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原创]长沙老街巷 [图文详细介绍]--中青椒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18741)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2/16 5:26:49

--  [原创]长沙老街巷 [图文详细介绍]--中青椒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长沙老街巷 [图文详细介绍]

中青椒

星期四,12月7日,去大同小学听课(本人系教师,苦命的人),其中个课的内容是关于长沙的老街巷的调查,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长沙有这么多的老街巷,有着这么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怪我,平日来去匆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都被我忽略了.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去一条一条的寻访长沙的老街巷,去领略一下这些被我们忽略的文化.
长沙老街巷第一站---大小古道巷
  

  大古道巷旧貌
  

  小古道巷旧貌
  

  今日小古道巷
  

  我在大古道巷
  

  箱包店(很复古的)
  

  大古道巷的传记碑文,可惜堆了很多杂物
  

  大古道巷小学
  

  大古道巷与黄兴路交汇处的路牌,透露出的现代气息
  

  大古道巷边上的一条附街,名字很奇怪,叫"出入是门巷",而且是天心区与芙蓉区的分界处
  大小古道巷“古道不古”
  “百年往复,谁在梦回古巷,情系雕梁?春去秋来,谁在呼唤乡情,寻找老墙?”
  极尽繁华的地方常常还隐现着旧时的影子,寂静的街巷像历史的眼睛注视着都市的繁忙。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是今天长沙人最热闹的去处,在这弥漫着现代气息的街道上横插着两条小巷——大古道巷和小古道巷,两巷西起黄兴南路,大古道巷东止县正街,小古道巷东止磨盘湾。与步行街的喧嚣不同,小巷曲径通幽。
  “古道”不古,巷子里一切都是新的,今天的大、小古道巷已经成为“箱包一条巷”。
  洗药庵和古玩店
  相传大古道巷北侧原来有洗药庵,庵旁有洗药井,隋唐年间医学家孙思邈隐居长沙时经常在这里洗药。而“文夕”大火把洗药庵毁于一旦,洗药井也随之废弃。
  或许在久远的历史长河里,这里确曾有药王进出小巷的身影。日复一日,药材的清香满街流溢。青石板上,曾有病人痛苦蹒跚的脚步,曾有伙计奔跑的足迹。在那个时候,洗药庵、洗药井之于人们,洗去的不仅是药香,更是痛苦和哀愁。
  林闲智老人小时候每天都要经过大古道巷,“来来去去不知道多少遍了,即使是闭着眼,也能走过去”。老人还说,以前,这小巷子的一侧是一溜高墙,另一侧是住家。走在巷子的小路上,大古道巷小学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行人穿梭于各个箱包商店之间。人还是从前的人,只是街已经变了。
  住在巷里的陈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听我爷爷说,清朝著名的徐永盛古玩店就开在这条小巷里。”古籍字画、青铜古器、陶瓷玻璃交相辉映、流光溢彩。还有那些比古巷更老的,或凄美或忧伤的故事,更给古玩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虽然古玩店现已难觅踪迹,但陈先生从他的父辈起就喜欢收藏古玩。他们把去临时地摊市场淘古玩称做是“练摊”,在他们看来那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而且,有不少流失民间的古籍、古玩字画就是通过这种市场被淘洗、发现的。
  洗药庵和古玩店一起,在历史深处的光阴里,默默守望着古道巷。
  旧时茶馆
  除了洗药庵和古玩店,古巷还曾有老茶馆的身影。
  那个时候的茶馆除喝茶外,还有瓜子、花生、五香豆之类的小吃,有评弹、说书、戏文等节目。几毛钱一杯茶,嗑瓜子,看戏再花几毛钱,就能呆上一下午。人们都喜欢来这里坐坐高靠背竹椅,欣赏欣赏茶房捧碗、甩茶船、摆盖碗茶、掺水的麻利动作,在烟熏中听茶客讲讲老话,很是舒服。
  在刘长征老人的记忆中,关于茶馆的旧事还清晰如昨。“不仅是大人,茶馆也是顽皮孩子们的好去处。”刘长征小时候就曾无数次因为贪听评书而忘了回家,被妈妈从老茶馆里揪着耳朵拽出来。
  据刘老回忆,一个穿得像乞丐般的老头,也常来坐茶馆。几毛钱一碗的茶钱,也不算个事。掺茶的大娘嗅觉很灵,闻到脏老头身上气味很大,就捂着鼻子来掺茶,隔着几步,老远地一倒,水倒得满桌都是,老头就骂,茶客们只是笑,孩子们跟着起哄。老头独坐半天,没人和他说话,又受气,但每次他还是要来。也许图的就是这闹哄哄的气氛。
  古巷新貌
  城市里马路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步行街的人群略显拥挤地涌动着,巨大的街头广告铺天盖地,在大、小古道巷巷口有红色横幅醒目地写着“箱包一条街”。大、小古道巷不宽,平均只有5米左右,都铺设了水泥仿麻石路面,大大小小的箱包商铺鳞次栉比、家家紧挨,只有路边几株老树才透出一些久远的气息。
  王奶奶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她家中,还有很多解放前的家具陈设,古朴的皮箱、老式的衣柜、木椅,都是奶奶当年的陪嫁品,因此一直舍不得扔掉。“以前啊,这条街上有茶馆,做纸伞的,做木屐的。现在生活好了,都做起了箱包批发了。”前两年,王奶奶的女儿做箱包生意赚了些钱,想搬出小古道巷,另外买房子,但是王奶奶不愿意搬家,小巷有着曾经贫穷的回忆,更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王奶奶家现代化摆设的客厅里,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咿咿呀呀地叫着,不知道等他长大后,小巷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湖南知青网公共频道友情编发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2/16 5:29:21

