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陈年旧货:探访“马来亚革命之声”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22813)

--  作者:元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37:18

--  陈年旧货:探访“马来亚革命之声”

(2002年10月19日)

  上周在大坛上看到转贴的介绍“马来亚革命之声”的贴子,回想起青少年时代无线电制作时常常听到这个电台的广播。七十年代曾经在宁乡打工,那时就听到过传闻电台隐藏在宁乡的山区,当时宁乡的朋友挖苦别人的收音机灵敏度低就说:“他那收音机只能收到‘马来亚革命之声’的广播。”

  周五桑叶来长沙,早就知道他对于文革遗迹很有兴趣,来长之前和他约好周六前往探访。找了一位有车而且爱好旅游的老同学,邀上酷爱旅游的小同乡小天心,周六上午启程前往寻找“革命之声”。

  老同学驾驶一辆银灰色的奥迪,四个人四台相机,俨然一个小型采访团。根据贴子上的介绍,从衡龙桥转入简易公路,那儿高速公路没有出口,于是我们走原来的长宁公路前往宁乡。天阴,下着蒙蒙细雨,老同学开车谨慎,车速不高,一路上桑叶还是老习惯,注意着路旁的标语口号,不时找出一些笑料。大约一个小时,经过宁乡进入益阳地界就到达第一个目标——衡龙桥镇。

  车到衡龙桥,这是一个普普通通毫无特色的小镇,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决定下车找人问路。路口西北角有个修锁配钥匙的摊点,一位光头老人戴着眼睛在忙活着什么,我下车找他询问去岳家桥从哪条路走。老人放下手里的活计,反问我们要找什么地方,我告诉他我们要去六九一水库,问他是否知道那儿原来有个电台。看来当地人对电台非常熟悉,老人说:你们找那个马来亚电台?不要到岳家桥,从往南的那个路口进去两三公里,往西有条简易公路通往电台。谢过老人后我回到车上,老人点燃我给他的香烟,带上眼镜继续工作,我们继续驱车上路。

  进路口大约超过了两公里有条往西的小路,路口有个卖肉的摊担,我探出车窗问他六九一水库。卖肉的汉子猥亵地嘲笑:去那地方干嘛?那地方又冒得妹子耍。看来三陪之风甚烈,连这乡村小镇也不能幸免,不过他接着还是告诉我们从前面那条路拐弯。开始我还怀疑老人说的两三公里是否准确,从大路到简易公路的路口正好三公里,看来老人的里程概念还非常精确。

  简易公路年久失修,路面已是坑坑洼洼,不过从路面露出的渣石看得出来当年还是一条正规铺造的路。奥迪在这种路面行驶失去了威风,底盘太低,只能慢慢择路而行。途中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公路到头就是电台,果然如此,公路一直通往电台的卫门,这段简易公路整整六公里。

  看到大门了,我们都下车开始拍照,电台的建筑隐藏在山林之中,只有两层的楼房,不到附近根本就看不出来。大门洞开,院内杂草丛生,看不到半个人影,只有门内的警卫室和院内残缺的华灯能看出昔日的森严与气派,六十年代在省城都很难见到这做工精细的华灯。



--  作者:元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38:47

--  

  走进院内不远,右边一栋两层楼房,我们进去察看,想着也许能看到一点过去的痕迹。人去楼空,房门也大都已被拆除,地上一层落叶,但墙壁上空空如也,找不到任何字迹与纸片。桑叶解释说这一定是当年警卫部队的营房,部队调防的规定必须是墙面清空,我们进来的是第一道门,里面应该还有二道或者三道门。

  路的右边有好几栋类似的建筑,绕过桑叶所说的营房,后面又是一栋结构基本相同的两层楼房,不同之处是前面围了一个简易的栅栏。看到我们走近,一条大黑狗不友善地狂吠起来,幸亏拴着一根铁链,还不至于造成实质性的威胁。看来这儿有人居住,冲着这大黑狗我们也不得不打消察看的念头,但诺大的一栋房屋没却没发现人迹。

  后面还有一栋平房,挂着一块“四方山庄筹建处”的牌子,同样也是冷冷清清。虽有狗吠,筹建处没人出来看个究竟,我们也有意避开没有走近,免得有人问长问短。

  路的左边有一个看似简陋的建筑,两扇双开门,好像是存放什么粗笨东西用的房子。走上前去,其中有一扇门没上锁,打开一看里边是一个大油罐,原来是一个油库。路边有一条沟,有点象汽车修理厂的维修沟道,但是敞在露天下,还比较长,不知是否还有什么特殊用途。

  左边坡上也有独立的两栋平房,通往平房的几级阶梯已被杂草封闭,看来也是无人区。我们走了上去,如果不是一片荒芜,当年这儿还是一个环境优雅的所在。看来象是办公的场所,桑叶说这儿可能是台长的办公室,从外墙看可能筹建处已经进行了简单的清理装修。那贴子上所说的第一次探访有所失实,墙面上已经有先行者留下了痕迹,看来是些年轻人,留下了一些“爱老虎油”,还有一个遥远的约定。

