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怀化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70) ---- [原创]文革的最初二年[6]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0&id=47263) |
|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11/29 21:29:52 -- [原创]文革的最初二年[6] 中饭后,雨渐渐的小了,也是我们应当离开的时候了。因下雨的原故,原路返回,肯定是更不好走,于是,大家决定要走大路,绕道走湘坛返回长沙。这大路虽说是好走多了,可路程却远了一半,时间就肯定就要二天以上。出发时排着队,队伍还像模像样,可走了不到半个小时,队伍就拉成了长龙,那走不动的慢慢地就拉下了一大截,为了不让人掉队,队伍也只好整体放慢速度。 这样还不行,前面的有时还要停下来等后面的人,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使原本干劲十足,走得很快的人,此时也被拖疲惫了,无精打采地走在了队伍中间。沉闷的队伍中,大家已没有了来时的那种欢快的气氛,就连唱着毛主席的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提不起大家的精神来。为了照顾小的,和走不动的个别同学,大一点的男同学都主动背起了二个人的行装。 过金竹山后上107国道,一路上大家基夺本上还互相照应着没有让人掉队。在国道上没走多远,就看见公路旁有一个叫“姜畲”的小火站,这可给大家带来了希望,想着这下可好了,我们可以乘火车回长沙了,于是大家都快步向这个小火车走去。姜畲火车站是一个非常小的火车站,只有一栋小平房,里面即是售票处,又是候车处。我们站到车站门口一看,车站内早己挤满了人。从那些人的穿着打扮来看,是什么人都有,更不少带着红卫兵袖章搞串联的小将。售票窗口贴着“无”字,告示着大家没有车票出售。可大家仍然聚集在这里,等待着那没有一点音信的火车到来。车站内既没有食品供应,就连开水也没有,在不到五十米长的站台上,有几个自来水笼头,也都围满了想要用水的人。 “有没有往北的火车?”不管向谁打听,得到的答复都是不知道。售票室的窗口紧闭,门又紧锁,打听不到往北的火车消息,让我们那颗兴奋了一下的心情又冷了下来。是继续往湘潭走呢?还是待在这里等待北上的火车,这倒让大家一时拿主意不定。 出门三天了,这一路长途跋涉,一路艰辛,己使我们的内心渴望早点回家。可谁也不清楚是在这里等能早点回家呢?还是继续往前走早点到家?火车的希望还是有的。可火车上人满为患,有时门窗都打不开,听我们认识的大哥大姐们说,火车上挤得没有一点缝隙,连厕所里,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都爬满了人,插脚都难。上车挤,要凭劳动力,串联中他们爬车都困难,我们这三十来人的大队伍,年纪又小,女的又多,谁能保证我们都能挤得上车呢?到时拉下几个人挤不上,回家去又怎么向他们的父母交待。是这样,那还不如不去挤那火车。想来想去,还是继续走路最靠得住,于是又叫大家返回107国道,上路。 从车站出来天就近黄昏了。冬日的黑夜又来得特别的快,走不多远,天就完全黑了下来。天黑之后,行路更难,由于看不见,前后无法照应,又开始有了掉队的人。这一路上,步行的红卫兵比来时的小路上少了许多,也可能是天气原因,不便于行走,遇上的几路,人数都只有几个,而他们都像那电影里看到的因打败战而溃散的国民党军队的残兵败将,狼狈不堪,那有点革命小将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形象。 沿107国道往湘潭方向走,大约走了一个来小时,路边有一个红卫兵接待站,叫“泉塘”公社红卫兵接待站。为了让后面掉队的人能够跟上来,我们走进了这个接待站。在这里一边等晚饭,一边等待掉队的人。一直等到十点多钟,等了二个多小时,还有一个年龄最小的李建辉未看到踪影,问几个掉队后赶上来的人,他们也不知道李建辉到底是在他们前,还是在他们后。