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怀化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70)
----  [原创]一根未能燃烧的火柴棍〈小学13]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0&id=37020)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8/19 20:06:39

--  [原创]一根未能燃烧的火柴棍〈小学13]

小学六年[十三]

这年秋天,我们班又搞了一次秋游岳麓山的野餐活动,活动内容与四年级时几乎一样,只是野餐地点改为了小学教室下的地坪中。由于有了第一次野餐的经验,各小队的准备工作也都更加充分,因此也就没有了吃夹生饭的小队。

记得这次秋游后,肖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内容就是写这次秋游,班上小麓同学的这篇作文是受到了肖老师的高度赞赏,说他写得如何如何的好,并且用词适当,词汇丰富。还在班上要其向同学们朗读了这篇作文。记得王小麓同学的作文中形容“天马山像一个仰睡的老头,凤凰山像一名披发的少女,桃子湖像一面秀美的明镜。” 此后,他的作文几乎每次都在班上朗读,成为了同学们的示范文。

六五年春未,我们班受子弟小学指派,在爱晚亭与越南在长沙的留学生朋友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记得这天,在去爱晚亭的大路边,和爱晚亭四周都摆满了鲜花,联欢会上双方都表演了一些小节目,留学生朋友为我们唱了一首我们当时听了觉得非常好听的歌,叫“越南——中国”,后我们还专门学唱了这首歌。

这首歌的歌词是:越南——中国,水连水,山连山,共临东海,我们的友谊似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望,晚相见,清晨共听雄鸡高歌,啊……同理想,心相连,革命的路上红旗飘扬,啊……我们欢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

印象中,好象在联欢会的进行中,胡志明主席由一些人陪同来到了爱晚亭,我们联欢会的现场,并且与大家合了影。

看见胡志明主席的到来,老师马上叫我们使劲鼓掌,还在老师的带动下与越南留学生一道高呼:“越南、中国,毛主席、胡主席”,他的到来,大大地增添了联欢会的热烈气氛。

联欢会开了近二个多小时,而胡志明主席和陪同他来的领导们在我们身边只待了十几分钟就走了。那是第一次见到,来了好多的黑色小轿车。

这次联欢,我交了一位越南女学生,她送了我一枚毛泽东头像的纪念章,当时我没有什么能送她的,也就将脖子上系着的红领巾送给了她。当时,她还问我要了通信地址,使我与她也通了近一年的信。她的来信因是寄到小学,所以也同璇的一样因文革开始而终断。

那年,大学部的杨立平老师担任我们班的少先队辅导员,他带我们也上岳麓山搞了一次少先队的活动,活动不是全班的,但又有几十个人,印象中好像是队干部,但又很模糊,活动时间是在星期天,在岳麓山上麓山寺边的张辉瓒墓上进行的。

张辉瓒,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将领,是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对中共苏区根据地和新生武装的工农革命军进行围剿的总司令。工农武装由于执行了毛主席的正确军事路线,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胜利的粉碎了第一次围剿,并活捉了张辉瓒。后砍了他的头,并钉在了门板上,让其顺江而流下,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捞起,蒋介石为给他手下的将领们打气,替张辉瓒做了一个木头身子,连头一起埋在了岳麓山半山,墓园还有蛮大,从麓山寺右边过去,有一大理石门楼,门楼进去又有一大理石亭阁,从麻石亭阁往右,有一小路,直通墓前,从麻石亭阁往左,沿石阶而上,上面有一栋小平房,此平房是张辉瓒的墓楼。墓园在岳麓山上的墓葬中,仅比黄兴、蔡愕的墓园小,比其它的墓都要大,是岳麓山上的第三号墓。此墓在文革初期,被不知那里来的红卫兵小将给炸毁了,现仅留下一个荒土堆,而其它如墓楼、麻石亭阁和大理石的门楼如今还在,只是上面的好多字迹早己模糊得看不清楚,不知者,根本就不可能知晓这些是何年何月、何人,为谁人所建。

我们的少先队的辅导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地点举行一次这样的少先队的队活动呢?当时是不得而知。

[末完]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8/21 22:15:05

--  

[接上]

我们从小就在岳麓山玩,但关于张辉瓒这个人和他的历史,第一次听说却是从杨立平辅导员这那里听说的。同时,也听说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主席的这首诗词。

文革中,我阅读到毛主席写于1931年春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这首诗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看见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又连想到当年的辅导员杨立平老师是湖大学毛著的积极分子这点上才想到他当年是对我们进行早期的革命历史教育。

