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视频】《戏歌专题》【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0251)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5 23:36:38

--  【公共视频】《戏歌专题》【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以下内容含脚本,或可能导致页面不正常的代码
说明:上面显示的是代码内容。您可以先检查过代码没问题,或修改之后再运行.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5 23:41:15

--  中国戏歌: <梦北京 - 李胜素>

>> 梦北京 - 李胜素试听,梦北京 - 李胜素mp3下载,歌词 - 中国戏歌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6 0:06:50

--  

中国戏曲 - 于魁智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故乡是北京 - 李谷一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包公颂 - 于魁智/孟广禄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唱脸谱 - 杭天琪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鼓颂 - 于魁智/刘桂娟/李欣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粉墨情缘 - 张也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牡丹之歌 - 于魁智/李胜素/杨赤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梦北京 - 李胜素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警 - 于魁智/孟广禄/刘桂娟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前门情思大碗茶 - 杭天琪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平安大道 - 张也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我的中华 - 彭丽媛试听收藏歌词下载铃声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6 0:14:16

--  【京剧戏歌 京剧情】
以下内容含脚本,或可能导致页面不正常的代码
说明:上面显示的是代码内容。您可以先检查过代码没问题,或修改之后再运行.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6 0:32:40

--  戏歌《 驼 铃 》根据王立平原歌词重新编曲
戏歌《 驼 铃 》根据王立平原歌词重新编曲

根 据 《 戴 手 铐 的 旅 客 》 主 题 歌 原 词 重 新 谱 曲 的 戏 歌 《 驼 铃》 王 立 平 词 史 林 曲 。 我 省 公 安 系 统 老 干 部 艺 术 团 春 节 期 间 在 电 视 台 演 播 了 此 节 目 。 请 看 曲 谱 。(共 两 页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6 0:37:51

--  【“戏歌大赛”掀动无数歌迷心潮 】

“戏歌大赛”掀动无数歌迷心潮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01年广播电视戏歌邀请赛经过近三个月的前期准备,各项组织工作基本就绪。经过初评,至日前,共有32首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复赛。邀请赛及复赛将以电视播出的形式在九月下旬展开,连续三场电视直播将使观众充分享受戏歌所带来的视听新感受。
     戏歌是一种新型的歌曲表现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或曲艺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歌曲。与我们通常熟知的歌曲类型(美声、通俗、民族)相比,戏歌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中国功夫》等,都是优秀的戏歌作品。
    为了使更多的观众踊跃参加此项活动,组委会采用了网民有奖投票评选配合的方式,观众朋友只要在众多的参赛评奖项目中选中任意一个奖项与专家评奖的结果相吻合,即有机会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品。详细评选办法和规则请登录http//www.sarft.com广电在线和http//www.btv.org 查看。关波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6 1:00:11

--  【中国戏歌专辑】
以下内容含脚本,或可能导致页面不正常的代码
说明:上面显示的是代码内容。您可以先检查过代码没问题,或修改之后再运行.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6/17 21:24:22

--  

办好电视戏曲节目 弘扬优秀民族艺术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戏曲在人们的期盼复苏中得以发展,然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电视戏曲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多种娱乐形式的挑战,还显得有些薄弱。在整个电视文艺中,戏曲电视虽然不像综合文艺那么辉煌,但一代一代的电视文艺工作者自强不息,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电视戏曲作品,留下了深索不息的脚步。在新的世纪里,如何让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与电视结合得更加完美,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电视戏曲的现状

    首先,我们必须对电视戏曲的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

    现状之一。从全国各省(市)的广播电视报的节目单上显示,央视和部分地方台的戏曲节目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从总体上看,相当多地方台却没有设戏曲栏目或安排戏曲节目,即使有一点戏曲节目,也时常安排在深夜播出。当前戏曲观众偏重于中、老年,此刻进入梦乡的他们何谈观赏?人们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里很少看到戏曲节目,只有到春节或重大节日的综艺晚会上,某些电视台基于艺术种类多样化的考虑,才想起安排一、两个戏曲节目作为点缀,观众看到的也不过是几位戏曲演员联唱一首戏歌或戏曲选段。这就是当前电视戏曲令人不甚乐观的态势。

