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转帖]毛澤東眼中的三國人物[知青大学.公共频道 ]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26636)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0:10:09 -- [转帖]毛澤東眼中的三國人物[知青大学.公共频道 ] 毛澤東眼中的三國人物(上) 毛澤東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鐘。從1906年13歲起始讀《三國演義》,到1976年9月逝世前還以贊賞的口吻談論曹操自學成才,毛澤東評讀三國歷史整整70年。他讀三國歷史持續的時間之長、評三國歷史涉及的范圍之廣,均為世所罕見。僅就三國人物而言,經毛澤東仔細評點的就多達30人。如曹魏集團的曹操父子、郭嘉、夏侯淵、劉曄等,劉備集團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孫吳集團的孫權、周瑜、呂蒙、陸遜等,司馬氏集團的司馬懿父子,其他軍閥如董卓、呂布、袁紹、劉表等,幾乎囊括了三國時期各實力集團的主要人物。一方面,毛澤東的點評信手拈來,揮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時,往往又能發前人所未發,可謂把歷史讀活了。另一方面,毛澤東又並非就史論史,而是緊密聯系實際,闡幽發微,以史為鑒,可謂把歷史用活了。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0:10:47 -- 在1958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說:把曹操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幾天后,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柯慶施、李井泉等座談《三國志》,說:《三國演義》是把曹操看作奸臣來描寫的,而《三國志》是把曹操看作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而且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由於《三國演義》又通俗又生動,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三國演義》為藍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台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現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我們黨是講真理的黨,凡是錯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兩千年也要翻。他說:曹操統一北方,創立魏國,抑制豪強,實行屯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和發展,是有功的。說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統觀念制造的冤案。這個冤案要翻。 史學界聞風而動。郭沫若、翦伯贊等歷史學家紛紛發表文章,從而在1959年形成了一股為曹操翻案之風。毛澤東看到翦伯贊的文章《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后說:曹操結束漢末豪族混戰的局面,恢復了黃河兩岸的廣大平原,為后來的西晉統一鋪平了道路。1959年8月11日,他在廬山會議上又說:曹操被罵了一千多年,現在也恢復名譽。好的講不壞,一時可以講壞,總有一天恢復﹔壞的講不好。從此,曹操被恢復了歷史名譽,京劇舞台上的白臉曹操,在眉心添加了一紅點,以示是好人。 當然,毛澤東對曹操並非全盤肯定。他認為曹操的主要缺點有二:一是有時也優柔寡斷。1966年3月,毛澤東在杭州的一次談話中說:曹操打過張魯以后,應該打四川。劉曄、司馬懿建議他打。劉曄是個大軍師,很能看出問題,說劉備剛到四川,立足未穩。曹操不肯去,隔了幾個星期,后悔了。曹操也有缺點,有時也優柔寡斷。這個人很行,打了袁紹,特別是打過烏桓,進了五百多裡,到東北遷安一帶,不去遼陽打公孫康。袁紹的兒子袁尚等人,要謀害公孫康,公孫康殺了袁尚兄弟送頭給曹操,果然不出所料。“急則相救,緩則相害。”二是不能嚴於律己。毛澤東曾經批評過曹操執法。《三國志》中的《武帝紀》說曹操“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澤東則在眉批中寫下“赤壁之敗,將抵何人之罪”一語,批評曹操對人嚴而責己寬。 曹丕與曹植 對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毛澤東認為其政績一般,但文才非凡。 1952年10月,毛澤東視察徐州。登上雲龍山,他感慨地對隨同人員說,徐州籍竟有10個開國皇帝,其中就有曹丕。 1959年夏天,毛澤東在北戴河與保健醫生閑談,說起曹操父子。他說:曹丕也是他兒子,也有些才華,但遠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來做了皇帝,是魏文帝。歷史上所稱的“建安文學”,實際就是集中於他們父子的周圍。一家兩代人都有才華、有名氣,在歷史上也不多見哪!1957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期間同文藝界部分代表談話時,也指出:中國自覺的文學批評的歷史是從哪裡開始的呢?從曹丕的《典論·論文》和曹植的《與楊祖德書》開始的吧,以后有《文心雕龍》等。 對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植,毛澤東也極為關注。 毛澤東非常愛讀曹植的詩,曾圈點過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七哀》等詩。1953年3月初,蘇聯駐中國大使病重,毛澤東心事重重地對李銀橋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這裡引用的就是曹植《野田黃雀行》中的詩句,其下句是:“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1954年,毛澤東和保健醫生徐濤談到曹植,說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很有才華,作品有自己的風格。1960年5月,毛澤東在山東視察,與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也談論過曹植。舒同介紹說:東阿還有曹子建的墓。毛澤東說:那不對。曹植先封東阿王,后封鄄城王,后封陳王。