说起革命历史教育,又使我想起了1965年时,学校为了配合社会上己搞得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教育,组织了同学们进城去烈士公园参观了在那里布展的大型泥塑“收租院”展览,并听了讲解员阿姨们对收租院的讲解。

收租院讲述的是四川省大邑县的大恶霸地主刘文彩如何剥削压迫农民和剥削农民的血泪史,整个组雕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等情节,全景展示了地主以收租方式盘剥压榨农民的全过程,并细腻地塑造了100余个与真人大小相近、不同身份、年龄、性别和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很有典型意义,很动人,很有教育作用,使参观者很有身临其境之感。

那时在四川大邑县的恶霸地主刘文彩的庄园被定为罪恶的地主庄园。在解放前,刘文彩他既是大恶霸地主,又是军阀、官僚和反动会道门头子。他这个刘氏家族霸占了二十多万亩土地,仅刘文彩一人就占有一万二千亩,每年收租五百六十多万斤,财产遍布十多个市县。

他的外号“活阎王”,他的“铁板租”每亩高达一石七八斗;收租时用特制的大斗大秤和特制的“飞轮风谷机”,使一石谷子变成六七斗。刘文彩霸占田地、逼租逼债,对农民使用钢丝鞭毒打、坐老虎凳、活埋、关水牢等各种毒刑。这个恶霸地主,却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有二十八处公馆,二十七个粮仓。单在大邑县安仁镇的两处庄园,就霸占了一百多户人家的住宅和土地,占地六十多亩。

解放后,当地政府将这座地主庄园就改为陈列馆,作为教育广大人民世世代代永远不忘阶级苦的地方。

后又组织我们去了矿冶那边的五星大队,在那里听了当地老贫农讲述他在旧社会的经历,还在那里第一次吃了忆苦餐。那忆苦餐是用一种叫桐嵩的野菜加上一些米糠合在一起煮成的,每人一碗,必须吃完,记得有几个同学与我一样认为那忆苦餐也还好吃,还多吃了一碗。

当时我们就想,那旧社会还有这样的东西吃,还很好,后来听那里的农民伯伯告诉我们说,那是担心我们一点也吃不下才在糠里掺了一些米煮的,并说那里面如果没有掺米,就那桐嵩煮糠你们还会说好吃?

[末完]


--  作者:黑老怪
--  发布时间:2007/8/21 22:30:29

--  
文革滴时候在教学中楼也呷过一次忆苦餐,也是呷滴蒿子糠耙耙。。。。。。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7/8/22 8:01:18

--  
以下是引用黑老怪在2007-8-21 22:30:29的发言:
文革滴时候在教学中楼也呷过一次忆苦餐,也是呷滴蒿子糠耙耙。。。。。。

是的,那次我也去了,闻到味不对就偷偷跑了。


--  作者:兰草
--  发布时间:2007/8/22 11:20:03

--  
以下是引用网岭采茶人在2007-8-22 8:01:18的发言:

是的,那次我也去了,闻到味不对就偷偷跑了。


哈哈,我可没有你这么好的运气,食堂吃忆苦餐,我吃不进,刚想偷偷的倒掉,被父亲看见了,结果他就守在我边上逼着我吃,吃得我直打瓦。
--  作者:黑老怪
--  发布时间:2007/8/22 15:12:02

--  

老实滴跟灵泛滴一比就屈来哒。。。。。。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7/8/22 16:00:42

--  
以下是引用黑老怪在2007-8-22 15:12:02的发言:

老实滴跟灵泛滴一比就屈来哒。。。。。。


还有更灵泛的。我们中学学农的时候吃忆苦餐,我们老老实实在下面吃,灵泛的就跑到台上去唱“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一直唱到大家把那几大桶“糠煮菜”吃完,他们才停唱,忆苦餐没有了,关键是糠没有了,于是唱歌的人只好吃白米饭,炒菜,吃完还怪我们冒给他们留一点“糠煮菜”,做出一副很惋惜的样子,望哒就瞎眼。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22 17:20:32

--  
哎呀!那天我好象站到台上去了哇.不是我自己想去的,是老师要我们去的.唱得喉干舌苦的,望哒你们呷得喷香的......
--  作者:黑老怪
--  发布时间:2007/8/22 17:23:20

--  
哈哈!传说中滴人精。。。。。。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22 17:29:23

--  
以下是引用黑老怪在2007-8-22 17:23:20的发言:
哈哈!传说中滴人精。。。。。。

咯是批评?还是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