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各界人士“会诊” 粉丝与明星,究竟谁有病?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22917)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3/31 11:32:36

--  各界人士“会诊” 粉丝与明星,究竟谁有病?

各界人士“会诊” 粉丝与明星,究竟谁有病?



    但在信仰和情感双重匮乏的时代,对娱乐偶像的盲目崇拜,常常演变成一种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癫狂。

    在现代娱乐工业流水线上,娱乐明星的崇拜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被称之为“粉丝”。“粉丝”是什么东西?在平时,“粉丝”无非寄生在偶像身上的一条蠕虫而已,原本靠宿主消化道的内容物过活,在多数时候倒也相安无事,但发作起来,就有可能造成“腹痛”和“肠梗阻”。杨老汉之死,就是一场意外的“急腹症”。

    杨老汉之女是香港影星刘德华的超级“粉丝”,为了满足自己的追星欲望,不仅榨干了父母的钱财,而且竟将老父逼上了绝路。“粉丝”的最大特征就是“寄生性”,精神上寄生于偶像。而这位超级“粉丝”更为极端,在生活上也是寄生虫,寄生在年老力衰的父母的贪得无厌的血吸虫。显然是一种有害的生物。刘德华怒斥这位女“粉丝”的行径为“不孝”,是恰切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文明的早期,偶像崇拜比较普遍。孔子提倡“孝道”,把人的情感从超验的偶像身上拉回来,安置在世俗生活的人伦亲情中,具有了反偶像崇拜的理性主义。现代娱乐文化工业,通过诉诸个体的欲望,刻意排斥理性,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的娱乐化的偶像崇拜。娱乐工业精心塑造娱乐明星的身体形象,在容貌、声音、服饰等方面建立起世俗欲望的虚拟的投射影像。这些特殊的工业产品,在大多数时候,在被抽空了作为人的精神和爱的内容之后,沦为一种纯粹的偶像,激发起偶像崇拜者们纯粹的欲望。尽管许多明星也尽力打造自己的公益形象,为追星族的日常生活树立价值范式,但大众对明星偶像们的不伦的私密生活,加以没完没了的窥探和揭秘,把偶像抽空为一种纯粹的欲望容器。

    一个单纯的欲望容器成为崇拜对象,这种对偶像的“爱慕”,非但不能给“粉丝”的心灵以充实和滋养,相反,倒是挑起了内心贪得无厌的私欲。表面上看,杨老汉之女似乎很爱她的偶像。但实际上她什么也不爱,面对自己的陷于绝望的父亲,她可以无动于衷。在没有任何其他精神需求的情况下,娱乐明星成为他们惟一的精神寄托。在迷狂热烈的表情下,掩藏着的是一具内心空洞的行尸走肉。

    此前,“超级女声”的“粉丝”们也曾为我们表演过集体性的癫狂。但杨老汉之女则把这种癫狂症推向了极端。我把这种“粉丝”癫狂症的间歇性发作,看作是一种集体性的精神症状。就个体而言,偶像崇拜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症状之一,在青春期常有短暂发作,一般而言,并无大害。但在信仰和情感双重匮乏的时代,对娱乐偶像的盲目崇拜,常常演变成一种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癫狂。——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病理分析之网友会诊

    ●此事跟刘一点关系也没有。问题主要在那些极端的疯狂追星族自己身上。每一个fan都希望和自己的偶像接近,但是换个角度想一下,一个明星要是都能给以满足?那么他们自己还要不要生活了,除非他是超人。

    ●人家的本职工作就是唱歌、跳舞、演戏,并没有陪聊、陪恋爱甚至改变谁谁的生活之类的义务。

    再说用自杀的方法来逼迫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行为是不是很残忍?对自己很残忍,对别人呐?如果他们的终极目的是让刘娶他的女儿呐?难道还要接受?

    乘7路车去伊甸园(天涯论坛)

    ●说起此事,就不得不提刘德华,虽然他对此事不负有任何责任,但我认为他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有失误的,杨丽娟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粉丝,在我看来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人。

    而刘德华呢,冷漠对待这件事情,和大家一起谴责了这样一个不孝的粉丝。

    一身伤病(天涯)

    ●这个女子的行为确实已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初看来似乎对刘德华积极痴情,但是这不是《神雕侠侣》,她与刘没有丝毫感情基础,连见一次面都没有,何来为爱长久的等候?

