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推荐]没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长辫子 -访韩少功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24135)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4/13 2:46:02

--  ★[推荐]没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长辫子 -访韩少功

...

[推荐]没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长辫子 -访韩少功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就文化心理而言,就我们面对的精神问题而言,


  古人与今人几乎是共时状态的,是面对同一张考卷。”


  1845年3月,28岁的美国青年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把斧头,孤身一人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这里住了两年多。后来,他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融入了1854年8月9日出版的《瓦尔登湖》中。近日,著名作家韩少功的长篇散文集《山南水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前,他已经在湖南汨罗八溪峒生活了七个半年。最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山南水北》中,韩少功讲述了他乡居多年的生命感受,以及对自然的体验和对农村风土文化的追问,以及对城市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反思。

  关于“隐居” 没有陶渊明的悲苦,也没有梭罗的孤独

  新京报:早期有评论家称你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你在乡村“隐居”,是否也有“寻根”的意味?

  韩少功:是寻根,但也在寻枝寻叶寻花寻果,因为乡村里不但有过去,也有正在发生变化的现实,包括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影响,包括全球化带来的震荡和冲击。

  新京报:你在乡村居住与柳青、周立波、浩然等人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在陶渊明、梭罗以及类似陈抟这样的隐士中,你认为自己更趋近谁?为什么?

  韩少功:我可能没有陶渊明的悲苦,也没有梭罗的孤独,所以不知道自己更趋近谁。

  关于新书 没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老牛车和长辫子

  新京报:你在书中对农民有很强烈的亲近感,但是,农民身上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在变革的时代表现非常明显,为什么在《山南水北》里面几乎没有反应和批判?

  韩少功:我并没有回避和掩盖农民的缺点,这有白纸黑字为证。我只是在谈到这些缺点时尽量避免某些都市人的一种缺点,即对农民的冷漠与无知,还有建立在这种冷漠与无知基础上的歧视。我不以为歧视才是批判。

  新京报:在商业文化和工业文明面前,农耕文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你对此有很强烈的抗议,那么,你认为这种变化可以避免吗?如果可以,我们的社会应该怎样往前发展?

  韩少功:古希腊文明仍在影响今天的生活,孔子、老子等等仍然可以成为现代人的老师,所以文明有演进但不会有简单的切换。技术、经济、生产方式等是不断进步的,没有人可以挽留昨天的老牛车和长辫子。就文化心理而言,就我们面对的精神问题而言,古人与今人几乎是共时状态的,是面对同一张考卷。如果我有过抗议的话,我只是抗议某种线性进步史观,抗议某种现代人肤浅的优越感。他们以为技术的进步就是幸福的升级,但事实从来不能证明这一点。相反,工业时代的战争是最多的,死人是最多的。人类如果是有出息的话,就是要发扬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中好的东西,尽可能避免各种文明遗产中的糟粕。

  关于农村题材 作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现实生活感受

  新京报:一些当代作家试图描绘农民的苦难,但往往与真实的农村生活相差很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是否有意写一部作品,对近年来的社会变革给农民和农村带来的变化作出自己的描述?

  韩少功:应该说有很多表现农村题材的作品是不错的,大众所熟悉的《秋菊打官司》与《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例子。有些作家生活经验不够,或带有意识形态偏见,或刻意耸人听闻,就可能造假。美化与妖化是造假的两种主要形态。你说“近年来的社会变革”,我当然会关心。但文学不是新闻。作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现实生活感受。

  ■人物名片

  韩少功作家,湖南长沙人。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最近出版《山南水北》。

  ■韩少功自述

  当代梭罗的乡下生活

  现在,我在汨罗八溪峒这些年的乡居生活并不是在隐居,只是半年在乡下,半年在城市。我在乡下也上网、打电话、读报纸,和外界联系。只不过,想自己有意屏蔽掉一些无益的信息。乡下也有社会,还有很多动植物,动物今天打闹明天发情,植物今天发芽明天开花,自然界充满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比都市生活更为丰富。

