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怀化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70)
----  [原创]我的中学时代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0&id=35873)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11 15:40:39

--  [原创]我的中学时代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个很冷很冷的冬天,在长沙小吴门的马路上,寒风中我在和我的父母双亲送别,他们要随省文艺界集体下放到道县去.姐姐早在68年初就跟同学下放到沅江草尾公社去了.因为我接到了师大附中的入学通知,父母为了让我能多读点书,只好忍痛将我一个人留在长沙.他们变卖了家里所有的家俱,曾经温馨的家已不复存在.八岁的小妹也随他们一起下放了.含泪挥手告别了我所有的亲人,在举目无亲的城市,十五岁的我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

   我的爸爸妈妈也并非完全没有管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拜托了一个剧团同事的爱人来照顾我.这个我称为伯母的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家庭妇女.她丈夫也下放了,她一个人带着俩个孩子,住在一个只有八平方的小阁楼上,一家四口全靠伯伯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尽管生活艰难,住房拥挤,伯母还是以十分的热情接纳了我.(在我父母不在长沙的那些年,伯母给了我许多的关爱和照顾.以至九七年我在衡阳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时,我放下所有的工作连夜赶回长沙,在她的灵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当时我看着她们因为我而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每天深夜伯母低沉的叹息声时时吞噬着我的心.我下定决心,不顾伯母万般劝说,毅然搬到学校去寄宿,正式开始了独立的生活.(未完).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7/8/11 15:48:24

--  

大笔一挥就感人!好文.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11 17:28:15

--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学校连续几年没上课,这一下复课闹革命,积压了几届的小学毕业生都到学校来了.记得当时我们进校时,是六六届和六七届的小学毕业生混在一起分班,我分在了三连十二排.

   走进明亮的教室,抚摸着久违了的课桌,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我渴望读书,我喜欢学习,我更喜欢有好多同学在一起的感觉,我将自己很快的融入了这个集体,暂时忘记了与亲人分离的孤独.

   虽然是复课了,但还要我们闹革命.还没上几天课,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了,我们要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到大街上去游行,党的"九大"胜利召开了,学校组织学生大张旗鼓地去庆祝.班上有时还要我们排些文艺节目配合形式去宣传.面对这纷纷扰扰的时局,单纯的我们还是怀着满腔热情投入了进去.喧闹中一个学期过去了,自己也搞不清到底学了什么东西,心想下个学期总会好点吧.

  第二个学期开始了,学校把我们又重新分了一次班,这个班就全是六六届的,我又成了二连六排的学生了.发新书的那天,我非常高兴,望着桌上那厚厚的课本,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短暂的学习时光.但是接踵而来的还是走出课堂,去学工,学农,学军.下午的课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后面挖防空洞.我最喜欢的英语课就只学会了喊毛主席万岁和唱东方红,数学只能解到二元一次方程.以至到后来再去读书时,摸底考试的成绩使我羞愧不已.(未完).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7/8/11 18:49:17

--  
我也是三连九排的?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11 21:01:46

--  
  在中学学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文化知识虽然没有学到多少,初涉社会的我 ,却在这里品尝了世态的炎凉和人间的温暖.文革中由于我父亲的问题,使我们几姊妹饱受人们的歧视,无法选择的出身,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进入中学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原以为能摆脱那些噩梦,哪知道刚入学就遇到了一件令我难过的事.记得刚入学不久,班上要选班干部,我们的班主任袁老师是一个很和蔼的男老师,他把班上几个主要的班干部的名字宣布了以后,说到文艺委员时,我听到他提到了我的名字,我当时很惊讶,又有点兴奋和紧张.我抬起头来看着袁老师,只见他面带难色,眼睛看着地上说:"由于你父亲单位写来的材料,说他的问题还没解决,所以你不能担任班干部,但是班上的文艺还是请你负责,我们就请你当聘请的文艺委员吧".我当时真的没弄懂聘请和正式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知道那个阴魂不散的噩梦,又来到了我身边.袁老师在征求我的意见,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渐渐低下头,心中没了一丝高兴.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11 21:54:36

--  
  我相信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没有人会不喜欢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一个孩子不盼望过年过节的.那时候的我,就最怕星期六.星期天的到来.最不喜欢过年过节.因为我好怕看到宿舍里的同学们早早地高兴地收拾这收拾那,相邀着结伴一起回家去.到了这两天,宿舍里的同学都回家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寝室里没有地方可去.我经常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马路上走着.这时候班上有几个女同学对我非常关心,尽她们的能力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她们的友情,温暖了我孤独的心,使我终身难忘.朱是我在班上玩得最好的同学,到了周末,朱就经常来邀我到她家去玩,在她家吃饭,睡觉,就象在自己家一样.曾记得,晚上荣湾镇的小街上,经常有我们散步的足迹,湘江堤畔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倩影.还有陈,有罗,是这些好同学的友谊,伴我渡过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8/11 22:10:03

--  

读了楼主的文章,像是撞击了我的心!让我叫你一声姐姐!

