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图文]★《告别状元情结--傅国涌》[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0684)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0:49:09

--  [公共图文]★《告别状元情结--傅国涌》[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

告别状元情结--傅国涌

.

  告别状元情结



   傅国涌

长达1300年科举制造成了中国人的状元情结,这种情结并没有随着一百多年前科举制的谢幕而终结,“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就是很好的见证。前不久,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了一份《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项调查历时8个月,对全国各省、市、区(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560位“高考状元”作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这在中国可能还是第一次。高考成绩排行第一者,被称为“高考状元”,他们是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乃至香港名校争夺的对象。但是,主持这次调查的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等人发现,所谓“高考状元”未必能成为社会的顶尖人才,在跨出大学校门之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精英,与高考成绩排名无关。他们在调查报告中说:“最成功的人,一般在中学阶段成绩在班中第十名左右,而不是第一名。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有冒险精神,绝对不是只懂解题、不懂思考的书呆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举制之下,考取状元就是取得功名富贵,实现人生梦想的捷径,状元头衔之所以光华四射,乃是因为状元背后的实际利益。我们这个民族是很世故的,对于那些并不能带来多少实际好处的虚幻光环从来都不太在意,我们的目光向来很难超越尘世,去关怀更远、更深的问题。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到,经济管理类等专业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专业,比例高达33.46%,较少有人选择对国家、民族、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基础专业。由此不难想见,多数“高考状元”选专业的时候,都是非常务实的,这种选择未必是从兴趣、爱好、特长出发的,我们不能想象33.46%的高考状元发自内心地喜欢经济管理,这种不约而同表明,在一个一边倒的经济化时代里,人们的选择空间事实上是极为有限的。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放弃任何非经济的、不切实际的考虑,老老实实地选一个最有前途的专业,哪怕自己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压根就不适合学这个专业,也在所不惜。对于他们而言,因为挟高考成绩排名的绝对优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客观上本来是相当自由的,但是受制于整个社会的普遍趋势、也就是大环境,他们在主观上并没有多少自由。所以我们看到在1999——2006年的高考文科状元中,有22.44%的人选择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1.78的人选择了北大经济学院,两者合计超过了44%。

高考状元的光环转瞬即逝,一旦步入大学的门槛,和其他同学实际上处于了同一个起点了,开始新一轮的赛跑,谁能够跑得更好,并不取决于高考成绩的名次;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面对激烈而无情的竞争,面对与纸上的考卷截然不同的复杂社会,高考状元昔日善于应试的那一套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个时候,优势可能就变成了劣势,很可能产生强烈的失落感,面临心理的失衡。“第十名”现象表明,这个社会不需要高度重视高考状元,不要老是把目光锁定在考试成绩的名次上。即使在科举时代,大多数的状元也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以清代出状元最多的省份江苏为例,几百年间江苏大概产生了49个状元,真正对这个国家有大贡献、造福社会、名垂后世的也就是张謇一人,其他的状元,连姓名都已被忘记得差不多了。  

当“知识改变命运”开始受到质疑,大学的弊病纷纷暴露出来时,有人说大学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这份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也为我们重新看待状元情结提供了了第一手的材料。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考试成绩的排名,逐渐淡化高考状元之类的说法,从上千年的状元情结里解放出来,从而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开阔的心态去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我们的社会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说到底,无论是过去科举制下的状元,还是今天高考制度下的状元,都只是一种考试体制的产物,而任何一种考试体制总有其局限性。高考状元在成为状元之后同样要应对社会人生的其他考验,最终能不能造就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都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一次高考仅仅只能代表一次高考,或者说是人生无数各不相同的考试当中的一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这一次高考更重要的事情呢。对个人而言,如果陷入状元情结中不能自拔,沾沾自喜,以为天下已成囊中之物,甚至傍着刹那的光环睡大觉,那注定了是没有出息的。对中华民族来说,告别状元情结,应该是时候了,一个现代社会是属于所有普通人的社会,在现代尺度下,状元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有三头六臂、千里眼、顺风耳。告别状元情结,从根本上说,也是与古代告别。

[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0:55:38

--  

.