  我们看到了二道门,进来后一直没人来打扰我们,如入无人之境。桑叶原来的专业是无线电,对电台的布局比较熟悉,他告诉我们二道门外一般是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和我们看到和推测的正好吻合。走近二道门,路边的一群鸭子显示了这儿还是有人居住,看来还生活得悠哉游哉。

  

  我们沿路走进了二道门,现在看来只留下了象征性的两个门柱,但进门后同样有一个警卫室,如此看来当年应该也有铁门和围墙。进门后看到的建筑有所不同,二道门内是电台的技术部和制作部,桑叶如是说,一路上桑叶介绍了他所听到的一些情况。

  朋友们一定还记得内迁三线,很多军工科研单位迁到了偏僻山区。当时伟大领袖认为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肯定要对社会主义中国发起进攻,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必须把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迁到大山沟里隐藏起来。六十年代初还有个时髦名词——战备基地,很多单位都有一个基地,打起仗来就可以往那儿撤退,包括我们当时读书的中学都有基地,后来也称为分校。据说这儿就是当年全民备战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战备台,万一战争爆发北京的电台遭到破坏,这儿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喉舌。听到这儿不由得“肃然起敬”,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建筑显得简陋,桑叶说当年这儿的规模格局应该是超过至少是等同于一个地方省台。

  到了中国政府把自己视为世界革命中心的年代,我们的伟大领袖开始奉行伟大的国际主义,其中的具体实施就是向第三世界输出革命。支持反政府的马来亚共产党,在中国内地建立一个“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这大概也算得上当年的壮举之一。于是乎这个本来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战备基地改变了身份,作为一份厚礼送给了“兄弟”党(当年的专用名词,小小的一个阿尔巴尼亚,也有“同志加兄弟”的殊荣)。据说当年马共总书记陈平曾经把这儿作为马共总部长期居住,寻找当年的蛛丝马迹也是我们探访的目的之一。

  我们找到了贴子上介绍的锅炉房,里边有两台大锅炉,其中的一台从旁边并列的十来根有保温层的管道可以看出来是一台供暖锅炉。在长沙地区六十年代供暖锅炉时非常罕见的,还记得在七十年代都是以长江为界,只有长江以北地区才能按有关文件配置供暖锅炉。长沙这地方冬天的气温也很低,加上湿度大更显得寒冷,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度差别不大,所以当年北方的朋友们冬天来长沙出差往往都冻得够呛。

  锅炉房的地面有一堆稻谷,大概是居住在这儿的农民看中了这房间的高大宽敞,阴雨天利用它来晾干谷物。锅炉房后面的工作间有几台鼓风机,房顶已是千疮百孔,平时肯定是无人问津,房梁上悬挂着蜘蛛网,锈断的烟道里积着厚厚一层煤烟。

  从锅炉房出来,紧挨着的一栋有间房子敞开着大门,里边推着很多杂物,这儿又成为我们探访的目标。房间里有一些破旧的办公桌,侧面都印有一个同样的徽记,我们用相机拍了下来。回来后从照片上我才看出来那个徽记是由“691”组成的,原来“691”是电台的代号,691水库也是由电台而得名。在墙角我们还发现了两台装置,从两个带护套的入口看来象是装卸胶卷的暗箱。按理说电台是不需要这个设备的,如果是两个暗箱,引起我的联想,是不是这儿当年还有一个马共的印刷厂?这个就只能留待将来考证了。不过它表面的油漆是白色,一般暗箱常常漆成黑色,上面的一截有什么作用?有点象观察胶片的灯箱,也可能是一个两种功能的组合体。门边堆着一摊杂乱的垃圾,有一大堆拳头大小的棉球,里边有很多直径约三十毫米的薄薄的塑料圈。这是什么玩意儿?我们又停下脚步观察一番,最后还是桑叶发表高见,认为这是当年舍不得丢弃的精密零件的防震包装物,大家也一致认同。继续往前走,我们又看到了车库,可以停四台车,这儿也变成了农人的工作间,装了一台好像是搅拌什么的简易器具。


--  作者:元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40:42

--  

  我们发现对面坡上有一个被围墙封闭的小天地,树丛中隐现出红色的建筑外墙,从进入这儿所看到的红色平房都显得档次高一些。我推测可能是那后来的主人有过一番开发的设想着意加以区别,如果不是沿用原来的风格,我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举措。我的设想基于三十多年前的战备思维,应该不会把隐蔽在这荒山村野的电台建筑装饰为醒目的红色。围墙的一角有一张小门,里面的坡上有一个岗亭,由此看来这儿一定是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小门进入后是一个阶梯,阶梯上面就是岗亭,走近一看,此处建筑明显有着与其他建筑不同档次的感觉。院子里栽种着广玉兰,在杂草丛生中仍显出当年的华贵,建筑材料与施工也看得出来用工精细。房子从一个大门进入,里面又组成一个四合院的风格(用词不一定准确),前后之间有内廊连接,内廊的窗格虽然不是精雕细琢,也看得出来做工精细。我想可能是当年把建筑雕刻视为小资意识,这儿的建筑也不能例外,至少在表面不能特殊,其实室内的装修已经可以看出主人的地位特殊。

