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分享]艺术审美化的电视呈现[知青大学.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26648)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8:14:32

--  [分享]艺术审美化的电视呈现[知青大学.公共频道]

艺术审美化的电视呈现
──论中国电视诗歌散文的审美特性

作者:周星


  一、"电视诗歌散文"审美本质探讨

  面临大众文化笼罩的当下状况,我们似乎早已困惑在嘈杂功利的世俗环境中不可自拔,大众文化氛围、商业盘算、流行时尚、票房收益、收视率指标等等逼仄了艺术的天地,在电视传媒中,娱乐节目充斥荧屏,艺术的话题几乎无从谈起。实际上不是人们厌弃了艺术理想,而是艺术缺乏萌发的条件。所以,不必过于激烈的指责电视显然功利的收视率追求,尽管这里的合理性愈来愈值得怀疑,但生存的动因驱使了这一切,自有它的存在背景。我们倒是要更多为电视肤泛中难得的艺术角落鼓噪呐喊。其中,"电视诗歌散文"就是中央电视台令人心动的艺术呈现。在连续多年的《地方文艺》中最为靓丽的风景无疑是关于电视诗歌散文的展播,它如清泉一般滋润观众,甚至吸引了许多厌弃电视的文化人的目光。
  电视诗歌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久,许多时候它似乎还遮掩在众多喧闹的节目之中而不为人识,但它以如同幽兰一般的品格,逐渐扩散着自己的魅力,精巧的形式和优美的内质散发出诱人的淡淡的幽香,越来越吸引观众的注意。面对以传播为主的电视传媒,电视诗歌散文究竟有何存在的理由?什么才是中国电视诗歌散文的本质和表现范畴?这的确值得研究,探讨电视诗歌散文这一艺术形式的规律和表现特征,对于丰富电视艺术,提升电视的艺术品位,褒扬人性美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就一般而言,电视诗歌散文的形式无疑是电视声画与文学的结合,它是以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尽管在电视屏幕上呈现,电视声画手段成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其本质却是"诗质",所谓诗质,并不是单纯突出文学性,电视诗歌散文的"诗质"是指电视和文学结合凝聚而成的"诗意审美性"。
  在电视诗歌散文中,画面形象、音乐音响、文字和诗文吟颂构成其不可或确的三位一体要素。1、画面形象是电视诗歌散文形成自有样式的基本成分,没有画面形象也就不称其为电视诗歌散文,文学的联想性在画面中得到栩栩如生的复现,这是电视本质的体现,好的电视诗歌散文的确会挖掘文字的内涵、文学的韵味、意向的确定性,丰富文学文本的表现力。2、音乐音响更是电视的本能手段,它烘托文本时空流动幻化、渲染文本意味的色彩、连接想象与现实的无形纽带、将情感的旋律声音化、突出心理内涵的节奏,从某种角度看,音乐音响更能深入的揭示点化文学的细密内涵,发挥电视诗歌散文的写意抒情特点。3、文字或诗文吟颂的要素决不可缺少,因为在形式上,它给予电视诗歌散文样式的文学联想空间,汉字所赋予人们的天然美感和吟颂所牵连文学的体味享受在这里成为文体的标识,意义重大。当然,简单的评判上述三者的地位是令人疑虑的,因为电视诗歌散文的样式独特性就在于三者的水乳交融。判别这一样式的形式准绳也就是艺术混合的精致与否。实际上高低文野的区别常常就在其中。