只要他在走,二个小时还不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这又怎么说得清呢? 这冬天的夜晚漆黑到伸手不见五指,这几十人的队伍更不便于行走,为了安全起见,又为了寻找李建辉,我们几个当头的,只好决定就在此接待站住宿。等接待站的人为我们安排好住宿后,我和X其中两个人就打转,沿来路去寻找李建辉。我和X其中两人沿着大路往回又走到了好几里路,还是不见李建辉的踪影,只好返回泉塘接待站,在接待站门口的留言处上为李建辉留上一句话后,再到接待站安排的农户家去睡的觉。 打转的第二天,我们都起得很迟,吃完早饭己快十点钟了。这天天气比先天好多了,天空中不时的还透出缕缕阳光。我们在接待站没有等到李建辉的音信,也只好暂时不去管他,大家先回去再说。吸取先天的教训,从这里出发,我们一直不敢把队伍拉得人长。那走不动或走得慢的几个,干脆让他们空手走,把身上的行李全交给那气力大的,走得快的人背。 张宏蓝和徐彪走在前面,X其中和我走在最后面,以照应那些走不动的人,就这样前后相互照应,不管怎样,要前后看得见。因为这天天气的明显好转,大家的心情也有了一点好转,不像先天那么消沉。尽管速度慢,可没有了掉队的人。 这天,在路上我们看见了一座红卫兵小将的坟,在公路的荒坡上,那简陋的黄土堆上,一块不足三寸宽的木板牌上,用红色油漆写着某某地XXX红卫兵之墓,插在那草草堆埋的坟墓上。听附近老乡说,这位死难的红卫兵小将入土时,仅仅就是一床破草席裹着,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可怜得很。是啊,这年纪青青,童稚未尽的青年小伙,远离家乡,告别亲人,不远千里迢迢的来到湖南,来到湘潭,去韶山追寻红太阳的光辉,朝拜革命的圣地,然而命运却让他远离了这纷争的尘世,静静地,孤独地躺在了异土他乡的黄土堆中。我不知道他是含着微笑走的?还是带着遗憾去的?但这种死不会令他人感到兴慰,而只能是悲哀和痛惜。 从“泉塘”到“湘潭”,四十多里路,我们走了一天。到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才走进湘潭,找到了湘潭市的红卫兵接待站。这时的湘潭市红卫兵接待里接待的各地红卫兵早也是人满为患,那有什么吃、住的地方可安排,找了几个招待站的负责人,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个:没有办法。这可怎么办,连夜从湘潭走回长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三十来人又不像单个的,或几个人的小群体,可以想办法去凑合,要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待在接待站里不走,他接待站不解决,我们就坐在接待站的走道上等,也要等到他们解决为止。从家中带着的干粮早己吃光,接待站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这肚子饿了的事情却是耗不起久等的时间。这时天色还早,这肚子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安排几个人上街去买了一些包点进来,接待站有开水,吃的问题就可以了。 在接待站的过道上吃完东西,我和张宏蓝又去找接待站的负责人可一直到天黑也没有找到负责人了。天黑后,不知是谁在接待站的二楼发现了一间空房,将大家叫了去,挤在那空房内,比走道上却舒服多了。这空房不足十五平方,就在二楼的楼梯口边,是右边的第一房,因比右边的所有房间都要小,而且墙也凹进去一米多,应当是一间杂屋,只是空着,正好为我们可用。这间房有门有窗,到底可以避风寒,暂时,大家就可以在这里坐在行理上休息。 晚上七、八点钟后,当我们再次找到接待站负责人商量解决办法时,总算找到了人。只是那负责人还是说,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后来被我们纠缠不过,他就为我们出了一个主意,要我们到湘潭航运公司去试试,找那里负责的,看是否能安排我们乘坐航船回长沙,并告诉我们,从湘潭到长沙,每天早上有一班船,乘船四个小时就可以到长沙,他可以在我们的介绍信上对湘潭航运公司签出意见,如果能行,那么在接待站里即便是坐上一晚也没事了,因为在船上也可以睡。