    现状之二。传统戏曲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距离我们今天遥远,而它的艺术形式与当代观众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又有很大的距离;很多观众特别是中青年对虚拟而程式化的戏曲表演艺术感到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被时尚表演所吸引,而对戏曲产生偏见。

    面对现实,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明确努力方向。我们要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戏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办好电视戏曲节目也是弘扬民族艺术的需要。

    二、电视戏曲应当努力争取新观众

    电视戏曲应在服务好老观众的同时,努力争取新观众。为此,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电视戏曲通俗化

    戏曲原本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它起源于民间,后进入宫廷。戏曲艺术中,既有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戏曲有反映平民生活的风趣幽默(以花旦、丑角表演为主)的小戏,有热烈、火爆的武打戏,这类节目都为青年观众所喜闻乐见。电视编导完全可以把这部分通俗易懂的戏曲作为吸引新观众戏曲入门的前导。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在制作戏曲欣赏节目时,对曲高和寡、雅化了的传统戏曲,应进行通俗易懂的阐释工作。

    (1)为唱词和念白附加字幕

    戏曲以表演为主,唱腔集中体现戏曲声乐艺术的神韵和精华,但戏曲的方言较多,往往使一些不常接触戏曲的观众听不清,看不懂,电视编导有必要为唱词和念白附加字幕,从而可使观众能加深对剧情的理解,或引起欣赏戏曲艺术的情趣。 (2)增办戏曲知识讲座节目

    央视在《九州戏苑》和《中华文艺》等栏目经常进行戏曲知识讲座,对戏曲的唱腔、表演、武打、技巧和化妆、服饰等进行专题介绍,这对普及戏曲,争取新观众都是非常有益的。

    (3)鲜活的节目串联,引导戏众入戏

    电视戏曲栏目的主持人,既要掌握播音技能,还应懂得戏曲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串联节目。如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广学多才,他在辽宁台主持《听书看戏》栏目时,把剧情改编成评书小段,穿插在戏曲片段中演讲,为戏曲欣赏锦上添花,他用娓娓动听的评书形成讲解剧情,引导新观众很快进入戏曲欣赏之中。 (二)增加电视戏曲节目的趣味性

    人们对某种事物只有在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接近它。电视戏曲若赢得新观众的喜爱,首先要加强节目的趣味性。央视的《过把瘾》、北京台的《同乐园》、辽宁台的《学一招》和安徽台的《擂台赛》等栏目都积极鼓励观众踊跃参与到节目中,藉以诱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同时,观众也在学习或模仿戏曲的表演动作中来领略戏曲艺术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奥。中国的戏曲观众不仅爱听戏、看戏还有“票戏”的传统,即嗓音条件好的观众还要学唱几段戏,或粉墨登场演上几出戏。央视举办的《京剧教唱》、《戏曲教唱》栏目对观众学唱戏曲和普通戏曲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与推动作用。“反串”是戏曲界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方式。每逢年、节,京剧名家常在戏中饰演非本行当(专业)的角色,使观众感到别有一番风趣。近年来,许多电视戏曲晚会也承袭了“反串”这种表演方式,给晚会增添新意和乐趣、著名主持人周涛、鞠萍、孙晓梅、刘璐在2001年春节文艺晚会上与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联袂演出豫剧《百岁挂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传统戏曲现代化