--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长沙老街巷 [图文详细介绍]

                           中青椒


长沙老街巷第二站----化龙池
  

  化龙池旧貌
  

  今日化龙池,好象正在修葺
  

  彩色的建筑
  

  老门
  

  新老门牌
  

  复古新门
  

  复古新门
  

  我在化龙池巷口留影
  

  复古建筑
  化龙池
  化龙池旧名玉带街、鳌背街,位于英蓉区,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至今保留麻石路面。麻石铺设方法与潮宗街、金线街稍有不同。两侧直铈,中央亦直铺一道麻石,将街面一分为二,左右则为横排麻石,街道弯曲,南北走向。化龙池原名五带街,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明万历九年(1581),学宫前有一条横路曰玉带街外渠曰玉带沟,为长沙旧城八大公沟之一。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因街在池西,遂改名为化龙池。民间传说此处有口井,井中有条孽龙托梦给住在此街救过自己性命的—位铁匠说,我近日要变成一条龙东归大海,到时长沙将成一片汪洋,示意恩人早逃。铁匠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遂将一大桶熔化的铁水倒向井里,井边的地和铁匠都陷了下去,孽龙被铁水熔化,井塌之处变成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铁匠,便把池塘叫“化龙池”。旧时化龙池市井繁华,为油鞋、木屐店集中地。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幡石山房位于化龙池。清雍正进士张鹏册有诗咏化龙池:
  寒霞网集龙湾市,新月人归莹背街。
  漫信古来卑湿地,楼台灯火似秦淮。
  化龙池的传说
  长沙市天心区有条小街叫化龙池,相传古代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个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善良忠诚老实。有一天,店主生病了,他抓着学徒说:“我死后,不要埋,就丢在门外的井里,只是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去。店主死后,学徒按店主的嘱咐,把店主尸体丢到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丢一只公鸡到井里。不久,学徒娶了个贤慧的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满。   一年后,葬着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日子越长;响声越大,后来连地都震动起来。人们十分惊恐,昼夜不宁;学徒梦见店主抓着他说:“你用公鸡祭我,我身上沾了公鸡的血,变成了一条龙,近日就要东归大海去了。到时,长沙城会变成一片汪洋。但你不用怕,只要这几天不倒铁水到井里去,我是不会害你的。退水后长沙城的人都淹死了,你还可以独占长沙。否则,你就性命难保。”   学徒醒来,才知道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满眼泪水,但二话没说就帮助他熔铁。铁水熔好了,夫妻俩赶紧抬出一桶,对着井里一例,就听得井中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接着,地面开始震动起来;他俩赶紧又倒出第二桶,井里的响声更大了,地面抖动起来;他俩赶紧倒出第三桶,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的地塌了下去,夫妻俩也跟着陷了进去……过后,响声没有了,地不再震动了,孽龙被铁水熔化,而夫妻俩为此献出了生命。再后来,井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学徒夫妻俩勇斗孽龙,就把这个小池塘叫“化龙池”;后来,小池塘没有了,却有了“化龙池”街名,并一直流传下来。
  化龙池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人民西路,与白果园隔街相望,是长沙仅存的4条麻石街之一。街道弯曲,呈不规则S形,颇具特色。该处文物古迹甚多,包括善化县学宫、何绍基磻石山房、刘建绪公馆等。另外,长沙“八大公沟”之一第七公沟的前身也从白果园流经此街。同时,此地还保留了一口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甘露井,许多文人学士曾雅集此处,用甘露之水品茗。
  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化龙池最大的特点是曾为繁华的商业街,有“长沙秦淮河”之称,旧时油鞋、木屐多集中此地。“每家铺面都陈列和悬挂着各种不同规格的木屐。前店后坊,店内雇工佣作昼夜不停。”