  比如,画面形象的逼真是电视诉诸感官的特性,无论叙事的环境、活动中的个人相貌、风花雪夜的气氛、人际之间的眉眼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外化形象等,都可以栩栩如生的加以呈现。电视的画面使电视诗文从个体的阅读文本变成具有传播广泛性的视觉形象,文字的死板变成灵跃的影像画面,妇孺皆可领受它的魅力。但没有文学意味的形象也仅仅是形象而已,赋予形象内质的依然是文学的精神;仅仅是画面堆砌的作品,影像必然苍白和死板,再美的风光、再曲折的情境也乏味无趣。
  比如音乐音响,在本质上是和诗质相沟通的,恰切的旋律和适时的乐句对画面与内涵的渲染衬托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声音的介入,电视诗歌散文的魅力可能大大减损。准确丰富的声音也是一种形象,并且与文字构成彼此呼应的紧密联系。但粗疏随意的声音不仅损害整体意味,而且限制了内涵的广延性。决定声音的意义还是文学内涵的需要,柔美、忧伤、激昂、舒缓的乐句呼应文本的内在意味,而不同的节奏旋律与音响的高低抑扬对于揭示甚至拓展文学的内涵都是极其重要的。
  比如文字和诗文吟颂构成,自然是电视诗歌散文作为文学构成的基本因素,缺少它们,在电视上出现的就顶多是电视文艺性节目。文学的悠久文字阅读的魅力绵延在其中,使尽管不是借助书籍而是电子传媒来显现,观众/读者的文学阅读感官依然活跃敏感,在文字的精练内涵中,阅读的联想和心底串接跳跃形象的文学本能发挥着不可抹杀功用。但毕竟这已是综合的视听阅读,补充文字的吟颂已然多一层辅助人们了解文本,于是在瞬间,观众的文学趣味就决定了对朗读原文的贬斥还是喜爱的态度──和自己阅读习惯差异太大的声音或气质天然被排斥,而吻合的吟颂就成为感受的辅助,具有亲和力。不仅与此,电视诗歌散文的视听阅读已经无法回避创作时的声画结合,画面的优美与声音的交汇使文本浑融为视听一体的审美感受对象,于是电视使文学的微妙处表现得无比交响化而引人入胜,声画汇聚强化了内在情感的韵味。这里,文学构思始终主宰着情感的流动,但它透过画面散放开来,赋予声画以灵魂。只有在电视诗歌散文中,电视和文学的融合才互为作用,相得益彰。
  如上所述,电视诗歌散文是诗画结合的艺术,其本质是诗质──审美性,凝练、纯真的审美特质。糅合了画面形象、音乐音响、文字和诗文吟颂构成的电视诗歌散文,恰好符合苏轼对审美诗歌的称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结合的审美境界。电视所赋予的声画之形是以诗性的审美本质与意境为内质的,这就是电视诗歌散文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艺术美所在。这里还需要强调上述的几个重要概念:诗性形式和意境追求。在电视诗歌散文中,似乎只是手段的电视声画表现其实已包含有诗性的形式,即它的形式选择和内涵互为表里,无论画面还是音乐音响,都包含着诗意审美的意味。而诗性形式具有的灵动思绪,跳跃文字,虚实结合的特性,和画面组合、时空切换、实景与虚景的结合是可以默契呼应的。在许多优美的电视诗歌散文佳作中都不难体味到这种巧妙融合的妙处。深入一步看,电视诗文的根本还在于透过声画形式对意境的追求,即以抒情为本,而靠意境取胜。