    传统戏曲艺术诞生在封建时代,由于受其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固有的程式化表演形式,确实难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戏曲艺术若求得发展必须进行改革。电视戏曲具有传播媒体的优势,电视文艺工作者应为促进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努力创作出一些适应于时代、可视性强的电视戏曲节目,使电视戏曲在众多艺术的挑战中,赢得一席之地。为此,我们首先要拓宽电视戏曲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戏曲不仅可演传统戏,也要有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节目,现代京剧的成功实践可以借鉴。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戏歌,它直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为青年观众所接受。如:《故乡是北京》、《唱脸谱》、《前门情思》。戏歌采用歌词的结构、戏曲的旋律,借助流行歌的传播优势来弘扬戏曲音乐的神韵。戏歌的歌词有多种:第一类由词作家重新写词。第二类是采用广为流传的古典或现代诗词,如:于魁智演唱的京歌《沁园春·雪》,刘长瑜演唱的京歌《咏梅》,还有的把唐诗、宋词谱成了戏歌。第三类是流行歌曲改编的戏歌,如:京歌《十五的月亮》、《党啊,亲爱的妈妈》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均采用原有的歌词,在保留歌曲的部分旋律的基础上,经过变奏、演绎、揉进一些戏曲音乐的要素,使听(观)众既感到熟悉,又觉得新颖。总之,戏歌无论是采用哪一类的歌词,谱曲都是戏曲的旋律和神韵。由于歌词的流行和时尚,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 (四)戏曲艺术电视化

    戏曲与电视,前者为艺术,后者为媒体。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过去曾有人抱怨电视夺走了舞台戏曲的观众,今天又有人讲是电视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繁荣。

    电视戏曲(亦称戏曲电视)是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视媒体相结合的产物。戏曲电视化是电视文艺工作者运用电视于法和电视科技手段,对戏曲艺术的原始素材进行再创作,使戏曲那虚拟、程式化的舞台表演与富裕的电视(蒙太奇)镜头艺术实现完美的结合,从而使戏曲艺术得到升华或派生出一些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如:电视戏曲艺术片(亦称戏曲电视剧)、电视戏曲晚会和由戏曲唱段或戏歌制作的戏曲电视(TV)。

    电视戏曲艺术片是电视编导先在演播室将专场录像继续深化扩展,进行电视化的处理,然后再将演员搬出演播室的人工舞台,放在实景里拍摄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电视艺术样式。如:浙江台的《桃子风波》、上海台的《孟丽君》、《曹操与杨修》,辽宁台的《山这边,海那边》。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和发展,为戏曲这一传统的艺术摆脱危机,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电视戏曲晚会是编导在演播室安排舞美、灯光,请来主持人和各剧种的优秀演员表演和串联的同时,运用电视手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对戏曲音乐创作、节目现场编排,进行了整体构思,使晚会节奏明快,观赏性大增。自90年代起,央视每年都搞《春节戏曲晚会》,拥有固定的观众群,并逐年都有新的创意和探索。

    三、频道专业化拓宽了电视戏曲节目的传播空间

    近年来,戏曲观众的年龄趋于老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其他年龄段的戏曲爱好者,电视戏曲的观众仍是一个为数不少和不能忽视的群体。这些观众渴望能从电视屏幕中寻找到自己心爱 的戏曲节目,希望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播出时段能有所增加,这样既可以看到原汁原叶的传统戏,又能及时观赏到戏曲名家、新秀上演的新剧目。

    央视十分注重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于九十年代中期首开戏曲频道,大幅度地扩展了戏曲节目的播出时段,也为频道强化了节目的民族特色。观众从早到晚可从戏曲频道观赏到自己喜爱的各类戏曲节目。

    频道专业化解决了电视节目雷同和缺乏特色的矛盾,也满足了当代观众审美取向个性化的需求。

    电视频道专业化为电视戏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应该看到,由于戏曲观众的老化和流失,直接影响了电视台的广告效益和承办戏曲节目的积极性。这也是影响电视戏曲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江泽民总书记特别指出:“京剧和其它民族艺术、是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具有教育人、陶冶人、愉悦人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这要求我们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和演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观众,一定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下功夫,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观赏性,否则,就谈不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需要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作更多更好的戏曲电视节目来赢得观众,还需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我们必须努力办好电视戏曲节目,这样才能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艺术。



(辽宁电视台 刘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