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知讯]关于知青课题研究简介[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26845)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7 21:56:04

--  [公共知讯]关于知青课题研究简介[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关于知青课题研究简介

(来源<中国知青村>)

     ――“漳平11·19”知青座谈会


                          安海(永福)知青、中国历史研究会会员   郑梦彪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和知青兄弟姐妹们:

    您们好!

    受漳平市政协主席陈家鸿先生和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会长林志滔先生的委托,我把自2005年3月至今收到省内外专家学者和老知青撰写的关于“知青课题研究”论文作简要介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漳平市市委、市府为了加速推动漳平的“三个文明”建设的进展,把晋江和石狮知青群体在“不幸”年代和“有幸”年代中形成的“知青情结”和“知青精神”作为漳平宝贵的精神财富。由官方承认知青的价值,激起了老知青对第二故乡经济建设的热望。年初,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筹划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拟将部分知青文化活动放在漳平,以寄托对第二故乡的情感。在这个背景下,由漳平市政协和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形成共识,举办以“知青座谈会”形式之名,行关于知青研究课题之实的实施方案,便应运而生了。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共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博士刘小萌和原国务院知青办副组长、天津市宝坻区区长侯隽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和老知青撰写的关于“知青课题研究”论文15篇。由于时间关系,选择若干篇,予以简述。

    二、课题和作者介绍

    课题之一:《我与知青口述史》

    作  者:刘小萌,男,1952年生于北京。“文革”中先后在内蒙古牧区、河北农村插队,后上技校、当工人。1978年考入大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为该中心研究课题。著述有:《中国知青史》、《中国知青事典》、《中国知青口述史》。,即将出版。

    内容提要:1、《中国知青口述史》为《中国知青史》“初澜”和“大潮”之后“落潮”研究做铺垫;2、口述史是知青史的补充;3、口述史的典型人物:(1)当年的知青典型;(2)知青中的民间领袖;(3)普通知青。4、口述史的价值:(1)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再现上山下乡的历史场景;(2)弥补矫正文献的缺失;(3)可以补史、证史。5、口述史的局限:(1)流动的、偏差的;(2)包含不真实的;6、结论:文献和口述互补,最大限度接近真实历史。

    课题之二:《筹建“中国知青村”》

    作者:侯隽  女,中国三大知青名人,原天津市宝坻副县长、区政协主席

    内容提要:1、缘起: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纪念周总理接见。萌生了创建“中国知青村”的念头;2、 可以成为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充分利用知青群体这一不可多得也不能再生的社会网络资源;4、曾以青春为代价,承负了共和国的困难,以一生的积累为代价,筹建“纪录一代人情结、凝聚一代人精神、展示一代人风采、鼓舞一代人创业”的“中国知青村”; 5、打造成一个集科、农、工、贸、文旅、休闲、康疗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6、展现“爱国为民、崇尚科学、吃苦耐劳、敢想实干、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的知青精神和文化底蕴;7、当年承诺:“誓为缩小‘三大差别’奋斗终身”。承诺需要一生来兑现。即便是“输个精光”,也无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同样也是无愧人生的一个圆满句号。

    课题之三:《初论知青精神》

    作者:江风钧   1972年出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内容提要:1、知青精神的丰富资源,足以支撑更为深刻宽广的社会道德问题。2、精神三要素:1、死而不悔;2、心系民众;3、兼容崇高与平凡。结论:知青一代人理解了劳动与生活,理解了中国下层的老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讲,崇高与平凡得到初步的,然而是关键的结合。这一结合,实际上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一定能摆脱俄罗斯所经历的困境。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应该把认识到知青一代人作为社会基础的重要性列入视野。

    课题之四:《我知道,我是一个永远的知青》

    作者:谢春池   1951年生于厦门,插队上杭县湖洋、著名知青作家,《厦门文学》副主编

    内容提要:1、知青经历是知青的生命中的一种内质; 2、苦难是一笔财富;3、寻找人性,寻找良知,就是寻找自己;4、不再盲从,不再迷信,完善自己;5、要走出“永远被牺牲的一代人”的大宿命圈子; 6、以苦难,以中国农民淳朴的角度审视历史,反思历史;7、猛击落后的体制,迎来新体制的朝阳。

    课题之五:《“知青情结”的文化心理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作者:黄瀚  生于1943年,厦门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著名小说家  原漳平市政协副主席。

    内容提要:1、“知青情结”泛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知识青所特有的一种本能愿望。其文化心理内涵也就显得复杂,隐秘,多变;2、“知青情结”形成的历史背景;3、“知青情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内涵。即诅咒苦难,珍惜磨练;憎恨落后,同情贫困;慷慨抗争,无奈人生;珍惜情义,怀念清纯;直面人生,期盼未来;4、“知青情结”在当代积极的社会价值,即对青春岁月的珍惜,激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能力;对友情的珍惜,增强了人的平民意识和群众观点;对人生的体味,对生命的渴望和体验,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5、结论:要把知青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和当代精神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改革开放事业。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7 21:57:01

