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图文】★《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2334)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7 1:38:11 -- 【公共图文】★《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1937年7月7日 守卫卢沟桥的战士在掩体后面准备战斗
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出城抗击日军 日军炮轰宛平县城 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 |
|||||
-- 作者:荣昌五星 -- 发布时间:2007/7/7 9:57:23 -- 杀掉侵华日军司令官的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日军侵华早期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在所谓“淞沪战争祝捷大会”被炸出5米多远,命归西天;汪伪政府外文次长唐有壬签定卖国协定惹祸杀身;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留下后来致命的伤。 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乱世中横空杀出―条好汉,此人来自安徽,一百把斧头将上海滩杀得昏天黑地,这个神秘的人物行踪飘忽、神出鬼没,屡屡出于不凡。封建余孽他杀,党政要人他杀, 民国刺案: 直系军阀派任的股沪警察厅长徐国梁在上海浴室被刺; 国民党 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一条大腿失踪,从此金鸡独立; 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在上海沪西站死里逃生,终生布下阴影,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 日军侵华早期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在所谓“淞沪战争祝捷大会”被炸出5米多远,命归西天; 汪伪政府外文次长唐有壬签定卖国协定惹祸杀身; 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留下后来致命的伤; 张学良引咎辞职来到上海戒烟,“迎接”他的是一枚取去引信的炸弹。这是警告使东北3000万 他,就是被日本人称为"人间魔鬼"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沈醉先生曾风趣地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蒋介石一提这个人,假牙就发酸;戴笠若是听说这个人又露面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 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地下 此人极具传奇色彩也颇具个性,早期参加同盟会,同国民党政客、安徽咨建设厅长张秋白有过工作关系,但王亚樵对张的为人极为鄙视,曾警告张秋白要 一九二五年以后,王亚樵因随卢永详参加直皖大战兵败回到上海,加入了国民党。一次部分党员在霞飞路召开会议。王亚樵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意见不一发生冲突,因王个子矮小,竟爬上凳子抽了杨虎两个巴掌,这位握兵千万的司令深知王亚樵难对付,不敢还手,悻悻窘极。 王亚憔的刀枪几乎触动了中国大地上他所能光顾的所有的阴暗角落,也因此遭受了来自日、伪、特、帮数重势力的围追捕杀,蒋介石悬常百万 1936年3月,戴笠亲自带领20多名特务前往香港,追杀王亚樵。王亚樵带着20多名亲信骨干悄悄潜往广西梧州。 戴笠追捕未果便把魔爪伸向他的部下,以绑票的方式把王的部下余立奎从香港抓到南京,关进了监狱。9月间,余立奎的小 原来,自余立奎被捕后,余婉君和孩子居住在香港,生活费用由王亚樵提供,所以余婉君知道王亚樵在梧州的地址。戴笠手下的特务侦知这一消息后,用10万元收买了余婉君,特务们还答应捉到王亚樵后即释放余立奎。余婉君为重利 9月20日,余婉君假说有事,约王亚樵到她家去商谈。王亚樵不知是计,只身前往。这时,戴笠手下10多名特务埋伏在余婉君的住处。王亚樵一进门,特务便向他脸上撒了一包石灰。王亚樵双眼被石灰灼烧得不能睁开,但仍顽强地空手与特务们搏斗。10多个特务一拥而上,对王亚樵枪击、刀刺。王亚樵身中5枪,被刺3刀,当场殒命。特务们杀死王亚樵后,又残忍地用刀剥下王亚樵的面皮,拿回去向戴笠表功。在撤退途中,为了灭口,特务们又杀死了余婉君。 王亚樵手无一兵一卒,敢于带着一帮弟兄同拥兵百万、位至极尊的蒋介石周旋达14年之久,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才华。蒋介石听说王亚樵被杀身亡,大大松了口气,此后的确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这个人,你怎么评价他都可以,你可以说他是流氓、是杀手、是恶魔,也可以说是志士是采取极端手段的 陕北某窖洞里,一个伟人说了句公道话。他说,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
|||||
-- 作者:荣昌五星 -- 发布时间:2007/7/7 10:07:01 -- 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
|||||
-- 作者:荣昌五星 -- 发布时间:2007/7/7 10:20:55 -- 七七事变”70周年:不忘国耻 面向未来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 孙彦新)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中华儿女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是中国人关于7月7日这一天的记忆。
然而,当时的中国和日本的力量对比强弱悬殊。《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荣维木说,只有团结起全民族的力量,才能与强敌真正抗争。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8 11:09:54 -- 友情复:(荣昌五星)七七事变”70周年:不忘国耻 面向未... 莫忘国耻--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祭 07月06日 20:40 作者: 大胡子 七七事变 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逐步把侵略扩张到平津附近。1936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未逞,准备以武力攻占平津,进而侵占华北。 1937年6月起,驻丰台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夜10时40分诡称一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驻军二十九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以时值深夜予以拒绝 。中日双方经过反复交涉,约定派员前往调查。 8日晨4时许,双方代表到达宛平。正交涉间,日军竟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当即奋起自卫还击。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亦采取自卫抵抗方针,调兵北上增援。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准备对日抗战,但仍不放弃和谈。 24日,几路日军进逼北平。 25日,日军发起进攻。 26日,日军向第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限37师于28日正午以前从北平附近撤退完毕,同时向南苑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反击,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殉国,遂放弃南苑及卢沟桥等地。 29日北平沦陷...... 30日天津也被侵占。 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 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
|||||
-- 作者:文痴 -- 发布时间:2007/7/8 13:04:24 -- 卢沟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卢沟桥修缮 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御题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拱卫京都的拱极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城内北侧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东侧辟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城楼上有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中国古桥陈列馆。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7/8 21:21:24 -- 谨以此文献给7.7事变70周年:将军之死 谨以此文献给7.7事变70周年:将军之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而时任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则成了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将领,由此拉开了中国军民为抵御外侮、慷慨赴死的悲壮一幕。 |
|||||
-- 作者:文痴 -- 发布时间:2007/7/8 22:03:51 -- 佟麟阁、赵登禹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