你們山東人就要搶曹子建。舒同說:有証據的。他這個墓在50年代挖出來,挖出曹子建的佩劍來了。那個劍送到北京去了。毛澤東回答:陳王是后封的,我記得的。也許我記錯了。那個《月賦》頭一句就是他:“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言下之意,曹植在陳王封號上時,應(?)、劉(楨)就病死了。應、劉都是“建安七子”,也都死於建安十七年。此事,不是東阿王時。直到1973年12月,毛澤東在接見部隊高級將領,得知總政治部副主任田維新是東阿人時,禁不住問他:曹植埋在什麼地方啊?可見,毛澤東對曹植的興趣一直未減。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0:11:56 -- 毛澤東眼中的三國人物(上) (2) 1959年,伴隨著“大躍進”狂瀾,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年春天,毛澤東一度潛心研讀《三國志》,試圖從中獲取歷史經驗。他結合實際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評點三國人物,談得比較多的就是曹操的謀士郭嘉。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0:12:28 -- 劉曄是曹魏重臣,曾經長期跟隨在曹操身邊,出過不少奇計,后又輔佐曹丕和曹叡,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20世紀50年代后期,毛澤東曾先后向干部推薦讀《三國志》的四篇傳記,即《張魯傳》、《呂蒙傳》、《郭嘉傳》、《劉曄傳》。毛澤東熟讀《劉曄傳》以及裴鬆之的注,並對裴所注《傅子》中的一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傅子》曰:曄事明皇帝,又大見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內外皆曰“不可”。曄入與帝議,因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因曰“不可伐”。曄有膽智,言之皆有形。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持不可伐蜀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曄講不可之意。后暨從駕行天淵池,帝論伐蜀事,暨切諫。帝曰:“卿書生,焉知兵事!”暨謙謝曰:“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過聽,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軍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盡言。臣言誠不足採,侍中劉曄先帝謀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曰:“曄可召質也。”詔召曄至,帝問曄,終不言。 后獨見,曄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瞇夢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也。陛下顯然露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於是帝謝之。曄見出,責暨曰:“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后牽,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採,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曄能應變持兩端如此。 毛澤東在這段話的天頭上作了如下批語:“此傳可一閱。放長線釣大魚,出自劉曄。”劉曄的足智多謀和善於應變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贊揚。1966年3月,毛澤東在杭州的一次小型會議上談論曹操缺點的同時,也贊揚了劉曄。 司馬懿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被描寫成為一個城府極深、屠殺和禁閉曹氏宗室的奸臣。據歷史記載,東晉明帝司馬紹聽說司馬懿是靠虛偽、欺詐才得以成功的,慚愧地以手掩面,為自己有這樣的先輩而深感羞恥。可見,在正統文化當中,司馬懿是一個與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 毛澤東在1906年初讀《三國演義》時,就對司馬懿留下了印象。那時候,毛澤東對司馬懿的看法,也沒能突破傳統文化的窠臼。十年后,即1916年,青年毛澤東寫信給同學蕭子升,就總統黎元洪下令懲辦積極策劃洪憲帝制的禍首楊度、孫毓筠、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啟鈐、周自齊和薛大可等八人時,稱:此袞袞諸公,昔日勢焰熏灼,炙手可熱,而今乃有此下場!夫歷史,無用之物也。居數千年治化之下,前代成敗勝衰之跡豈少,應如何善擇,自立自處!王莽、曹操、司馬懿、拿破侖、梅特涅之徒,奈何皆不足為前車之鑒!史而有用,不至於是。故最愚者袁世凱,而八人者則其次也。 毛澤東在這裡把司馬懿和王莽、曹操等相提並論,是把他們歸於反面人物圈的。但隨著人生閱歷和革命經驗的積累,毛澤東逐漸改變了對司馬懿的看法,認為他有智謀,善分析,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1947年5月,毛澤東撤出延安轉戰陝北。一天,接到陳賡、王新亭自晉南戰場發來的捷報,稱殲敵2萬,解放縣城25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幾段《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聽,打聽得司馬領兵就往西行……周恩來聽了說:主席,我們面前的“司馬”現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澤東止住了唱,風趣地說:劉戡?他不配當司馬懿!任弼時在一旁說:我們面前的司馬懿是胡宗南、蔣介石。毛澤東說:蔣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面前沒有司馬懿,隻有司馬師呦!毛澤東所說的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雖有權術,但剛愎自用,不及其父。所以毛澤東后來在與周恩來布置淮海戰役戰略戰術時,又以司馬師為例指出:不識時務麼!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彌,哪是劉伯承和陳毅、粟裕的對手?