听了他的建议,我们拿出介绍信,让他签了宇,盖上他湘潭市文革领导小组接待站的印章后,并按他告诉我们的路线,我、XX南二人就赶紧到了航运码头,在码头找到公司负责人,把介绍信递给了他看,并说明了来意和请求。这位航运公司的负责人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并在我们的介绍信后面,接待站大印的下面,又签了一行字,也盖了大红印章,然后告诉我们,第二大一早,五点半前就要赶到码头来,找售票室解决就行了。并且再三嘱咐,六点钟的船,必须在五点半前赶到,因售票室负责的要作安排。 拿了那张己签了字的介绍信,我们高高兴兴的返回了接待站,在接待站楼梯间的那间小屋里,告诉了大家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我们不用再走路回长沙了,航运公司已同意我们乘到长沙的船,明天一早,我们就可以乘船,轻轻松松的回到长沙,到家吃中饭了。听到这一消息,有的人是高兴得拍着手跳了起来。 当晚,在这间小房里,我们把背包摊开,垫的垫,盖的盖,三十来个人就挤在一起,睡了一觉。这一觉,有的人却睡不着了,想起这几天的经历,想起这几天的劳累,想起明天就要回家了,还真有点睡不着了。过去,老人们常说:在家千日好,出厂一时难。那里听得进,总认为出门好玩,早几天还有的人喊着要步行到井冈山、延安去呢,好得没去。就这韶山,来回才二百来里,有的人就走不回去了,那到井冈山、延安,那不真的会像那葬在坟墓里的红卫兵一样,葬在了异土它乡呀!这次,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了“出 门一时难”。 以防起迟误点,第二大一早,我们四点多钟就起了床,赶到码头还不到五点半。等了一会,售票室才有人开门,我们递上那张已签了字,盖了章的介绍信,那人看了后,叫我们在码头等了一会,等又来了一个他们的工作人员,那人将介绍信交给后来的这个人,这人仔细看了我们的介绍信,和后面的签字盖章之后,才叫我们把人全叫了过去,带着我们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一艘船。 这船不是很大,但旁边还挂着一艘拖船,主船和拖船都是上下二层,大约一起可以乘坐上百人。这时候船的人还只几十人,我们是最早上船的,我们上船后,才放那些候船的人上船。这船是从湘潭开往长沙的,到点开船时,船上人还是不多,可能也就是半数人的样子。开船后,江面上江风吹起,还是很冷的,我们中有的人就干脆将背包打开,摊在船板上睡起觉来。从湘潭出来,沿途要停靠十几个码头,有“易家湾”,“暮云南”,“碳塘子”,“坪塘”,“新开铺”等。船上还有早饭吃,还不定时,可能是为了方便沿途乘船需要吃饭的乘客,我们就是在这船上吃的早饭。客船在行了四个多小时后到达长沙中山西路的船码头,在那里上岸后,我们又乘那里的汽车渡船过了河,到家快十二点了。 至此,第一次步行串联的创举就此结束。 ![]() ![]() ![]() ![]() |
| -- 作者:会同槐枧 -- 发布时间:2007/11/29 22:41:24 -- 那内个李建辉呢? |
| -- 作者:黑老怪 -- 发布时间:2007/11/29 22:56:20 -- 肯定冒事噻,好多年后我还看到过他。。。。。。 |
|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12/1 8:35:20 -- 他一个人爬火车回来了,比我们还早到家. ![]() ![]() ![]()
|
| -- 作者:过细 -- 发布时间:2007/12/5 10:08:33 -- 我们步行到韶山则幸运得多;天气好,接待也好.在韶山接待站也是没有地方睡了,接待站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安排在被子仓库里,上下全是被子,那一觉...... |
|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12/5 10:45:18 -- 我们还算幸运的,总算坐了船,要不是从湘潭一天还走不到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