湖南知青网公共频道友情编发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2/16 5:32:22

--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长沙老街巷 [图文详细介绍]

                           中青椒


长沙老街巷第三站---白沙井
  12月10日,天气寒冷,在我即将抵达白沙井的时候,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于是我只有雨中去探访白沙井的幽静了.
  

  白沙井,绿树成荫,很能够衬托出文化底蕴
  

  白沙井文物保护牌
  

  白沙井,取水人众多,恰当的反映了它在长沙人心目中的地位.
  

  取水人
  

  取水人
  

  各种字体的水字
  

  各种字体的水字
  

  各种字体的水字
  

  白沙井长廊内的碑文,多是以前文人骚客为白沙井撰写的诗词.

  白沙井长廊内的碑文,多是以前文人骚客为白沙井撰写的诗词.
  

  白沙井长廊内的碑文,多是以前文人骚客为白沙井撰写的诗词.
  

  白沙井长廊内的碑文,多是以前文人骚客为白沙井撰写的诗词.
  

  毛泽东的诗词
  

  小径
  

  我在诗词长廊
  

  小径
  

  回龙山上的凉亭,当时有对情侣在里面做亲热状,故不敢靠近,远远照了像,呵呵!
  

  山顶远眺
  

  白沙井边上雄伟的贺龙体育馆
  

  白沙古井的石刻,中间还有些香烛,是人们供奉在这里的
  

  清澈见底的泉水,曾经养育了多少长沙儿女
  

  纪念长廊入口
  

  还是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公园入口
  

  远看白沙古井,绿树参天,意境非凡
  白沙井简介
  江南名泉之一。位于市区贺龙体育场附近的白沙街东,天心阁下。是长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其井口用大理石砌成,长约67厘米,宽仅33厘米,井口东侧竖有“白沙古井”石碑。泉水清澈,杂质极少,水味甘美,无论冬夏,泉水不溢不竭,随舀随涨,始终保持同样深度。又经地下网纹红土及沙砾无数次过滤,水质特佳。此井虽小,却古今载誉,远近闻名,据清《一统志》载“在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为甘冽,汲久不竭”。自明清以来,均有石刻,誉为长沙第一井。旧时沙水被挑着沿街叫卖。原只一眼,出水较急,明末水分二眼,出势渐缓,现经过多次修整,扩为四眼。旧时,井旁有一龙王庙,庙中有一幅对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说明泉水清澈纯净无比。用它沏茶称“沙水茶”,味浓香冽。长沙名酒“白沙液”,就是用此水酿成的。
  白沙井的传说一
  长沙南门城外有一座小山,叫回龙山,山下有一口井,叫白沙井。周围好几里地的老百姓都爱来这里打水喝。长沙有名的白沙液酒,就是用这井水酿制的。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山,也没有井,当地人靠一口水塘生活。后来,不知从哪飞来一条黑龙,落到水塘里,成天在里面滚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搅得象锅泥浆,人、畜喝了常常闹病。