這次是司馬師碰在了姜維手上,被困在鐵籠山了!胡宗南、蔣介石都比不上司馬懿,可見毛澤東對司馬懿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1958年11月1日,毛澤東在赴鄭州途中,在專列上召開了一個座談會。他問河南溫縣縣委書記李樹林:溫縣是司馬懿的故鄉,現在他那個練兵洞還在不在?李樹林回答:還在,基本上完好。毛澤東接著就說:他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 當然,毛澤東也認為司馬懿有明顯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懷疑心重”。他曾在談“空城計”的故事時說:司馬懿這個人,懷疑心重,諸葛亮沒有兵力守城,趙子龍一時又趕不回來,城內空虛,結果諸葛亮就對他用了“空城計”。“空城計”的故事,能啟迪人具體運用戰略戰術。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5/6 0:13:05 -- 劉 備 毛澤東曾多次談論劉備,其褒貶十分中肯。 他對劉備的贊賞,主要集中於劉備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乘專機自南京飛往上海,在飛臨鎮江上空時,即興書寫了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還對這首詞加以解釋。當談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時,就聊起了“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劉備問:誰能當之?曹操以手指劉備后又自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盡管劉備比曹操所見略遜,但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 同年7月,毛澤東在上海干部會議上說:劉備得了孔明,說是“如魚得水”,確有其事,不僅小說上那麼寫,歷史上也那麼寫,也像魚跟水的關系一樣。群眾就是孔明,領導者就是劉備,一個領導,一個被領導。他多次強調劉備善於用人,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據薄一波回憶,毛澤東在與他談及《三國演義》時曾經說過:看這本書,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你們北方人——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組織了一個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根據地。 1959年3月2日,毛澤東在鄭州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談起了翦伯贊在《光明日報》發表的有關評論赤壁之戰的文章。他說:翦伯贊在《光明日報》上寫了一篇論赤壁之戰的文章。他說,劉備這個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厲害的。但是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點。劉備的長處是善於用人,所以能得到像諸葛亮那樣頗有才智、品學兼優的智士輔佐。 毛澤東認為,劉備的缺點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好感情用事,這是劉備的最大缺點。1949年3月24日,毛澤東由西柏坡至北平,路經劉備家鄉河北涿州時,對警衛員們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就是在涿州同關羽和張飛結拜成異姓兄弟的,這裡就是書中說的“桃園三結義”的地方。劉備的野心大……但他志大才疏學識淺,好感情用事,在許多問題上用感情代替了政策。因為想報二弟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聽諸葛亮等謀臣的勸阻,貿然負氣出兵,結果被東吳打得大敗而歸,自己無顏再回成都見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臨近湖北的四川省東部奉節縣東的白帝城。 二是這個人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因此導致了失敗。1941年初皖南事變后,毛澤東借用劉備的例子,指出對於各部分的國民黨人,應當採取不同的政策。毛澤東說:三國時期,荊州失守,蜀軍進攻東吳,被東吳將領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打得大敗,其原因就在於劉備沒有區分與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在謀略中沒有抓住主要矛盾。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確定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曹劉是主要矛盾,孫劉是次要矛盾。孫劉的矛盾是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所以當孫權數次討荊州時,諸葛亮總是一再推諉軟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后才讓出荊州的部分地方。劉備不了解這一點,派了根本不執行“以聯吳為根本、爭奪荊州要有理有節”方針的關羽去駐守荊州。在講述了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后,他接著說:劉備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遂起兵攻打東吳,眾臣苦諫都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諸葛亮也上表諫止說:“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斗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后,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決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身亡。 鑒於這些,毛澤東在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上曾明確指出:三國時劉備不好,還是老頭子挂帥。 (未完待續) 《黨史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