你是六六届小学毕业生,我是六八届的,我小你两岁,所以我应该叫你姐姐.

我们有几乎相同的中学时代!如果我没猜错,你父母应该是省湘剧院工作,或者是省戏校的老师?

我和你一样,我也被迫留在长沙念中学,我在十二中,我们都不愿过那孤独的星期天!

我那时才14岁,面对世俗的社会,那个苦,可能只有你我才有切身体会!

我写了一篇文章,好像题目是"告别父母",发在靖县栏目中.后来我改了题名,"再见了妈妈",收入了即将印行的《靖县知青文集》。出版后我一定送你一册。

我把自己的中学时代的经历写成了文字。因为与知青无关,我也就没有发表出来。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8/11 22:28:35

--  
离别父母

1969年夏,我在靖县度暑假。快开学了,我得回长沙继续自己的学业。母亲为我打点行装,离别的那天姐姐也赶来为我送行。父亲、母亲、姐姐一同送我到了县城。那个年代,知青都设法搭乘便车,节省路费。我们在县城遇到长沙知青张乐夫。他人缘好,关系多,说是到安江就能找到便车。母亲把我托付给他,请他带我返回长沙,路上有人照顾。下午,父亲、母亲、姐姐离开县城,我送他们一程。夕阳下,瑟瑟秋风有一丝凉意。到了该分手的时候了,我独自一人站在通往铺口公社公路的零公里里程碑旁边的山包上,默默地望着渐行渐远的亲人,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暮霭之中……


张乐夫领我沿着朝太阳坪方向的公路走5里路,来到一个知青点过夜。这里有6位知青,三男三女,好像是一中的学生。我记得知青的房子在公路的左边(西侧),门前有一眼水井。可惜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知青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不感到寂寞。第二天一早,我们赶班车,中午时分到达安江。张乐夫带我到一家汽车保养厂找到他一位附中的同学,张的那位同学长得帅气,身高170米左右,是位篮球高手。他的名字叫魏觉。他很热心地帮我们找到第二天去邵阳的便车。我们在安江汽车保养厂宿舍过夜。早上起床后我和张分乘两辆去邵阳的卡车。我所乘坐的这辆车先行出发,于下午三点到达邵阳。我背负着行李急匆匆地赶往火车站。当我走进车站时,若大的候车室空无一人,我朝月台方向瞧去一列火车正徐徐启动。来晚了一步,我没赶上当日回长沙的火车。心情十分懊恼,瘫坐在候车室的长椅上发愣。我得在邵阳住一夜,等到次日上午才有开往长沙的火车。车站服务员撵我出去,他们要搞卫生。我慢慢地从椅子上站立起来,拎着行李走出候车室,在车站对面找到一家国营旅社住下来。

夜幕降临,独自一人,目无方向,踯躅街头,一股难名状的思亲情绪袭上心头。初次尝到流落异乡举目无亲的滋味。

前天与家人分别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当时不能体谅她的心。眼下孤身一人,回想母亲的话,真是字字是情,句句是爱。越想心里越难受,心乱如麻,“剪不断,理还乱”。我走到郊野,再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眼泪汩汩流出。进而放声痛哭起来,用以宣泄密自己的思亲之情。

回到旅社,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横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返回靖县,投入父母的怀中,在他们的羽翼下生活,享受亲人的关爱。这意味着辍学,当一名知青。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去长沙。在动乱岁月,长沙对我而言是一座充满歧视、冷漠、没有爱的城市。为了完成学业,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保住全家在长沙的落足点,我毅然选择了后者。我告诫自己:不能犹豫,不容彷徨,不得退缩,只能朝前走!理清了思绪,抱定了去长沙的决心,心情反而平静下来。

第二天早上在邵阳火车站见到了张乐夫,我们登上了去长沙的列车。列车到达长沙后,我先到邮局给家人发一封电报,电文仅两字:“安抵”。

一封给家人报平安的电报,象征着我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独立生活。这年我14岁。

那块通向铺口零公里里程碑是我生命的拐点。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8/11 22:35:51

--  
楚人朋友:你好!很高兴看到你的回帖,你也是文艺界的子弟吗?当时我母亲是省京剧团的,父亲是省艺校的.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现在想起来心中都隐隐作痛.欢迎你常到这里来玩,我也会去靖县拜读你的大作.


--  作者:黑老怪
--  发布时间:2007/8/11 22:42:04

--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