    我是小洲(天涯)

    ●杨丽娟的老父亲太爱这个女儿了,但是却发现爱已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而现在已经无法再爱了,没有爱的能力了。

    这是一个爱的父亲,或许当他发现不能爱的时候,只有选择退出了,退出家庭,退出人生,或许他已经完成了任务,他选择了他该去的地方。

    戈尔巴乔妻(天涯)

    病理分析之刘德华

    如果你是刘德华,你能怎样?

    我们当然希望这宗“疯狂粉丝”的自杀事件只是个别行为,作为一位偶像,刘德华实在别无他法,亦肯定责任不在他身上。

    来自甘肃兰州的一家三口,为了要见刘德华,不惜举债,不惜卖屋。终于,如愿来到香港,那个痴迷华仔十三年的女儿,在“华仔天地”举行的歌迷生日会上,也得以和偶像刘德华单独合照……

    结果,却因为“华仔对丽娟(女儿的名)和许多人一样,这不公平,孩子没有向他多说些话。”那个六十八岁的父亲,居然以跳海自杀来作为对刘德华“冷漠无情”的控诉。

    读报章新闻至此,惟有掩卷慨叹。

    正如很多学者和专家后来的分析:“这种盲目追星是极端行为,见不到偶像而要死,就更极端。”对这类“疯狂粉丝”,除了用“病态”两个字来形容之外,实在无他法。

    换了你是刘德华,你又能怎样?这个叫杨丽娟的疯狂华仔迷,其实早已扬名,她和她父亲的追星行径,亦早被内地媒体报导过。刘德华也曾经透过经理人公司回应:“若歌迷透过不正确、不健康、不正常的方法要与他见面,他一定不会理会。”华仔亦表示过,最憎恶不孝的歌迷,同时提醒歌迷的家长,也不应纵容孩子的过火行为。

    但偏偏仍发生了这宗悲剧。

    可叹的是,那位寻死的父亲遗书的第一句竟是:“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相信刘德华看到这样的话,也只能欲语无言。

    刘德华当然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作为一位拥有大批“粉丝”的超级偶像,刘德华对自己的言行,一直小心翼翼。像这次,他和他的经理人公司当然会知道这一家三口专程到港的来意,亦肯定了解过杨丽娟过去的出位行径,但他还是在歌迷生日会上见了杨,并和她拍照,可以说,要做的都做了。杨父的谴责:“对丽娟和对其他人一样,这不公平。”在外人眼中,若华仔分外眷顾杨丽娟,那才更加不公平。可是,你能对已经沦于病态的杨氏父女说什么呢?我们当然希望这宗“疯狂粉丝”的自杀事件只是个别行为,作为一位偶像,刘德华实在别无他法,亦肯定责任不在他身上。

    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陪一些艺人出席一些活动时常遇到的“投诉”,那些痴心苦候偶像现身的疯狂影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从昨天已经在这里等你二十多个小时了,凭什么你就不能跟我说句话?”问题是,从来没有人叫你等二十多个小时,那可不是偶像的责任!——文隽(香港金像奖主席)

  病理分析之杨勤冀

    史上最可怜的爸爸

    投海,托孤,就如选择撞车与等死,也是经过冷静计算的。这仍然是穷人的逻辑。

    跳海惨剧发生后,有人愤怒地评论,“他们一家都有病,他们的最佳归宿应该是精神病院。”杨丽娟有病吗?或许,那爸爸有病吗?未必。从我的经验看,杨勤冀一直很正常,他的的卖房,他的举债,他的卖肾,他的投海,这看上去逐渐走向“疯狂”的举动,并未超出一个贫穷家庭的父亲正常扮演的角色。他的行为虽然无奈,却符合理性。说他疯了的人,是不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女儿最开始迷恋刘德华的时候,杨勤冀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也是一位中学老师的当然立场。但是,当独生女儿百折不回,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投入一个梦想,作为父亲,正常的反应当然是让步,并想办法帮助她,尽管他很清楚女儿的行为错了。从古至今,当父亲反对女儿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而女儿以死相抗争时,忍看女儿去死的父亲也凤毛麟角,多是长叹一声,由她去吧。所以,支持女儿的疯狂念头,正是杨勤冀的必然选择。

    一位68岁的老人,遭到女儿的变相绑架,被动卷入了一场反理性的行动。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已经举家疯狂,但是请想想,如果你40岁才有了一个女儿,你会不会爱她胜过你自己?当你年过花甲,去日无多,而你不幸又可怜的女儿陷入了迷狂,你愿不愿意不惜代价去帮她实现梦想?不要说他应该送女儿去心理诊所之类的正确废话吧,他只知道爱她就去满足她。

