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怀化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70)
----  [原创]一根未能燃烧的火柴棍〈小学15]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0&id=38024)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8/26 0:13:39

--  [原创]一根未能燃烧的火柴棍〈小学15]

小学六年[十五]

高年级后,班上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出一期黑板报,如学校的活动和安排的,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这几个节日庆祝还要有专刊。我们班的黑板报位置是在文庙前坪通往足球场那张小门边的墙上。

黑板不太大,可能是三个平方多一点。我是出黑板报的成员了一,只负责写大小标题,还收过一段时间的稿件。另外,还有毅强、小麓和亮。因为亮的图画得好,他就只负责画图,其它的内容也就是毅强和小麓他们二人的事了。

为了写好黑板报的大小标题,我还专门去麓山门的新华书店里买了二本有关如何写好美术字的书,后来学校一名姓甘的女老师又送了我一本,由于经常用粉笔写大字,使我那二年的字很有长劲。

那时的电影不管它是什么内容的,我们首先都会争着要去看,就因为那时的文化生活太少,连收音机都希奇,很少家庭有,听新闻就是每天三次,早中晚大学广播站播放的广播。

那时大学校的电影除节假日和寒暑假外,一个星期顶多是放二部电影,本身看电影的机会少,你们想这二场电影会不会有吸引力?

早先,湖大的露天电影放映场是在大礼堂外,大银幕就挂在现在岳麓书院大门前的礼堂前坪的石阶上。电影场的范围就是大礼堂大门西边那坪的大小,沿马路都是场外。北面那时的花园与这坪中间种有一排蜡树,这蜡树几乎有二人高,正好将此隔断。看正面的人要买票入场,而看反面的人不用买票,坐在岳麓书院那边的人不用花钱一样自自在在的看。

那时看外场,还有去得早才能占到好位置,因此,许多要去看电影的家庭总是让一人或二人快些吃完晚饭就搬着几张凳子去占位置。也有为占位置吵架打架的,只是这时的吵闹都会影响他人看电影,所以总会受到多人的制止和劝阻,因此也很快会平息。

我是因为我妈妈在电影俱乐部卖票,因此电影俱乐部的人都认识,看电影就从没有买过票。小的时候天冷时还要经常钻进放映间去看,因为那里面不冷。

在这里看的印象最深的电影有“狼牙山五壮士”,“战火中的青春”,“沙漠追匪记”和“鸡毛信”。

记得在这里还看过一次马戏,是齐齐哈尔马戏团来这里演出,他们在这地坪里搭了一顶好大的帐篷,这是我第一次看马戏表演。

后来,露天电影搬到了大操坪内放映,在大操坪内看电影,正反两面都要买票了,不然,就得站很远,或是很偏看,或是要看到电影放完三分之二以上了,电影俱乐部的人准备收场了才能进去看。

在大操坪,民主村的大小细伢子大多数是不会花钱买票去看电影的,这是因为民主村的普遍家庭经济条件差,细伢子们很少有零花钱,所以有的是家长没有给这三分钱买票的钱,有的是家长给了三分钱买票的钱舍不得买,因为那时的三分钱还真作用。

电影是要看的,怎么看,那就是三五个一路,开映前都在能够钻进去的地点等候,乘开映之时一二三冲呀的快速钻了进去朝看电影的人堆中跑去,跑进人堆后马上坐下,让那维护秩序的电影俱乐部的人一下无从找到,而那来抓的俱乐部的人也不能放肆找,因为他们的走动会影响到别人看电影,这样就躲过了被捕而看成了电影。

[末完]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8/26 0:17:16

--  

[接上]

五年级时,湖南大学电影俱乐部与我们学校联系,应电影俱乐部的邀请,我们班在学校的安排下,成立了电影服务队,其任务就是协助电影俱乐部的叔叔、伯伯、阿姨们维护电影场内的秩序。

每当湖大放电影时,我们服务队的队员们就要去帮那些叔叔伯伯阿姨们,因此我们也名正言顺地不用买票看电影了。

那时,一般的电影都是晚上在大操坪放,只有寒暑假时白天放,或是冬天刮风下雨的外场无法放时才在大礼堂放。

那时湖大教职工连同学生一起万余人,而礼堂的容纳不到三千人,因此每放一部电影都要映二场才能基本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时,我们一部电影就可以看二遍。

放电影时,我们总要提前半个小时到达放映场,大礼堂好些,不用清场,到时收票进场就是。而大操场就不同,里面总有许多打球、搞锻炼的人,要把他们都请了出去后,才能进场。因为大操场场地大,四面又无围墙,四通八达,四处都可以进人,为了防止打溜票的人进场,有些地点还要零时拉扯上一些绳索,不让人通过,进场的人只准许从设立的几个点验票进场。

那时东南西北有六个进场点,东面是七学生宿舍前二个,南面也是二个,西面是自卑亭角和主楼前那角上各一个。整个北面都是陡坡,只有中间有一石阶级,这里那时因很少有人出入因此也就没设入场点,这边的人都由主楼前那个点入场。

我们服务队的任务就是守在那些不是入场点的地段,看见有人溜进场时就喊叫,让他们自己自觉的退出去,对不自党的我们就拦住他,叫俱乐部的叔叔、伯伯来处理。

那时在大操场看电影是3分钱一张票,在大礼堂看电影是1角钱一张票,现在看来,3分钱是没有了,而l角钱根本不算钱,连小朋友都不会在意,家长给不会要,地上看见不会捡,就是一元钱也会是无所谓。可在那时,3分钱对我们来说可是挺要紧的。