  有天早晨,一位老农下地劳动,路过水塘,见塘边躺着一只紧闭双眼的丹顶鹤。老农想,这只白鹤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连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药熬好汤,一匙一匙地喂进它的嘴里。不一会,白鹤苏醒过来,对着农夫点点头。然后展翅飞走了。几天后,一位名叫白沙的漂亮姑娘,来此开了一个小面铺。心怀歹意的黑龙变成一个黑汉子假装喝醉了酒,想要调戏白沙姑娘,白沙姑娘笑盈盈地招呼黑汉子坐下,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黑汉子美滋滋地大口大口往肚里吞。白沙姑娘又不慌不忙地拿起掸尘朝面碗前一扬,面条顿时变成了一串铁链,牵住了黑汉子的肚肠。黑龙知道上了当,大吼一声,身子一抖,现了原形挣扎起来,刹那间搅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这时,只见一只耀眼的丹顶白鹤腾空而起,接着一座小山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压住了挣扎的龙身。白鹤又飞下来勒令黑龙不断地吐清水。
  乡亲们见到这奇事,十分惊异。欢呼着去寻找白鹤和白沙姑娘,可是找了半天,白鹤和白沙姑娘没有找着,却看见小山脚下,出现了一口水井,不断涌出清水,一尝,又甜又凉。这口井,人们后来就叫它“白沙井”...
  白沙井的传说二
  
回龙山与白沙井
  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旁有座形似卧龙的山,叫回龙山。山下有四口一年四季不干不溢、清澈如镜的水井,这便是"白沙古井"。
  相传远古时期,这里并无水井,只有一片沙滩,沙滩的中央才有一洼清泉。附近的百姓靠这洼清泉种田作菜,艰苦度日。一天,清泉忽然不见了,田地随之断了水源,于是附近的百姓走的走、迁的迁。有一对郑姓兄妹,兄名回龙,妹为白沙,他们舍不得这片土地,就留了下来。有一天,兄妹俩面前来了一位仙姑,她告诉兄妹俩,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有条孽龙在沙滩下作怪,占住了水源。若要夺回水源,恐有生命危险。但兄妹俩不怕,下死决心要从孽龙口中夺回水源。于是,他们在仙姑指点下,每天中午就在水源处掘地3尺。当挖到第七个中午时,回龙猛地一锄挖了下去,地下突然喷起几文高的血水。原来回龙这一锄正好挖在孽龙的鼻子上。孽龙痛得在沙滩下翻滚,地面随即像波浪一样起伏,瞬息之间,沙滩成了一片汪洋。
  洪水退后,沙滩没有了,回龙和白沙都被孽龙兴起的洪水淹死了。观音菩萨感其兄妹舍身行善,有意让他们永生,于是就将回龙的躯体点化成山,镇任孽龙;又将白沙的躯体点化成水井,造福于民。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把山叫作"回龙山",把井叫作"白沙井" 。
  位于长沙市天心阁下白沙街东隅。泉水从沙石中渗出,汇集成井,故名。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
  明代已有此井。井口约二尺见方,原为一眼,出水较急,明末分为二眼,出势渐缓,现扩为四眼,泉水终年不断。明清时井边有座龙王庙,庙中有一副名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白沙井水经过地层的层层过滤,自沙石中涌出,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厚,煎药、熬汤皆极佳,而且无论冬夏、泉眼不溢,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随舀随长,永不枯竭。至今许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作饮用。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酿制。毛泽东在诗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沙水、长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井与山东济南趵突泉、贵州漏趵泉、浙江杭州虎跑泉并称中国四大名泉。
  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楼台,早毁。解放后,白沙井经多次修整,井台铺花岗石,四周围以石栏,坡侧植以树木,南北井中央横嵌“白沙古井”四字石刻。现已在白沙古井旁建成白沙公园。