  二、 "电视诗歌散文"艺术美得失分析

  作为艺术门类的电视诗歌散文,有规模的发展时间还很短,一些还限于追慕功利的电视台对它的价值和意义尚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比起洋洋大观的其他电视形式,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规模还有待发展。难能可贵的是,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地方文艺"栏目主持的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对推动这一艺术形式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观赏99年度展播的全国电视诗歌散文优秀作品时,我们深深为锲而不舍的创作者对电视艺术的探索努力感动,站在较好的起点上,99年度的电视诗歌散文明显呈现出自有的形态特征和审美走向,从这一届作品中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一) 感悟──写景抒情的"情怀"
  电视诗歌散文的基本创作类型之一是描绘歌咏自然景观。中国广阔的地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自然风光,山水散文的传统在中国文学中又渊源流长,电视散文加以表现无疑顺乎自然。在99年度的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中,来自不同地域电视台拍摄的作品各呈异彩,《火蝴蝶》、《长白山抒怀》、《游吟天鹅湖》、《大芦苇》、《哈纳斯之春·秋·冬》、《红海滩》、《九寨磨坊》、《神往的格拉丹东》、《草山情思》、《南国瑶寨》、《高原之晨》、《读三峡》、《花海忘归》、《沙湖》、《田湾河风情》、《生灵》、《圣洁之地──中甸》等构成多样的山水艺术随笔。这些创作的显著特点是画面优美,但艺术感觉却大不一样,其中的得失颇值得研究。
  从规律上看,山水风光的表现有其天然长处,电视的优势在画面表现上显露得淋漓尽致,但恰恰在这里,一些创作过于沉溺在自然风光中,失去了文学赋予的优长。比如《哈纳斯之春·秋·冬》系列,创作者对哈纳斯的美景流连忘返,呈现在镜头中的季节风光的确迷人,但电视诗歌散文的魂灵却似乎难以找寻,自然景观和人的情感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审美的不足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而云南有线台的《圣洁之地──中甸》在文字与画面的切割上富有变化,编辑出色,使作品整体上好看。
  深究这一类型作品的创作,有两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悦目性",二是"感悟性"。"悦目性"不仅仅指画面的优美,而是包含光影构图的独特性和表现的角度独具特色,同样的山水野趣从什么角度表现形成差异很大的审美区别。比如江苏宜兴电视台的《野荷》,作者对自生自长的野荷充溢的好奇惊讶之感,在一些构图上充分显露出来,但比起去年的《残荷》的独特构图则逊色不少,"野"的特色在许多时候难以显示,构图和采景没有独一无二特点就将削弱悦目的感染力。《生灵》(甘肃电视台)的构图是十分吸引人的,从一开始,艺术化的沙漠和广袤沙漠中突兀矗立的胡杨残干就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创作者捕捉到自然界生命的呼喊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嶙峋的枝干在画面中的冲击力,召唤生命的归来;又通过画面的比照关系透露人和胡杨树/自然的牵扯不清的哲理意味。首先有感官的惊心动魄,悦目之后才有风景的意义显露。
  从根本上说,悦目的根由是情感,是人面对大自然而产生的"感悟性"。景物如果仅仅是画面的堆砌,可能累赘死板,没有感受的风光罗列,难免浮光掠影。好的电视散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比如辽宁电视台的《大芦苇》的构图就精心而动人,人在都市的嘈杂和厌烦通过都市车厢的歪斜画面,车中少女的阴阳光影的处理而显示,而对比性的大苇塘的宏伟潇洒和疾吹而过的风构成的画面,令人心荡神移。特别是少女丢下画笔穿行在咆哮似的大芦苇中的画面和如擂鼓般激昂的音乐伴随,以及巧妙对比性拼贴的都市面影,都深深吸引观众的视听感觉。而辽宁电视台的《火蝴蝶》的声画优美与情感动人是水乳交融的,火红的枫叶树构成作品浓烈的情感基调,一幅幅如诗如画的风光浸淫着作者火热的感情,情由景生,景托人情。贯穿在《火蝴蝶》中的小姑娘的动人身姿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而作者为她的纯洁和如火的青春动情的思念、为如火的枫叶的咏叹交织在一起,构成动人的情怀,诗意油然而生。这时,自然之景就成了蕴含生命感悟的有我之境,人的灵气充溢其中了!在《我的白桦林》(哈尔滨电视台)等作品中,人的因素钩连着自然风光,艺术具有了寄托落脚的对象。
  所以,电视诗歌散文中人的介入、情感的投注是最为重要的。当感情凝聚成自然的内在韵律时,景物的生命力便幻化而出。在其他一些好作品中,自然风光更多作为感情渲染的背景,须臾不可缺少,又不再喧宾夺主,人的分量突现出来。我们在四川电视台的《九寨磨坊》中更为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这个节目尽管已经不再渲染九寨风光,但从一开始,声画的精致就扑面而来。在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中,山野风光和简练交代的"我"的思绪就从构图上交融在一起,但一个少女的苦恼害怕也在暗色的构图中传达出来,于是,藏族大哥的呵护就成为九寨风景中温暖的象征,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也丝丝缕缕的绵延铺展。
  总之,电视诗歌散文对自然风光表现的要义是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情怀,让自然呈现人的感悟和自然的灵性,从而具备审美感。