3分钱买早点,可以买一个馒头。3分钱买冰棒可以买一支白糖冰棒,3分钱买糖果可以买三到四粒,3分钱可以买一小竹简简的蚕豆、瓜子,3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或是一个练习本,一块橡皮擦,3分钱在书摊上看小人书可以看三本,3分钱买小菜可以买几斤,3分钱可以在河西的任意一个大学的操场内看一场露天电影。

那个年代,党的号召是艰苦朴素,勤俭建国。节约每一个铜板,为支援祖国的社会本义建设。l分钱都恨不得掰开做2分钱用,那个时代我们不是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1分钱,把他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警察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快乐地说了声,叔叔再见。从这歌词中也能看出,1分钱在那时在人们眼中的重要性。

在电影俱乐部里搞服务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乐意的事情,一是可以节省买电影票的钱,二是可以理直气壮的去看电影,而不怕家长说闲话。

我们小队的指定地点是东北角健身房那里,每次在大操场放电影,我们就守在那里。我是很喜欢守在这里,的健身房前,这里离银幕远,又是反面,钻进来的人要经过近百米的距离才可钻进那看电影的人群中,从这里打溜票进场看电影难度大,容易被抓,所以从这地方溜进来的人也就少,我们的事也少。

打溜票的人往往选择的是西面看台那一线,因为那一线就是在马路边牵着一根绳索,横过马路,跳下石阶就混入了看电影的人群中。而有些地段在马路边的石阶上就坐有一些买了票进场看电影的人,打溜票的人只要选择这些地方横过马路那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一段的北段是集贤村小队的,南段是桃园村小队的。建设村小队是南面一线,民主村小队是东面一线。

总的说,大操坪放电影只有西面是打溜票的最多,南面有一些,东面和北面最少。民主村的细伢子们看电影几乎都是从南面“一、二、三、冲呀!”的冲进场的,俱乐部收票的大人们一时也不好抓那个,加之这些细伢子又基本上都是熟人,工人子弟,碍着个面子,也只能是做做样子,而实际上并不去认真抓。

守在东北角,虽然自己看电影不方便,一是太远看不清,听不清,二是银幕的反面,什么都是反向的不太习惯,但可以安安心心地看。加之不是所有的电影我们都喜欢看,不好看时,我们就可以在那里玩耍,或坐在那里扯谈聊天。

那时健身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大操坪唯一的一座厕所,那厕所之所以叫厕所是因为它还有一个简陋的破烂不堪的木棚,虽说四面木板都有好宽的缝隙,可还是比无任何遮拦要显得雅观些。记得这厕所板上画满了污秽不堪的话语,可有一首打油诗格外醒目,写的好像是“一去二三里,居有四五家,………八九十枝花”。

这里只有电影还没有开映时才有人上厕所,而这时上厕所的几乎全是女性,电影开映后这里就无人来了。

挨着健身房的南面是一线单双杆,往南过去就是三大排篮球场地,有十几个篮球场。

挨着健身房的西面是二个排球场,排球场的西边有二长排直立的爬梯,爬梯那边是跑道,跑道那边是足球场。

健身房的北面是一座小黄土山包,这小山包朝大操坪这面很陡峭,但胆大一点的人仍能够爬上爬下,那时放学后我们还经常来这里爬上爬下的玩,还在这山包上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我们那时爱玩的一种活动,每当春天放风筝之季,同学们就会到大操坪来放风筝。那时的风筝大多是自己做的,买的极少,因水平能力有限,许多的风筝放飞时都不尽人意,只有少数家中有哥哥姐姐,或是大人们帮忙做的才能称心如意。

[末完]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26 10:01:14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过细
--  发布时间:2007/8/26 11:02:53

--  
童真,童趣.难得三人如此记事.
--  作者:会同槐枧
--  发布时间:2007/8/26 15:04:44

--  

三人: 

[ 三分钱可以买一小竹简简的蚕豆,瓜子 ....]

请问小竹简简是么子东西,对于长沙话的一些土话 我还不太搞得懂

请指教


--  作者:黑老怪
--  发布时间:2007/8/26 15:57:57

--  
以下是引用会同槐枧在2007-8-26 15:04:44的发言:

三人:   

        [ 三分钱可以买一小竹简简的蚕豆,瓜子 ....]

         请问小竹简简是么子东西,对于长沙话的一些土话 我还不太搞得懂

         请指教

你就看得有蛮过细耐,咯长滴文章嗯是拿你捉扎臭虫屈来哒。。。。。。


--  作者:紫气东来
--  发布时间:2007/8/26 16:10:14

--  
以下是引用会同槐枧在2007-8-26 15:04:44的发言:

三人:   

        [ 三分钱可以买一小竹简简的蚕豆,瓜子 ....]

         请问小竹简简是么子东西,对于长沙话的一些土话 我还不太搞得懂

         请指教

回会同槐视,那个年代买这些小零食都是用这些小竹筒计量的,钱多用大竹筒,钱少用小竹筒。


--  作者:兰草
--  发布时间:2007/8/26 21:13:39

--  

三人不提起的话,还真忘记了呢,我们小时侯就是这样的,有了几分钱就会买这些小零食,一般学校的门都会有这样的小摊,几分钱就可以买一竹筒。那时只要有几分钱就会觉得很满足,要是有了毛把钱就会觉得很富有了。


--  作者:阿荣
--  发布时间:2007/8/26 22:05:52

--  
 那时候我们经常去湖大看电影很早就去占位子,蛮大的干劲.


--  作者:过细
--  发布时间:2007/8/26 22:36:51

--  
勾起了大家的童年记忆,记得啵,五分买的浸红薯还请得客,两三分钱买点红姜,吃得手指,嘴唇都是红的,然后夸张地大口吸气.当时我最喜欢看女生们那个样子,好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