傅国涌 文章列表 - 所有文章

.

  告别状元情结



   傅国涌

在黑砖窑面前没有办法不悲观
2007-06-18 16:08:31

文网恢恢说鲁迅
2007-06-18 10:12:11

告别状元情结
2007-06-15 11:38:18

《语丝》与《现代评论》:在“三一八”事件发生后的作为
2007-06-14 15:30:16

一个具有崇高道德和勇气的人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
2007-06-12 20:03:18

“那是揭开就会流血的伤疤”
2007-06-12 08:35:04

朱光潜的“自我检讨”
2007-06-10 14:01:02

民国故事之一:司徒雷登在中国办大学
2007-06-08 08:41:46

自我解放 告别“衰世”
2007-06-07 13:08:12

宁不做校长也不开除学生
2007-06-05 18:28:44

1906年:慈禧垂帘时代的宪政萌芽
2007-06-04 08:52:45

合法化的买路钱
2007-06-03 12:33:57

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年梦想
2007-06-01 08:14:00

体育政治的悲哀
2007-05-30 20:26:35

到成都寻找历史
2007-05-28 09:58:45

民国故事——“但我不能放弃我的言论的冲动”
2007-05-27 09:23:22

民国故事——冯玉祥自带碗碟出门
2007-05-25 09:57:41

民国故事——宋美龄与蒋介石闹别扭
2007-05-24 11:14:22

放火和点灯
2007-05-22 14:46:06

从绍兴出发寻找中国现代之路
2007-05-20 10:44:08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03:00

--  

.

傅国涌 文章列表 - 所有文章

.

  告别状元情结



   傅国涌

黄仁宇在场的历史记录
2007-05-18 11:14:11

世上已无张学良
2007-05-16 21:44:40

《百家讲坛》本来就是“主旋律”吗?
2007-05-15 11:05:27

重庆不仅是历史
2007-05-14 11:43:06

转载自刘克敌的博客:谁的“五一”,谁的“五四”?
2007-05-13 20:54:01

二十年前旧文
2007-05-12 10:13:57

读大学何以成了投资行为?
2007-05-11 08:16:10

长假经济值得反思
2007-05-09 11:29:54

历史是什么?
2007-05-08 08:34:47

民国故事之一: “十年中委无人问,一骂成名天下知。”
2007-05-07 08:56:07

民国故事之一 蒋介石指着张澜说:“把我当成宣统了.”
2007-05-06 08:52:16

吴幼明才是中国警察的骄傲
2007-05-05 12:27:15

民国故事之一:蒋介石和陈立夫反省国民党失败原因
2007-05-04 09:09:31

民国故事之一:蒋介石离开大陆前的感叹
2007-05-03 11:18:31

恩赐从来不可靠
2007-05-01 12:09:05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十六字方针
2007-04-29 08:56:09

在一片喧嚣和虚无中还有多少人在意陆谷孙教授的声音?
2007-04-27 11:32:59

一个金融学家在20世纪的悲剧
2007-04-27 09:16:45

送礼包不如立新制
2007-04-26 08:08:21

将袁世凯推上总统宝座的外国记者
2007-04-25 11:48:51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06:40

--  

.

傅国涌 文章列表 - 所有文章

.