  (二)意境──写人融情的"情致"
  至今为止,电视诗歌散文的最大类型是写人叙事,最为动人的作品也主要体现在这一类型的创作中。在《金婚》、《水车情怀》、《第十一位》、《飞跃仇恨的天空》、《朋友》、《娃娃教师》、《我爹我娘》、《这陶这人》、《母亲的照片》、《木之韵》、《阿彩》、《朵朵》、《生日快乐》、《老醋的故事》、《童年》、《一千张糖纸》、《一样秋花》、《花落春仍在》、《心灵之约》、《吾土吾河吾石》、《冬日看海人》、《父亲的背》、《美丽的约定》、《多梦时节》等众多作品中,人的平凡或奇遇经历、人的际遇关系、人的生死相约、人的情感涟漪等等丰富多样的过程构成电视诗歌散文最为美丽的风景。
  写人的故事,一般而论是需要在下述要素中有自己突出的追求,平凡中的奇异情节;人际关系中的特殊纠葛;矛盾误解的岁月化解;难以忘怀的特殊人事印记等,但关键所在还是挖掘动人的"情致"。比如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飞跃仇恨的天空》(鞍山电视台),叙述中的几次出乎意料转折就吸引观众:传来丈夫乘飞机失事噩耗──又传来失事者中有自己最好的老同学──再知道他们竟然是婚外恋──又得之竟然还有遗孤──对自己负约背叛人的结合的孩子的抚养重任居然阴差阳错落到受害者手中……最终,"我"被孩子的无辜与可爱所打动,克服了仇恨心理,在孩子的身上找到爱的笑意。尽管这是叙述较多的作品,但故事的奇异转折引向宽泛的母性之爱主旨,具有情感感染力。
  实际上,优秀作品的重要之处都和抓住平凡与不平凡的微妙关系息息相关,因为这里足以表现人间情致。沈阳电视台的《冬日看海人》是优秀的电视散文佳作,作品表现的是相当多见的一位贫穷乡村教师不平凡的追求,他授课中告诉孩子们关于电的知识,却羞愧于师生都没有见过何谓"电",学生发问时,老师内疚的慢镜头楚楚动人,令人深感乡村的贫瘠与为师的艰窘。后来,当从未走出山村的老师为讲关于海的课文,攒出费用第一次来到冬日的海边,他被眼前的海震惊,像孩子一样欢欣雀跃,此时,我们心中的酸楚禁不住翻腾涌出。一个平凡的乡村老师如海一样的知识渴求与宽阔的精神世界撞击着人们的心,美好的情致赋予作品叩击灵魂的魅力。电视散文艺术的美就在于从平凡中透视非凡的精神世界,人的高尚情致能够跨越凡俗而激动人心。
  感情是人类精神世界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为宗旨的电视诗歌散文必然要传达人的内心情感,由于感情是一种心理反应,它和经验、外界刺激相关,于是大半的电视散文都和往昔回忆相关也就不难理解。问题不在于回忆是否太多,而在回忆的内容是否动人。优秀的作品应当把沉吟回忆的内涵揭示出来,创造"事"与"情"彼此浑融的意境,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意境深邃的动人作品。让人辛酸的《朵朵》(浙江电视台)就是一个典型。这是看似简单却表现精致的佳作,作品没有微言大义的说教,却哼唱出如锥刺心的生命伤悼挽歌。作品描绘了艰窘年代一个叫朵朵的如花女孩,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为了抢回积攒一年才买来的牛皮筋,不幸被车撞死的故事。一开始"仿佛是在昨天……"的回忆,带我们进入伤感的氛围,诗意的玻璃杯破碎升格镜头,预示着悲剧的无法回避。作品依靠大量慢动作画面和叙述者缓缓描绘的声音,勾勒出朵朵丧生的出乎意料悲剧性,朵朵一次次回头微笑的特写加深了美好夭折的痛楚感,往昔的悲剧画面,和当年朵朵的伴侣在现实中凝视车水马龙车道的画面交织,使悲剧的警示意义益发明显。诗意的悲剧和痛楚的优美,造就了《朵朵》动人心旌的艺术效果。
  好的电视诗歌散文以事为线索,以情为中心,把心理感情的抒发作为节奏脉络,创造诱人的意境。如果用回忆忏悔思归来概括这一类作品的情调,是大致不错的。创作成为检索人生轨迹梳理心灵历程的真诚反思,于是,主观抒情和客观叙写之间形成了动人意味与耐人寻味的意境。青岛电视台的《朋友》是较为成功的作品。这个表现对朋友深深内疚的故事,是以悲剧感作为主体。"我"终于得到一笔作品获奖奖金,在给付往日帮助自己的朋友后,剩下10元钱,特地邀请帮助过自己的编辑晚上答谢他,这时朋友老皮要返家,身无分文,我第一次撒谎,没有掏出口袋的10元钱。不久老皮为逃避查票跳车身亡的消息传来,我的泪水打湿了稿纸,如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痛苦无以复加。作品精彩之处是两个大男人彼此相对的尴尬场景,老皮不愿开口,我则难以开口,双方的脚部摩挲沙地,和欲言又止的神情举止,显露了特定景况中的心理。朋友理当患难与共,真正的朋友又不会强人所难,朋友应当知恩图报,朋友又难以拒绝别人,在朋友的多重内涵中,《朋友》揭示了一个人对朋友友谊的珍重和难以摆脱的愧疚心理。人生难免随俗,但不能没有真挚,一个人难免负情,但不应心安理得。这个作品以事推情,婉转深情。
  满贮的情致是世间歌咏不尽的婉叹之歌!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8:16:02

