦的努力才可实现,贫困潦倒,并不妨碍一个人去立志,做大事,"穷者志坚"、"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成功在于勤奋、思想在于积累,先天固然重要,然后天的努力奋斗才是最为关键的,笨鸟先飞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的,深夜五更,夜深人静,经过一夜的熟睡,一个勤奋的人,已经开始思索今天要做些什么了。 [涵养]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言善辩,但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辩驳之实,只会落下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作茧自缚。人人都想西施之美,貂婵之貌,然没有高尚的品行,为男色三招四,为妇红杏出墙,只会留下遗臭万年、千古骂名。胡狼博士告诉我们: "脓血枯骨"同"俊男靓女",只不过是原子层堆砌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呀!"加强自己的涵养吧!人的涵养是个渐进的过程,要做大量提高涵养的事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孔子的弟子子路不因自己穿着寒酸而在有钱人面前感到自卑,因为有其内在才华学识。 [逆境]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逆境,不当屈服,面对清苦劳累,对于人是身心上的考验,经过饥寒交迫的人,才会越加发奋努力,成就事业。 世上的书籍很多,读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学问,开阔自己的眼界,有的书经久未衰,流传至今,旺盛的生命力无须置疑,一生中是应去读一读的,为养性修身也好,为富国强兵也罢! 上述所言,通读三书之时,顺笔写之,并无整理,感悟所至,一已所见。 (注:三书:洪应明[明]撰写《菜 根 谭》、洪应明[明]撰写《小窗幽记》、王永彬 [清]《围炉夜话》,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三书) |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7/9 21:06:57 -- |
-- 作者:文痴 -- 发布时间:2007/7/12 20:34:42 --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简而概之的说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他们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当然由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交届的时期,受了宗法制度的影响很大,但是现在其积极的部分人们领会的主要内涵。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12 22:37:05 -- 洪应明[明]撰写《小窗幽记》、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12 22:40:14 -- 王永彬 [清]《围炉夜话》 |
-- 作者:文痴 -- 发布时间:2007/7/14 19:47:41 -- 菜根谭似和风细雨涤荡心灵,一部《菜根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以精练明隽、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加上工笔大师王丹先生的绘画珠联璧合,白纸黑画凝聚万里山川之气,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的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燥、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附】菜 根 谭·[明]洪应明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识 |
-- 作者:文痴 -- 发布时间:2007/7/19 17:55:17 -- 宁静”与“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出处于诸葛亮的《诫子书》。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重视精神修养。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篇短文中,“淡泊”、“宁静”的气息处处弥漫。然而,我们如果从《诫子书》中读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来,愿意将“淡泊”、“宁静”作为座右铭,以此安放自己的灵魂,做一个精神上的自养自足者,这可是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了解我国历史议价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复,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之不同就在于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