    我认识一位农村的癌症病人,家境一般,而儿子马上要结婚,所以他拒绝了继续治疗。还残存生的希望,等死就是一件疯狂的事,但在他看来,如果他还继续活着,他的家庭就将遭遇灭顶之灾,没有儿媳,何来家族繁衍。在农民的世界里,这就是理性的选择。我听到过有老农跑上公路,主动撞上开过的汽车,以求得到赔偿金,好让儿子能结婚生子。

    愚昧吧,却一定经过了冷静的算计。这是穷人的逻辑,难以理解却现实存在。

    三上香港,六进北京,可怜杨勤冀已经倾家荡产,压力超出了承受极限。终于见到了刘德华,女儿却并不满足,而刘德华的“不近人情”也让他非常失望,这给了杨勤冀沉重的打击。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杨勤冀使命还没有完成,他的老婆和女儿需要活着,而他已经油尽灯枯,在他看来,这当然是一种失职。所以,投海,托孤于香港社会的福利,就如选择撞车与等死,也是经过冷静计算的。这仍然是穷人的逻辑。

    悲哀,对命贱如草的他,却是现实选择之一种。——潘采夫(北京编辑)

    病理分析之杨丽娟

    女儿是重症心理病人

    杨丽娟根本就是一个重症病人,而她的父母在一开始就没有找到对症的解药,没有成功的引导女儿度过这个特殊的“心理社会延缓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是一种特殊群体中的正常现象。但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只是青少年特定心理阶段的产物,他们对心目中偶像的崇拜认知与行为从长期而言是不稳定的。

    杨丽娟的故事却好像已经超出了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仅仅因为16岁时的一个梦,就维持了13年对刘德华的疯狂痴迷,甚至因为达不成自己的愿望而几欲轻生。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一名16岁的追星少女,只因所崇拜的偶像歌手没给她签名,竟17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最后被家人强行送往医院治疗。另一位17岁的少女,因自己暗恋的“哥哥”(张国荣)自杀,竟然弃学回家,把自己关在屋里两年足不出户。

    这些少女的行为已经异化为一种极度的病态和畸形,这些外在行为的产生总有其内在的心理根源,大多是儿时经历,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刺激所造成的。

    杨丽娟的父亲自杀了,抨击、责难和不解统统砸向这个疯狂的女孩子,她成了千夫所指的不孝女。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杨丽娟根本就是一个重症病人,而她的父母在一开始就没有找到对症的解药,没有试着寻求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帮助,没有成功引导女儿度过这个特殊的“心理社会延缓期”。悲剧或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们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正确有效的地方,而不是在最初的过于忧虑、责难和压制之后,由于无奈而一下子转为全身心的支持。

    养不教,父之过。为了女儿的迷恋而卖肾甚至自杀,有这样痴迷的父母,女儿的疯狂行为似乎也有可以追溯的缘由了。

    遐想和依恋是每个人最淳朴的情感,痴狂和迷恋却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刘采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相关链接
    ·华仔当模范不易 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影响到孩子

    如今刘德华早已不仅仅是当年青涩的青春偶像,而是背负着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他的新专辑完全不谈爱情,反而以经入词,主题是劝世,他扶植年轻导演,投资的《疯狂的石头》是去年华语影坛的一大惊喜。记者日前在香港电影节上采访到了刘德华,听他讲述了如今对偶像责任的定位.

    ·杨丽娟全家举债赴港追星

    香港日前发生一幕追星追至家破人亡的惨剧。狂追刘德华多年的兰州女歌迷杨丽娟于25日终于在香港同刘德华合影,但其父杨勤冀26日凌晨却在香港跳海自杀。经历丧父之痛的杨丽娟昨天(28日)下午仍身处香港,称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再见刘德华一次。但刘德华昨天通过经理人发表声明,称“对杨女一些非正常的要求,我们不可能再提供协助”。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3/31 12:05:39

--  

 

世界好疯狂!头脑需清醒!


--  作者:燕南飞
--  发布时间:2007/3/31 12:35:19

--  

燕南飞个人观点:

本来死者已逝,该让他的灵魂安息,但不得不说的是父亲的走真得不值(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

且不说生命无价,也不说父爱重于泰山,关键是他的死能换来什么?于世有补吗?

其实父母的爱是悲剧的根源!

他们爱的定位错了,所以放任了一切女儿的行为,最后害了自己.

其实心理疾病是可以调试的,可悲的是他们没有做,舆论也没有做,这里本来就很说明问题:我们的父母在做什么?舆论在做什么?

父母们亡羊补牢吧!别让悲剧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