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圆通山上“知青楼”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16869)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1/23 16:58:56

--  圆通山上“知青楼”

历尽沧桑的知青楼。
当年官庄乡第一部手扶拖拉机的残骸,应该放到博物馆里去了。
当年知青用过的马灯。

上杭县珊瑚乡圆通山留着一幢“知青楼”,似乎仍在提醒着后人不能忘却30多年前“上山下乡”的火热岁月。

    在海拔上千米的圆通山顶,形成高山盆地,有良田百亩。盆地中央便是有300多年历史的圆通寺。知青楼就在圆通寺的东侧,是泥木结构的两层瓦房,共有14间,这是当年知青的集体宿舍楼。在二楼的廊柱上还挂着一盏知青留下的“煤油灯”,楼前有片当年知青栽下的杜仲林,长势很好,其中有棵“孪生杜仲”号称圆通山上的“杜仲王”。在一楼楼梯口有一辆废弃多年的农用拖拉机。据珊瑚乡农机站退休干部陈占园介绍,当时上杭县城到珊瑚的公路还没开通,这辆农用拖拉机由县城沿汀江用船运载到珊瑚鲤子湖渡口,然后拆散零件由知青扛到圆通山再组装而成。这是官庄乡(当时珊瑚属官庄乡管辖)的第一部拖拉机,吸引了周边的群众前来参观。

    据了解,1973~1982年期间,在圆通山设立知青农场,前后有来自厦门、上杭城区及本地的知青共70多人,成为闽西最大的知青点之一。知青在山上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复垦农田,种茶植果,还栽培了田七、罗汉果、杜仲等珍贵药材,使这片蛮荒之地一时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场。当年的一些知青,如今已经成长为企业家、大学教授、政府官员,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
                            作者:长盛 少雄 云远 德昌      来源:闽西日报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1/25 9:40:29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1/25 20:04:49

--  

            

160名厦门知青同回第二故乡永定

秋风送爽的国庆和重阳佳节永定县西溪乡洋溢着异常热烈欢乐的气氛。10月4日160多名当年插队落户西溪农场的厦门知青满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携家眷回到了阔别40年的第二故乡参加西溪农场暨厦门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庆典活动与曾经鱼水相欢的父老乡亲“美酒佳肴今相聚地瓜咸菜话当年”并为老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捐赠教育设施等。图为知青在当年开辟的茶园留念。

来源:福建桥报  (赖初源 卢基莹 张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