湖南知青网公共频道友情编发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2/16 5:35:28

--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长沙老街巷 [图文详细介绍]

                           中青椒


长沙老街巷第四站---文庙坪
  长沙著名历史学家陈先枢介绍,西文庙坪西起学宫门正街,东至南墙湾,呈“口”字形分布。西文庙坪、修文街、学宫门正街以及东学巷、西学巷等街道均由长沙府学宫而命名。古石坊坐落在西文庙坪巷的中段,高约10米,宽6米,由整块的麻石条组合而成。古石坊正面写着“道冠古今”四字,背面写着“贤关”二字。尽管遭受过“文夕大火”的焚烧,但古石坊上的雕龙至今仍保存完好。美中不足的是古石坊左右两侧被后来建的住宅吞没,中间剩下的部分仅为整块古石坊的1/3。
  西文庙坪古石坊是目前长沙惟一保存完整的古石坊,也是旧时长沙最高学府——长沙府学宫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文庙坪寻幽访静吧!
  

  第一站,文庙坪小学
  

  小巷墙上的古代名人名句,处处体现了文化底蕴

  小巷墙上的古代名人名句,处处体现了文化底蕴
  

  文庙坪社区的宣传栏,讲了一些街道的历史来源
  

  牌坊附近的"廉洁"二字,在警示世人
  

  文物保护碑
  

  长沙府学宫图,长沙学宫,是旧时长沙最高学府
  

  与"廉洁"相对应的"忠孝"二字
  

  牌坊附近的碑文
  

  牌坊,上书"贤关"二字
  

  牌坊,上书"贤关"二字
  

  牌坊另一面,书"道冠古今"
  

  牌坊另一面,书"道冠古今"
  

  牌坊上的花纹,历史的印记很明显
  

  我在牌坊前留影
  

  牌坊附近的孔夫子亭,一切都在显示着古代这里的学术气氛
  

  孔夫子雕像
  

  复古门
  

  复古的街道
  

  红色的复古建筑
  

  复古建筑
  

  复古的门
  

  小巷子里的碑文
  

  小巷子里的碑文
  

  豆腐店门口的对联
  

  豆腐店门口的对联
  

  一个平常小店,店名很独特 "三省吾店",想其店主必信奉"吾必日三省吾身",文化意味很浓
  

  西文庙坪巷
  

  梅公馆旧址,位于学宫门正街,可以说是意外收获哦
  梅公馆位于学宫门正街23号(新21号)为一栋清水墙百年老屋,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青砖,蓝瓦,二层楼房,屋顶一侧有砌着透风栏杆的凉台。从砖砌门框大门进入是一个小型的厅堂,被3间大房间围住,一角为木制的盘旋要梯。楼梯间的墙面上开着几个圆型的通风窗。老屋顶边内檐,水泥制作的水槽一直延伸到二楼的凉台上。老屋为清末一梅姓大商人在此修建,人称“梅公馆”,建筑手法融入了许多西式风络。(摘自《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建设踪》)
  

  泉嘶井巷,想必和泉水有关而得名
  

  写了对联的复古门
  

  现代文庙坪,是一个潮流涌动的小巷
  

  现代文庙坪,是一个潮流涌动的小巷
  

  南墙湾,有很多小吃,路边摊
  

  这是一个宠物店,里面有各种奇怪的宠物:仓鼠、四脚蛇、蜥蜴、小蛇、乌龟等等
  

  学院街,卖潮流商品,人很多,可惜我的照片不太清楚
  

  一张古门,倾诉着历史的沧桑
  

  陈家井巷,老墙贴新牌
  文庙坪总体给人的印象是文化气氛很浓,可能是因为当时长沙的最高学府---长沙学宫坐落于此的缘故吧。据说这个牌坊,古时候官员经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可见其隆重。

湖南知青网公共频道友情编发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2/16 5:3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