  告别状元情结



   傅国涌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10:25

--  

看海归来,十八年前的旧文
2007-03-24 19:49:07

说真话为什么挨骂?------关于推荐给小学教师的8种书
2007-03-23 09:46:20

这样的“民主评议” 能体现民主吗?
2007-03-23 08:40:20

推荐给小学教师的8种书
2007-03-22 11:45:49

以此文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先生
2007-03-21 13:31:12

梁漱溟:“我不懂什么叫哲学”
2007-03-20 08:36:59

一个法国外交官书信中的动荡中国
2007-03-19 11:40:36

20前的旧文还没有过时
2007-03-18 10:57:47

中国人最缺少的不就是尊严吗?
2007-03-16 09:01:45

俞可平原来是打着民主反民主
2007-03-15 17:45:30

老大学留下了什么传统?
2007-03-14 09:19:04

社会名流需要一点常识
2007-03-12 10:43:14

民意调查显示公众对特权阶层的不满
2007-03-11 09:49:30

美国的真实起源
2007-03-09 10:42:01

新社会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什么?
2007-03-08 11:49:13

杨刚自杀之谜
2007-03-07 09:23:15

“终信文章胜甲兵”
2007-03-06 08:51:22

到底是谁不愿意妥协?
2007-03-04 18:03:47

“我反对”提供了一个起点
2007-03-02 08:45:43

致一个朋友的生日[外三则]
2007-03-01 08:52:08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15:06

--  

文章列表 - 所有文章

20年前旧文几则
2007-02-22 13:19:00

春天,你会给我什么?
2007-02-16 17:24:55

伤害文化尊严的不是“恶搞”
2007-02-15 20:14:29

红色报人恽逸群:至死未悟的忠诚
2007-02-13 17:55:41

王朔为什么反知识分子?
2007-02-12 23:31:16

迟来的歉意
2007-02-12 08:50:44

什么是"文人的底气"?
2007-02-10 13:10:26

转载清纯apple的文章<选择站立>
2007-02-10 10:19:47

大学生为什么不能端盘子?
2007-02-09 07:50:26

旧文摘录
2007-02-08 08:53:25

一代知识分子正在远去
2007-02-07 08:18:33

美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2007-02-06 13:31:10

思想落在大地上才会发芽
2007-02-04 19:17:18

<博客时代,我们以头立地>的删节版也终于被删了
2007-02-04 18:53:17

我们共有博客时代
2007-01-31 11:36:10

傅斯年怎样当大学校长
2007-01-30 09:39:23

竺可桢怎样当浙大校长
2007-01-29 09:11:54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
2007-01-23 19:01:33

读章诒和《伶人往事》
2007-01-22 19:16:00

民国故事:每星期牺牲一天
2007-01-22 14:53:41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15:44

--  

文章列表 - 所有文章

华盛顿为什么拒绝当皇帝?
2007-01-18 09:03:47

蒋梦麟怎样当北大校长
2007-01-17 11:36:19

一个重视时评的时代已来临
2007-01-16 19:23:41

民国故事:买书如攻城
2007-01-16 15:44:20

民国故事:“造反犹称职,逞兵不渡江”
2007-01-15 18:00:10

“以官为本”几时休?
2007-01-11 11:11:45

季羡林的摘帽意愿应得到尊重
2007-01-09 20:43:13

蔡元培怎样做北大校长
2007-01-09 09:15:08

郁达夫的文人风骨
2007-01-07 19:16:09

回到常识和良心的起点
2007-01-05 09:51:31

回望2006年:值得正视的“泛娱乐化”趋势
2007-01-03 17:38:01

祝新老朋友们新年快乐!
2007-01-01 16:39:49

2007年,其实我没有新打算
2006-12-30 17:06:03

蒋介石日记中的抗日战争
2006-12-29 10:47:01

2006年:我喜欢的6本好书
2006-12-27 18:10:34

高学历的“通货膨胀”
2006-12-25 17:38:51

杨虎城公案 真相比“平反”更重要
2006-12-22 17:38:06

辜鸿铭:“从良”还是“改良”?
2006-12-21 22:20:25

宋教仁&苏曼殊
2006-12-21 09:44:01

民国故事:穆藕初与昙花一现的“商人政府”
2006-12-20 09:55:18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16:28

