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分享]漫说朋友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32586)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7/9 11:16:36 -- [分享]漫说朋友 【望海·散文】漫说朋友(二)(社团推荐)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并不常相厮守,浓郁的友情看上去反而十分清淡。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谋面,一朝相会两人的心灵便立即对接上,无须任何寒暄与过渡,双方就能融为一体……纠缠在你身边并且需要小心呵护的友情,往往十分脆弱。最珍贵的友情又总是像北极星那样,永恒而又遥远。 想想也是,鄙人有个多年的朋友,是那种特铁的哥们,他在公社(1958——1982年对乡镇的称呼)干教研组长,管理公社所有联中、小学,我在某联中干负责人(那时取消了校长称呼),后来又到了社中(当时公社高中)任教,与他为邻。再后来彼此都离开了故乡那所教育单位。可不论何时见面,好似心灵合在一个人身上,根本不用“吊根墨线说话”,那种默契似乎是天生的一般。 再譬如多年没见面的几位同学亦是如此。记得前年到临朐、青州,那种同学间的随意和不谋而合简直让我激动不已。 经常在一起的同事、文友,反而吐露不出知心话,大家小心翼翼,惟恐说错一句话。这样处心积虑维护着的友情简直脆弱得像一根粉丝。 网友也不例外,特别是那些小鸡肚肠的人,对你有需求的人,一不小心,侍奉不迭,必然对你耿耿于怀,立马给你个脸色瞧瞧,可你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自己觉得正大光明,没欠他的,人家却骤起疑心,让你坐起冷板凳来,纵然觉得一肚子冤屈,又找谁诉去? 两年来上网,倒是结识了不少诚挚的朋友,他们从不因为你性格直爽而轻蔑,也不因为你说了几句有口无心的话而恼怒,更不因为你一时没打发他满足而嫉恨。但,有的人就不行,一旦不合他的意,没准会迅速疏远你甚至找个把柄诬陷你。其实,此等一心里想用“名缰利锁”束缚你的朋友,没有倒睡得安稳。 据某报载,前些年,北京某商场推出“距离式服务”,当顾客不需要时,售货员尽量避免同顾客目光直接接触,给顾客以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这种“距离式服务”反而给顾客一种信任感,真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故乡有座方山,从山底距离我老家五里路,观山看景,历历在目;若到了山底下,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拉开距离,反而“隔岸观火远愈清”。交朋友亦如此也。 现在盛行一种“感情投资”之类的理论,不少人靠酒肉金钱交友,实在不足取。因为用金钱培养出来的友谊大都很难长久,更难成为推心置腹的挚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重要的是付出挚情的爱。” 当然,必要的“投资”也不能绝然排除。比如朋友相聚,到了吃饭时间,主动做东撮上一顿饭,都是正常的,那种吝啬鬼永远不舍得“投资”,他也永远不会赢得朋友。 再比如网上交友,近来感触良多。有的人十分傲慢,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把别人的友好看作巴结,绝不付出半点酬报,那种吝啬劲儿真让人目瞪口呆。即使你有出众的才华,也不值得用“物稀为贵”法则衡量自己进而轻慢他人吧?古语说得好:“牲口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可他(或她)偏偏要当那不值钱的货,还自鸣得意。此举窃为吾所不取也! 有的人闻风而动、前倨后恭,好似苏秦、刘邦之嫂;还有的人前恭后倨,当他(或她)看到你的地位不如他时,便一反常态,此两种人鼠目寸光、以物取人,皆不可交也! 有的人不管是非曲直,“有奶便是娘”,完全是“风派人物”行径。须知,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荣衰亦文友之常事,许多人喜胜而厌败、扬荣而抑衰、褒得宠而贬落魄,焉知落魄之人无发迹之兆也?前些年,当地有个文友被陷害而落难,我不过与其新交,但佩服他的刚烈正直,几次约文友去探望,没想到他们都拒绝了,令我深感人间绝情寡义、世道炎凉。 有的人心浮气躁,完全不懂交友之道,是属于缺乏修养的那类。试想,你以前没与人家有任何往来,现在既然到了人家博客上,不评论,不留言,迫不及待就与人家交朋友,此后扬长而去,来个“脚打锣不见面”,何必浪费别人的感情呢?还有的人更可笑,鄙人就遇见过,他提出“加为好友”,不忍扫其兴,已然许多时日了,突然留言“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回答:“公告上有呢!”此人才恍然大悟。 进到某博友小家,看到他有则公告,把“加为好友”、“递送纸条”的功能封闭了。鄙人很理解也很同意这种作法。新浪网添加了这些功能,无疑地加快了博友的交流,但也日益妨碍与搅扰了很多人的正常工作。