--  

艺术审美化的电视呈现
──论中国电视诗歌散文的审美特性

作者:周星


    (三)意味──写史贮情的"情韵"
  电视诗歌散文对历史的关注也是重要的一种表现类型,历史事件的梳理,历史人物的回顾,历史名胜的咏叹,历史名作的感怀诠释等,使得这一类型作品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古朴风味。《沈园的故事》(浙江电视台)对宋代诗人陆游与唐婉爱情悲剧的描述,是与沈园所包容的悠远历史牵扯在一起,令人唏嘘感叹,《滕王阁诗序》(江西电视台)的形式尽管死板至极,但历史名篇的内在韵味却绵长感人,《童年》(烟台电视台)对文化名人冰心的幼小时光的回望细致抒情,《一样秋花》(哈尔滨电视台)在优美的画面中回顾萧红的人生,令人动容感怀。《花落春仍在》(苏州电视台)对文化名流俞家历史的梳理,古朴深沉。
  这一类作品的出色之作都具有显著的特征,一是从特定的历史痕迹中引发今人的感悟,历史的沉积感和现实的思考交织呈现;二是虚实处理的出色生动,造就深远的历史与实在现实的比照与联系。就根本而言,创作者对历史的剔抉梳理之中应当蕴涵着深沉的情韵,抚今追昔的感慨阔大而深邃。这里的典型作品当属山东电视台的《无名烈士祭》。这是一个真实感很强的抒情之作,但以第一人称开始,讲述故事的叙述成分就紧紧抓住人心。哥哥在解放战争的一个重大战役之前回家探望,高大的哥哥与小弟弟围者磨盘嬉戏追逐的慢镜头,充满了人伦欢乐,战争为了安宁和平的意味潜藏其中。在动感的金黄色画面衬托下,叙说的故事与之对位,是处理声画关系的很好范例。很快,欢乐就消退,战役胜利后哥哥的失踪是借助母亲去信和退信的往来表现的,命运的无常和母亲坚信儿子会意外出现的信念纠缠在一起,拉动着我们的思绪。作品渲染母亲年复一年的思念守望,却超乎出俗套的没有等来儿子归乡的结局,终于深入到战争的残酷真实之中。作品的主题从人伦亲情进入人性思考的更深层面,是在前面一个家庭的际遇失落的铺垫基础上,升华为历史的抒情:哥哥牺牲了,甚至连墓碑都没有,但人民的心中应当存有他们的思念,纪念碑上萦绕着千千万万无名英烈的魂灵!当我走过一排排烈士墓前,不仅仅是寻找自己的兄弟,而是去看望那些"无名"的众多弟兄啊!感情的急流没有比这时更为汹涌,更为深沉,也更为动人至极。在一个容易成为俗套教化倾向的作品中,《无名烈士祭》别有新意,以简单的故事传达了宏阔的历史变迁中亘古不变的生命价值,对历史的缅怀,对人民英雄的崇敬,无言却深刻动情。流荡在作品中的情韵,是《无名烈士祭》最值得电视诗歌散文创作借鉴的东西。
  《野鸽子》(黑龙江东宁电视台)是又一个成功的范例。表面看来,这是写事──"养野鸽子"的故事,实际上,养野鸽子是一个由头,也是一个特定地域的表征:东北东宁要塞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最大的要塞,曾经摧残了几万中国人的生命,如今这个战争的废墟上,却生活着一群野鸽子!这里包含着悠远的历史记忆和沉痛的生活故事。和平年代的人们尘封了往事,孩童伴随着长大,逐渐了解了和平鸽生活的背后的不平静的血腥时光,历史是在现实的不经意之间显示了它的深刻性!《野鸽子》的冷静中蕴藏了对历史反思的热度,对往昔的沉思是衬托着对现实的警示意义。作品的艺术处理是不动声色的,在画面中,鸽子的安详宁静的美是和侵略残杀的凶恶构成对比,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历史的平静隐含着不可忘却的悲痛,来访日本人的眼泪既是有良知的忏悔又是印证历史的残酷,历史学家对遗迹的研究,则显示现代人们对过去悲剧的探究。特别是对于鸽子的话题,从孩子的稚嫩理解,到老人、历史学家、母亲、老师,混合成深切的期望:历史不能忘怀,历史不能重演,不动声色之中的寓意在鸽子飞翔的空中久久回响。
  情韵的绵延流淌,是中国民族文化审美性的天然承传!