--  

林昭永远活着
2006-12-18 17:08:27

民国故事:土布短褂的汤寿潜
2006-12-17 21:40:51

转载:张思之先生在庆祝他80生日时的答谢词
2006-12-16 17:36:39

这个时代律师何为?
2006-12-15 09:00:02

《现代评论》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
2006-12-14 17:05:36

吴刚与西西弗斯
2006-12-13 08:51:01

图书馆购置新书的经费缺不得
2006-12-11 09:04:38

“清算豪门的时候到了”
2006-12-09 19:44:11

电影《墨攻》的署名权小事不小
2006-12-08 08:14:54

当年的真实延安
2006-12-07 08:40:11

陈寅恪追求知识的自由
2006-12-05 19:31:33

追寻律师的传统
2006-12-02 10:03:25

邹承鲁何以越到晚年越绚烂 
2006-12-01 08:43:03

读章诒和《伶人往事》
2006-11-29 11:16:10

民国故事:“ 穆藕初先生奖学金”2
2006-11-28 18:24:33

孙中山的"革命不忘读书"3
2006-11-27 10:27:28

孙中山的"革命不忘读书"2
2006-11-27 10:24:26

孙中山的"革命不忘读书"1
2006-11-27 09:44:50

民国故事:“ 穆藕初先生奖学金”1
2006-11-24 13:03:49

民国故事:“岂有不入虎穴相救之理?”
2006-11-23 13:19:58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16:55

--  

一个经济学家近距离看到的蒋介石
2006-11-22 13:47:15

“作家协会” 还要存在多久?
2006-11-20 17:01:27

邓拓之死 2[续完]
2006-11-18 19:32:53

邓拓之死1
2006-11-18 19:28:46

大学出现神坛
2006-11-14 19:10:22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
2006-11-12 08:26:08

记者节 世上已无邵飘萍
2006-11-09 10:33:46

丘成桐呼唤大学生做学问的热情
2006-11-07 12:27:55

耶鲁教育的无奈
2006-11-03 12:03:19

霍英东的名字不会随风而去
2006-10-30 17:43:27

政府等于国家吗?
2006-10-30 14:30:16

唐德刚把历史当小说来写
2006-10-27 12:12:42

孙中山的暴力革命情结
2006-10-26 08:19:38

“近亲繁殖”还要行多久?
2006-10-20 20:49:02

鲁迅是酒,胡适是水
2006-10-18 11:50:00

傅雷也有怒目金刚时
2006-10-16 11:07:25

大学生流行“不读书”
2006-10-13 09:14:05

为什么 90%以上的科研成果都是泡沫?
2006-10-10 16:33:54

民国故事:银行家的勇气
2006-10-09 11:03:24

1943年:史迪威日记中的蒋介石
2006-10-08 09:51:52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20 1:17:45

--  

因思想而受难的殷海光
2006-10-02 17:58:23

民国故事:铸上钱币又如何?
2006-09-30 13:07:11

民国故事:“处女”和“妓女”
2006-09-30 13:05:28

思想者使“文革”史拥有人的气息
2006-09-28 08:59:47

顺口溜中看中国
2006-09-26 11:37:30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2006-09-25 08:15:42

转载一篇好文章:在鲁迅路口
2006-09-24 08:28:12

“幸福感”与幸福的距离
2006-09-22 08:42:55

民国旧事:程沧波的才子风流
2006-09-21 08:42:00

面对黑暗的另外方式
2006-09-20 08:01:33

托尔斯泰的启示
2006-09-18 21:28:13

告别政坛之后的华盛顿
2006-09-14 09:36:27

贪官早已不稀罕
2006-09-12 19:42:00

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迷信
2006-09-08 08:44:11

追问 “大学何为”
2006-09-06 16:43:01

夏丏尊 鄙弃“好话与符咒式的政治”
2006-09-05 09:31:20

说真话难,难于上青天
2006-09-04 09:33:32

旧文1篇
2006-09-03 09:48:49

一百年前的今天
2006-09-01 07:58:16

民国故事:各路军阀开银行
2006-08-31 11: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