你想,那“纸条”老在那里戳着,不理睬不行;可有人就利用了这一功能,老用“纸条”与你打交道,让你苦笑不得。鄙人不会绵里藏针,免不了直言相告,把人家惹恼了也是有的。 还有的博友一个劲的给别人留言,让你今天去评论他的文章明天又去为他捧场,我就纳闷:既然你已经到人家博客来了,为何不给别人评论一下?只知道索取,不晓得回报,连最起码的礼尚往来都不懂,你把别人当作了傻瓜,就自己聪明?其实,人类之间的“聪明”相差无几,只不过有的人狡猾一点有的人厚道一点而已。古人有句:“在一,在二,不能在三在四”的话,就是专门对那种任性自为、极端自私的人讲的。 我不止一次在博客郑重表示:我反对那些只留言不评论的人,因为留言的功利性大一点,而评论的酬报性大一点。当然,我不是反对留言,而是反对一味的留言。此种人说穿了,是吝惜自己的时间,试想,评论最起码得读别人的文章吧,若不读难以评论,留言就省了时间。鄙人到博友的博客以评论为主,其次才是留言。我不知这样做是否妥当,但我是这么认为的。 鄙人有个原则。先处理评论,后处理留言。试想,光评论我还回访不完,没工夫到那些邀请的人那里去。 因为我还有个原则,凡是给敝文评论的,一般是回报两篇,所以时间特别紧张。不解的是好多人第一次登门,便吆吆喝喝,叫你去给他评论。难道你就是这么学习礼仪的吗?你把别人看做你的奴仆了吗? 至于在网站“榕树下”感受更深,太多太多的青年人索取有余,酬报不足,甚至根本不知道起码的待人接物的道理。不赘言。 看来,世间万物,都有一个相辅相成的道理。交网友也不例外。 某报上有句话:“使自己强大起来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增加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等;另一种是增加自己的朋友,特别是增加那些有知识、能力的朋友。前者通过自身力量的增长导致自己强大,后者通过借用周围人的力量使自己强大。一般地讲,强者更注重前一种,弱者更喜欢后一种,而智者两种方式都善长。”可见,交朋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结交那些有知识的朋友。 第一篇《漫说朋友》里,我已讲到了王守纪,那是与我交往多年的有知识的朋友,可惜他已驾鹤西去…… 鄙人还在一篇文章里讲过陈炳熙、穆陶、刘保富三位先生的事,我写道:“什么是名家?什么是学者?什么是良师?学识渊博而虚怀若谷,闻名遐迩而平易近人,谈吐文雅而不矫情,甘愿做铺路石而不匿影藏形,诲人不倦而不喜形于色,融会贯通而不管窥蠡测,鞭辟入里而不敷衍圆滑,超凡入圣而不固步自封,待人真诚而不求繁文缛节,宽容大度而不强人所难,有求必应而不超然物外,德高望重而不作威作福。此谓之名家、学者、良师也。”此文发表后收进了我的散文集《月下小品》。而这些名家、学者、良师成了我的挚友,真的是不枉此生。 还有些从未谋面的良师益友,诸如北京的丁国成、刘锡诚等大家,我不敢冒昧称他们朋友,因为他们是老前辈,不过从与他们的电话交谈和书信交往中,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从他们的著作里,我看到了高尚的文德,从他们的的主张里,我找到了慰藉,从他们的极其平易近人的一封封书信中,我受益匪浅。 去年上网以来,尤其在“榕树下”结识了不少朋友,比如《逐梦。中原》、《望海文学》、《雀之巢》、《天地红尘》、《墨淡如黛》、《丁香文学》、《那些花儿》等社团的社长、执行社长、主编、编辑、评论员,他们的学识让我由衷地钦服。还有许多编辑小弟弟小妹妹,令我感到了网络的温暖,对我在榕树的发展给予了或多或少的帮助,他们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厚重的品格对我影响颇大。 因为榕树下朋友众多,不好举例,惟恐挂一漏万,反倒有悖初衷。 最感激的是那个一直以“学生”匿名光临鄙人博客的朋友。我之所以称她为朋友,是因为我是历史教师,没给她授过课,她知道我的博客是读了我在当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从此便始终关注着我的博客。经多次打听,才知道了她的情况,让我非常吃惊于一个理科学生的文学功力,更吃惊于她的处境,她没有电脑,甚至没有手机,完全是挤出时间到我的博客,对于这种情谊,谁说这不是真正的朋友?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7/9 11:23:52 -- 刘福新是榕树下享有盛誉作者,也是灯火相契文友,转此文大家参阅。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7/9 14:42:22 -- 君子之交淡于水 ! 现在说法白开水是第一饮料! 有友如此 灯火不要买油灯火亦永不熄了!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7/10 0:56:00 -- 乡音姐好。最高兴是这2年在湖知和老三届认识了乡音姐等热心朋友。我加入呆兄主持的这个栏目,主要也靠一些新老朋友串门,因为比起我转帖文章的那文学社团,每日精选散文、诗歌、小说十余篇,文章点击率数百人次,确实冷僻多了。 轶事只有“淡如水”的白开水,过路君子口渴了就饮一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