--  
  课题之六:《从下放到下岗》

    作者:陈意新  上海知青

    内容提要:1、从下放到下岗,知青一代人的生活充满了不幸。即从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2、当国有经济逼到崩溃的边缘时,国有经济的减员、破产、改组,导致一批批低文化的知青别无选择地下岗;4、知青一代人为历史下岗。知青是共和国最不幸的一代人;5、知青一代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正义的补偿,这是践行“情为民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

    课题之七:《萧条低谷里的复苏现象——近期知青文学漫谈》

    作者:刘晓航  安徽省南陵县弋江知青,湖北审计干部学校高级审计师,民盟省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提要:1、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知青文学是以控诉与怀旧,人性回归为特征的;2、知青一代人的生命实践,思想历程,被归纳到一个又一个思想主体中,暴露了知青这一代人独立意志的缺失;3、新世纪的知青文学必须摆脱这种先验理念的束缚进行深度的理性反思,去寻找现代的价值立场,回归当代社会,才能找到发展的出路;3、新世纪初,知青文学作品陷入萧条低谷;4、2002年《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从虚饰与自恋中突围,获得一种广阔而深远的历史感与人类感。5、北京女知青潘婧写的小说《抒情年华》,表达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和深刻的自我反省,体现了独具一格的思想魅力;5、2004年刘小萌的《中国知青口述史》围绕知青典型人物的回忆,对那场运动和掩其身后的社会大背景,加以多视角的深度再现,为研究开拓了新领域。

    课题之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综述》

    作者:邱新睦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员  沈阳知青

    内容提要:1、就20多年来“知青”研究方面的情况作一概略综述;2、“知青研究的四个时期:1970年代中期到1985年为萌芽期,1986年至1994年为初潮期,1995年至1999年为高潮期,2000年以来为后高潮期;3、海外“知青”学人对“知青”研究的关注和参与;4、专史写作更难于通史;5、通过对“知青”课题研究,改变当代人不能写当代史的不好传统。要有急迫感,要留下一部经得起推敲的历史,在中国当代史中有知青史的一席之地。

    课题之九:《上山下乡36年祭》

    作者:陈永兴  安海(永福)知青   1947年出生  原漳平二轻局、商业局局长

    内容提要:1、上山下乡是知青群体心中的伤痕;2、知青拥有一段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历史;3、上山下乡造成量和质的层;4、知青以豁达的襟怀,顶起历史的重任;5、知青一代人永远站着,从不亵渎初始的憧憬和志向。

    课题之十:《不幸和有幸》

    作者:郑梦彪   安海(永福)知青  1949年出生  中国历史研究会会员

    内容提要:1、上山下乡运动摧残一代人,造成不幸的人生;2、苦难史的资料;在苦难中形成的性格,即“站直,别趴下”直面人生;在苦难中形成的精神,即“摧不垮,压不折”。不幸与有幸的唯物辨证关系;4、新时代赋予知青一代人新生命;5、知青一代人继往开来的华彩篇章;6、知青一代人将在现代史上留下一个重要的位置。

    课题之十一:《论知青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作者:卢如昌   漳平市政协

    内容提要:1、知青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2、知青精神的主要内涵。即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坚韧不拔,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进取;勇于实践,探索创新;3、知青精神的现实意义。即知青精神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知青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课题之十二:《探讨组建漳平知青纪念馆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学贵    漳平市委统战

    内容提要:1、组可以满足知青和部分群众的良好意愿;2、对于提升漳平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有利于及时征集整理漳平的知青文化。

    课题之十三:《浅论知青精神对后人之启示》

    作者:吕霞    漳平市政协

    内容提要:1、知青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演绎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绝唱”历史;2、启示一: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启示二:人际间的情与爱最宝贵;启示三:社会责任最为重要;3、沿着知青奋进的轨迹,勤毅信诚,自强不息,与祖国结伴同行。

    题之十四:《关注知青自身建设刍议》

    作者:林水源   1947年出生于安海,回乡知青  中学教师

    内容提要:1、知青一代人历经磨难,身体收到严重的摧残,必需关注健康;2、关注健康,共同享受美好的后半生。即普及养生常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3、开展健康快乐的文化活动,为下一代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题之十五:《知青邮票和知青信封》

    作者:郑启五  厦门知青  厦门大学教授、博导

    内容提要:从1953年到1979年,发行的知青邮票共有三个时段:第一拨是1953年到1966年文革前夕。即1964年9月26日发行的《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四枚一套;第二拨是1968—1971《文17·知识青年在农村》和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文19·革命青年的榜样》;第三拨是1972—1979年的中学毕业生。1976年12月22日发行的《在广阔的天地里》1973年8月25日发行的编号票《82—85·赤脚医生》、1975年3月8日发行的《T9·乡村女教师》和1976年9月6日发行的《工农兵上大学》;2、旧信封和自己糊制的信封也是上山下乡的见证和文物。

    虽然如上的课题研究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主办方的观点,但是,这一些研究课题显示了知青问题研究方兴未艾。主办方将与作者共同努力,修编好这些课题,并在成熟的时候,给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