  我并不排斥现代技术,重要的是要追问技术在什么制度下如何被运用。对于个人来说,要保持一种选择的主动性,是我挑战技术,不是技术挑我。

  在乡下的日子,我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喂猫,喂鸡,先得把这些吵着要吃的家伙侍候好。白天干什么,得看情况,如果遇到干旱或渍涝,地上的活就比较多。比如前一段时间干旱,那么就得常常挑着粪桶泼菜。有时地上没有太多的事,或者天下雨没法上地,我就可以在家读书写作。

  蔬菜大多靠自己种,一般都有二十多个品种,都是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用农药,绝对禁用化肥。菜长了虫子,我们就戴上老花镜去捉。

  实在捉不完,就让虫子吃点算了,人家好歹也有一条命。

  村民们经常来我家串门。他们聊天的时候,不管什么神神鬼鬼的事都会说给你听。张家说有一种辣椒特别好,问你要不要苗。李家会问你海南什么样,国外怎么样。王家闺女要考大学了,问你哪个大学好,或者问能不能开个后门……开始大家都不认识,但一来二去就熟了。

  我妻子一直与我在一起。

  她对种菜、养鸡、栽花弄草什么都非常有兴趣,每天也下水游泳。每年到十月底,我们要去海南,因为我在海南还有工作啊。到这时候她就会恋恋不舍:干吗这么早就得回去?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4/13 2:50:40

--  

...

[推荐]作家简介韩少功

.

作家简介
    当代知名作家,原籍湖南,八十年代中期曾在国内的文化寻根思潮中挑起大旗,写下
文学的根这样著名的文论与《爸爸爸》这样表现楚文化、被视为寻根小说代表作的中篇,九十年代又因《马桥词典》一书在文坛掀起风波。目前韩少功在海南主持《天涯》杂志,它被视为比《读书》更具潜力的新兴刊物。总体看韩少功的作品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识,也颇有可读性--我认为他是一位很好的作家。(宇慧)

韩少功,1953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另有译著两本。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4/13 2:54:04

--  韩少功-M9M视频列表

M9M.COM
韩少功专访

不错
标签: 韩少功 海南大学    
投票:0 评论:0 观看:0
来源:6rooms.com
<--list-->

M9M.COM
海南大学诗歌月读韩少功专访

小说家
标签: 海南大学 韩少功    
投票:0 评论:0 观看:0
来源:6rooms.com
<--list-->

M9M.COM
海南大学诗歌月读韩少功专访

海南大学诗歌月读韩少功专访
标签: 新闻   海南大学   韩少功   专访    
投票:0 评论:0 观看:0
来源:未知
<--list-->

M9M.COM
海南大学诗歌月读韩少功专访

海南大学诗歌月读韩少功专访,很有名的才子
标签: 大学   诗歌   韩少功   专访    
投票:0 评论:0 观看:0
来源:ouou.com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4/13 2:59:29

--  

...

[推荐]评文化,闪耀着哲学的智慧——韩少功答记者问

.

在“科技·人文·未来”论坛的第三单元,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作了题为《超越民族》的演讲,指出超越狭隘的民族情绪和培养国际责任意识是当今的重要课题。茶歇时,先生接受了本站记者的采访。

观海听涛:刚才听您的“超越民族”,我们会想到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个民族之间渗入了一种情绪。那么,您认为突破民族之间的历史情绪,实现真正的超越的最好态度和方式是什么?

韩少功:我认为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承认两者之间的差异,但要理性,一定不能情绪化。民族主义是一个盾,而绝不能当作矛,我们不要用其去攻击别人。只有弱者才会不断的炫耀自己的矛,真正的强者不会在乎。

而且,我一直坚持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有理、有礼、有节”很重要。认为我们现在的“退让”是一种软弱是不完全正确的。

观海听涛:文化在实现这种超越中是不是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呢?

韩少功:这不能笼统地回答,因为文化的范围是很广的,有同更有异。其中有利于民族交流的,但也不缺少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矛盾激化的。比如中东的很多国家。再像日本的神道与我们的儒道,也是无法相互认同的。因此,无论看待什么,都是需要分开来看的。

文化氛围,人文气息,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无论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还是具体到一个单位,它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需要全面理解和慎重对待的。

观海听涛:那么,具体到一所高校,人文气息、人文环境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韩少功:这像是问“饭,吃得怎么样?”吃饭,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假如一次吃二十碗,还不是会把你撑死?(笑)

记者:王新艳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