  (四) 意义──写理移情的"情理"
  优秀的电视诗歌散文除了抒情写意,还能够给人哲理的启迪,作为电视诗歌散文的文本本身,就是凝练的义理载体,即便如《滕王阁诗序》这个电视表现过于死板的作品,由于文本原有的意境和文理的脍炙人口,也依然让人陶醉,引发深深的思索。而出色的电视诗歌散文深藏在作品中的诗意,和画面中的意味产生深远蕴藉、耐人寻味的审美感。排斥哲理不会是好作品,艺术需要的是以独特的方式挖掘出文本中的意境,使创作自然散发出哲理意义和升华的美感。关键就在于处理情与理的关系。纯粹说理的作品如果没有丰富的视觉音响感染力,干巴巴的议论肯定没有吸引人的魅力。但优美的声画显露的仅仅是一般的道理也同样没有价值。好的电视诗歌散文作品应当是意味深长的,要透过形象道出生活哲理和人所常见却未予深道的言外之意。
  在上述分析过的许多出色之作中,作品的意义常常是通过精练的语言来体现的,而升华性的点睛之语比比皆是,比如《生灵》(甘肃电视台)在静态叠加或特写的画面中,胡杨的精神熠熠闪光,而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结语,似乎有惊心动魄的意味。而在《一千张糖纸》(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中,我们看到了成人无意中忽略的承诺,对于孩子造成了怎样的心灵伤痛,于是,"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的警语就令人深思了。淄博电视台的《天使的声音》简单之至,孩子对交通警的崇敬仰慕,得到了母亲的嘉许,于是,孩子一直等到警察下岗,上前说出关于感谢的话,这时,"谢谢"已经成为人们文明精神的象征而具有超乎客套话的深意。
  细细追究,哲理的动人表达应当是不动声色中自然流出的,包括设置点题的警句和通过意境整体来昭示。比如在《野鸽子》中,鸽子是重要的意象,它钩连着历史沉积与现实思索,于是对鸽子的叙说一再敲击我们的心灵,老人说:鸽子是世界上最坚强最懂得希望的动物;母亲说:鸽子是吉祥鸟,有鸽子的地方不会打仗;老师说: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穿插在不同地方对鸽子的解释,一次次强化着"野鸽子"的寓意。淄博台的《生日快乐》是另一类典型的例子。简单的"生日快乐"被赋予了丰富的价值,作品的艺术处理相当出色,黑白、彩色的色彩变化成为过去与现在时空转换的标志,母女对话体的心灵探询与沟通成为通向意义的载体,孩子对生母的隔膜和对乡下奶奶的挂念形成对比性矛盾,姐姐和"我"的礼物高下又交织为偏爱与冷落的分水岭。多重对比的意义是和判断反思相联系的,形式的内容依据十分贴切。于是,当孩子把全部积蓄买了玩具绒鸡送给母亲却被冷漠的拒绝时,凝滞的画面上孩子高举礼物久久不解呆立的镜头让人心痛。作品含义的揭示是与母亲若干年后的忏悔和孩子长大后对更小孩子的呵护来呼应体现的,而母亲的忏悔又是巧妙的烘托在她历经沧桑,从大幕闭合的人生拼力的剧场上复归真实世界后,更给人无穷的感慨。喧嚣都过去,心理生理都成熟的人们不该真正为"生日快乐"这样人性化的祝愿而祝福吗?哲理正是生活意义的提炼!
  应当注意,好的表达哲理的作品,实际上都是表达"情理",即写事述理、写理移情。在《一千张糖纸》的开始就点明了"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从一个简单的情感故事中推出的:表姑随意说出收集齐1000张糖纸就可以换一个电动狗,却在孩子实现愿望后没有兑现。孩子不解失望,于是逻辑结论推出:"欺骗是最大的伤害"。《方井》(宁波鄞县电视台)是更为典型的作品,悠悠恍恍的小巷中一口方井,是儿时的记忆,是故事的记载,它以无穷无尽的涵容泽惠一方,在抒情的画面中,悠悠往事漫卷而来。整个作品充溢着回忆的情怀,叙事的柔情,而结尾叙述到在80年代一个看似平静的日子,自来水进了小镇,方井打水成了美好的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在过去显得那么重要的东西,而今都成了故物,我们温馨的怀念它们。毕竟,它们曾象蜡烛一样照亮我们漫长的生活,然而谁愿意再让蜡烛来照亮黑夜?"这里对往昔的深情都没有成为遮掩对时代变迁、生活进步的礼赞,哲理的思索达到深切的地步。