  前后房间都是木质地板与裙墙,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地板和裙墙却毫无裂缝,油漆也基本保持完好,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做工精细。房间的窗前有一处凹进的墙面,这是以前管道暖气的标准设置,墙面贴有瓷砖,在六十年代算得上是豪华装修了。大部分的房间都有壁橱式的大衣柜,这种结构曾经在民国保留下来的公馆中看到过,既是公馆,当年居住的都是大户人家,这儿居住的人必定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户人家”。

  从房间的装修和设施可以看出居住在这儿的人与众不同,前后房间一眼就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后面的房间肯定是当时的主人,当然这个主人可能只是局限于这个小小的范围。从何而说呢?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屋的卫生间。后排房屋的卫生间配置的是坐便器与浴盆,不过浴盆已被盗,坐便器已被砸烂,卫生间内一片狼藉。仅凭这点在当年就可以称得上奢华,不用说主人必定有一定的身份,看来当年马共总书记曾经在此居住的传言应该不是谣言。前排的卫生间是一般的蹲厕,虽然档次显得低一点,不过抽水式的厕所当年也是一般家庭不敢想象的,看来这儿是马共总书记随从的住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感觉遗憾的是所看到的这些还只能推测,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能说明这儿就是马共当年的总部,后来细心的桑叶又有所发现。桑叶要我注意看看墙面的电源插座,这一看就发现蹊跷了,那房间里安装的插座都是单相三线扁插座,和现在通用的一样。这种电器标准我国是在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直到九十年代后才逐步过渡到通用。我们仔细观察了那些插座,从有些面板上“葵花朵朵向太阳”的图案可以看出来肯定是文革年代的产品。在那个年代安装这种插座,说明这儿的主人使用的是国外的电器,革命者四海为家,想不到还会丢不开用习惯的国外电器。桑叶说马来西亚一直就采用这种标准,看来当年中国的革命者比那小小的马来西亚人日子过的清贫,所以马共党人虽然接受了兄弟党的庇护,但是还忘不了带来本土的电器和自己的生活习惯。(纯属推测,有待考证。)看来标榜为革命者的马共党人在享受方面还是不甘人后。也许可以说造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反动阶级可以享受革命者自然也可以享受,想起阿Q的一句名言:和尚摸得,俺就摸不得?(大意)提着脑袋过日子,享受一点也许是理所当然?

  有一点很难理解,当年文革中高呼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似乎那些享有特权的寄生虫都已被打倒还踏上一只脚。然而从所看到的国产专供进口家电使用的插座这件小事上,可以推测在那种年代仍有部分人可以享受一种特权。干了几十年的技术工作,深知小批量投产的产品是赔本生意,看来这种产品也是以政治任务的名义来完成的,不可能有什么成本核算。如果说是出口产品,那种葵花向阳的图案老外大概也很难接受,基本上可以否定这种可能。也不想再往深入探讨,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节小节的区别,思想上必须是坚定的马列主义,生活上享受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这个只能圈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一般老百姓也不可能了解到这些内情。打住打住,看来俺还有点文革残余,一件小事,何必上纲上线?

  至此,我们的探访已完成了大部分,当年的疑问也基本揭晓,马共总部的传言应该已经可以确定。电台当地人都知道肯定已是事实,余下的只是亲眼看看那些设施,沿着小路看过去,树丛里虽然还隐现出一些房屋,但我们已经感觉到快要走到头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元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43:48

--  
印象中后面还应该有一段,一时找不到,看看以后能否从电脑中找出来。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7/3/30 13:54:10

--  
不得了,元宵咯样好的文章字写得咪咪子大,要我禾是看罗,图片也舍不得放大点,是怕别咯盗哒你的版罗!
--  作者:元宵
--  发布时间:2007/3/30 14:03:42

--  

连不要你来讲咧,冒看到你的就把字改嘎达。

发现自己有蛮马虎,一锅端过来看不到大图就以为别个搞错哒,再试试看,有可能可以修改。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3/31 7:52:22

--  
早几年读过《帝国斜阳》,对马共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读《帝国斜阳》得到的印象是:马共问题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华人与马来人矛盾的因素。早几年到马来西亚旅游时也感觉到,马共虽被打垮,但马共的活动使马来人掌权的政府不得不考虑华人的利益……。另外,马来西亚是个发展前景十分好的比中国富得多的国家。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华人去那里谋生。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3/31 22:04:35

--  

蛮有意思的寻访,收藏了.希望能找到结尾部分.

90年代去马来西亚游玩,就感到华人在那里的参政意思强于其他国家的华人,所以华侨的地位优于其他地方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 15:43:25

--  

原青园宾馆里边有个小园,据说也是东南亚哪个国家的革命领导人住过,你们去打探过没有?


--  作者:晓峰
--  发布时间:2007/4/3 19:23:18

--  
青园宾馆里边住的是越南人。具体是哪个领导人就搞不清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