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汩罗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71)
----  难忘的岁月(之二)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1&id=22836)

--  作者:八景山
--  发布时间:2007/3/30 17:06:36

--  难忘的岁月(之二)

(二)

初到农村,人生地不熟,好在还有十多个知青下在同一个大队,晚上可以串串门。正月初四,天已放晴,一大早,我和队里的社员挑上被褥行李和箢箕锄头,去参加八景峒水库堤坝的修筑工程。到八景峒要翻过一座大山,山名叫做智峰山,海拔600多米,地方上的人说这山路有个叫法,叫“上七下八,九窍(坳)连环十八盘”。即上山七里,下山八里,上山要经过九道弯坳,下山要绕十八个S。清早乘着狗牙冷未解冻,踏着残雪慢慢地爬上了山顶,这时的太阳已经发热,山道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我算是第一次尝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滋味。融化的雪水顺着山道往下流,浸淤了道上的山泥,一不小心,就象坐幼儿园的梭梭板一个劲地往下滑,耳边只听到肩上的担子往下咣啷咣啷的翻滚声。好不容易下了山坡,等赶到住扎地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肚子饿得咕咕叫。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广播开始叫了,营部(大队称营,公社称团)的人吹着尖历的哨音,大声吆喝,催促各队的劳动力起床。哨声就是命令,谁也不敢怠慢,三下五除二,在最短的时间内洗漱完毕,挑着箢箕锄头,跟随人流翻过一座山岭,绕过山角方才到了堤坝。堤坝上红旗飘扬,人流如海,喇叭声、打夯的号子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热闹。取土的地方在堤内距离约500米远的山坡上,营部规定每天每个10分底的劳动力必须挑满60担土才能收工休息,也就是说一天(不算挑担)平均每个人要走120华里路,按每小时走8华里计算,需要15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我当时是初定7分底,按规定计算,每天要挑42担土,走84华里路。从娘肚子里出世,几时吃过这样的苦,一天下来,脚上打的血泡足有五分的硬币大,双腿象灌了铅一样,晚上摸不到床。好在那时年纪轻,恢复得快,睡了一觉,强打精神还可以勉强坚持下去。二十多天后,队里完成土方任务撤兵,我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是洗澡,脱内衣时,把肩上磨破了的伤口,连皮带肉扯下来一大块,我抚着渗出殷红鲜血的伤口,眼泪直往下流。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3/30 21:49:49

--  

好文章!

估计你那时只有十六岁。那时候,十六岁的年龄是拿7分底分的劳动力!现在,十六岁的年龄是“花季”。正如“笑对人生”说的,我们是“反季节的生命”,我们这一代人的“花季”是现在!我们一定要把失去的美好时光都补回来!好好享受现在的好时光吧!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3/30 22:31:24

--  

再补充一点。看到你说起智峰山,就想起我还只有13岁时去过那里。

那年暑假,我和母亲一起去长乐看父亲。乡下那时都是烧柴,因此,经常有人去智峰山砍柴。那天,我的一个叔伯姐姐(志二的妻子)问我愿不愿意和她们一起去山上玩,我立即答应了。过程我已经记不起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阳还很高很高她们就喊回家,说已经晚了,我觉得奇怪,但还是跟着她们下山了。(我当时也砍了一点点柴,可能是她们的三分之一吧?)果真,到家时,月亮已经高高地挂在头顶了。

以后我没有再去过那里,现在想来,那山一定是很高,路是什么样子我也没有印象,反正跟着她们走。我当时的心态是玩,人处于自由状态,所以没有觉出苦。后来下农村就不是玩了,那是体力上的苦加上心苦。我很少去想它,偶尔想起,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  作者:八景山
--  发布时间:2007/3/31 21:30:18

--  
谢谢早起鸟朋友,25日发了有关《农艺情》联谊会现场点滴报道,直到前天才获知却被黑客盗窃,幸亏及时通知女儿,相机里还存有照片,待她休假回家再补发上来。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4/2 23:40:13

--  

      "从娘肚子里出世,几时吃过这样的苦,一天下来,脚上打的血泡足有五分的硬币大,双腿象灌了铅一样,晚上摸不到床。好在那时年纪轻,恢复得快,睡了一觉,强打精神还可以勉强坚持下去。二十多天后,队里完成土方任务撤兵,我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是洗澡,脱内衣时,把肩上磨破了的伤口,连皮带肉扯下来一大块,我抚着渗出殷红鲜血的伤口,眼泪直往下流。"

     咯一天七分底分赚得真不容易咧.八景山那时也真吃了不少苦.


--  作者:布谷催春
--  发布时间:2007/4/9 13:23:44

--  

             依稀的往事,往期如梦,,,,当年我下乡的生产队人多牛少,双抢期间一直在水田做牛,拖着沉重的铁耙,耙上压着麻石来回在水田耕耘。真是面朝黄土背向天,双脚埋在水中间,肚皮贴到背上去,不知来日是何年,此时如果再流放,命中注定是黄泉。珍惜生命,热爰生活,知足者常乐啊!悠栽!


--  作者:小八景
--  发布时间:2007/4/13 11:50:07

--  
怎么不见第三版出台啊,要多多加油,不要偷懒呢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4/13 12:16:39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