  三、电视诗歌散文的艺术创新问题

  回顾中国电视诗歌散文创作,从不起眼的偶尔创作到渐成规摸,证明着艺术美具有不可阻挡的价值,但作为电视中难得的审美存在,我们有理由要求更加精致的艺术创造和更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出现。从本届作品的创作得失中,可以看出这方面的一些努力成果和问题,试做如下分析;
  (一) 形式创新的观念依据。
  艺术永远需要创新,审美的生命力也就蕴涵在创造新异动人的艺术境界中。电视诗歌散文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寻究几年来的创作,在渐为成熟的同时,也显现出形式缺少创新的问题。老套和成熟却缺少朝气的创作虽并不严重,但长远发展却需要警醒。创作中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就特别值得称道了。浙江电视台的《匆匆》和《快与慢》是最为突出的创新作品。《匆匆》是朱自清先生20年代创作的散文名篇,悠远的历史沉积感使我们习惯了抒情静寂的表现,浙江电视台创作的"现代版"打破了传统,电视手段的大胆运用,使感觉焕然一新。特写的镜头与变形处理,色彩的迅疾变化,朗诵的低哑与运动感强的画面处理反差,现代都市、手表、车轮的变形幻化等等,奇异的感觉紧紧抓住我们,直到一气呵成,现代节奏的演唱响起。这里的关键还在打破传统的观念,古典的习惯未必不可以用现代方式处理,诠释的合理也许可以产生新的感悟。未必一定像《匆匆》那样别出心裁,但思路的变化的确是可能造就新鲜的艺术境界。
  (二)倡导多样化的表现样式。
  尽管电视诗歌散文仍在方兴未艾的发展中,但依然有许多发挥拓展的余地,比如在大境界作品的追求方面还没有很多特别成功的作品,《天安门礼赞》是这方面颇有追求的,从扩展题材和跨时空表现上作了一些努力,但所缺是没有与凡人情感呼应的落实点。《无名烈士祭》是较为出色之作,它的感染力就在大题小做,使宏阔的时代成为背景,而丝丝缕缕的人间真情飘散其中。相比起其他电视节目,电视诗歌散文的形式处理是相当有特色的,但感情的表现却多少有些单一,一些铺叙感情的平板之作华丽声张,蕴涵不足;一些表现自然的作品角度一般,镜头运动没有感情心理的依据;过多的哀伤沉静作品,多少显露了情感的雷同化套路,等等。
  风格化是艺术成熟的标志,多样化的风格是电视诗歌散文走向繁盛的标志,这里还有探索的路程要走。在《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汇聚的优秀之作,已经开拓出颇呈特色的电视诗歌散文天地,在处理的精致和具有相当书卷气的栏目风格中,我们充分看到了艺术审美化的动人风景,但愿这一电视艺术奇葩更加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