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摄影沙龙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5) ---- [原创]今日镜头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5&id=15833) |
| -- 作者:大千 -- 发布时间:2007/1/7 0:43:29 -- [原创]今日镜头 今日暖阳高照,本不打算出门,但下午三点多还是奔了出去。拍了些片片,因时间关系也没打算发,但刚看到淡泊人生的一组片片竟然在题材上很多和我下午拍的如此近似,心里大为惊异,她拍的衫树,廊桥,枯荷,杨柳,湖面……我也都拍了,都是没有计划见什么拍什么,其中杨柳的取景方式都几乎一样。当然我还拍了些人物的抓拍练习,偷拍的也不少,也有个别以前就拍过的景物……赶紧做做后期,发上来赶个新闻稿,与淡泊人生一道凑个热闹吧。图是按拍摄时间循序排列,地点我想大家一看能够知道了。请指正! 1,
2,
3,
4,
5,
6,
|
| -- 作者:大千 -- 发布时间:2007/1/7 0:54:02 -- 7,
8,
9,
10,
11,
12,
13,
14,
小标题来不及想了,有些图如果发小图压缩了细节损失很大,所以还是发的640X480的了。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1/7 2:05:41 -- 友情读帖学习来... |
| -- 作者:淡泊人生 -- 发布时间:2007/1/7 11:41:21 -- 大千老师好!你是说我有进步哒啰。 ![]() ![]()
|
|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1/7 20:12:17 -- 千先生:第一张图片我很喜欢,而且爱上它了!仔细读了几遍。原因如下:我看到瑟瑟秋风之后的它,在等待和接受严寒的考验。更看到来年的春风扬柳万干条的阿娜多姿的倩影。树技干互有顾盼,俨如兄弟姐妹、牵手到老的忼丽。那密不容针,疏可跑马的技条顿觉使抅图既完整又通透,绝没有闭塞压抑感。有的是意境!哈哈!我又是在用中国画理论来欣赏您的佳作了!惭愧! |
| -- 作者:大千 -- 发布时间:2007/1/8 0:29:52 -- 淡泊人生好!呵呵, 我说你同一天内寻找到的主题有很多跟我一样,是感觉很惊奇。构图和精练主题等再斟酌些也许就更好了。有几幅图用了大片的惨白天空……应该避免掉才好。 安乡农夫君好,谢谢你对《冬枝》的喜欢与诠释!那个树我拍过多次,就为了那与众不同的枝节,周围的树枝干扰比较大,否则还不会只是这个样子。再发一幅去年对它拍的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吗?
|
|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1/8 22:41:17 -- 大千先生:您好! 农夫之浅见,烦您回帖。我等幸甚!与同室好友讨论一番,仔细比对未敢定论。鱼与熊掌岂能兼得!结果打个平局。但我对第1图片仍情有独钟,为什么?苐2图,您在寻找视觉中心,充分的利用了传统的三分法原则,突出了主题。把主题放在视平线和垂直线交叉点上,俗称“甜蜜点”里。循规蹈矩不能说差错,但树与树顾盼少了,更尤如有了主题使其他陪衬造型反而不美,缺少对话和语言。您的苐1图冲破传统的三分法观念,欣赏后有回味。试想把两张图片放大后,放置于您的茶室或客厅电视墙上。(整个墙面)效果会怎么样?我肯定喜欢第1张,当然喜欢第2图也不会是少数。 先生您认为呢?农夫是一个似懂非懂,妄吐狂言的门外汉,望见谅!前段发了点图,也听取了不少意见和教导。目前也在接受书本知识,看一看沙龙,您的图片读后有一点冲动,所以跟贴瞎说起来,甚歉!另外手中的“数傻”怎么看都不顺眼。准备年前换单反正在考虑佳能或尼康。到时候再上点图,请您和其他版主斧正。谢谢! |
| -- 作者:云中牛 -- 发布时间:2007/1/9 0:14:43 -- 大千老师:我也是最喜欢第一张照片。对摄影我连“门外汉”的级别都没达到,完全是凭感觉,怎么就赋予这落了叶的树干和枝丫如此强的生命力呢?特别是这永恒的黑白流行色,真不知是怎么拍出来的,太奇妙了。 另外第10张照片,总觉得似曾相识,那是有一次我和先生去烈士公园散步,我们从梦泽园旁边的那个小东门进去,沿着湖边的小路信步走来,只见一个人拿着相机在拍照,他当时取景就是竹林下湖边的一对恋人,我和先生忍不住停下来看他拍照,心想这位摄影家真会生活,真懂得生活。大千老师,不会这么巧,那摄影家就是你吧?果真如此的话,我在湖知网的巧遇就太多了。 |
| -- 作者:大千 -- 发布时间:2007/1/9 14:45:07 -- 云中牛好!第一幅的场景我跟踪拍了两年,既两个冬天,也拍过它枝繁叶茂的时候,但它那仪表与枝态还是冬天来得万千!没什么特别的处理,就是原来的色彩,不过拍这样的细小枝条时注意欠暴光点好,否则细小的枝节就会“过”,在后期处理时不好办了……我也拍过其他的冬枝,但姿态都不如这个。 图10是7日下午大概4点多,如果不是这个时间就肯定不是我了。是不是我都没甚大关系,我拍这个图当时就另有个人也过来在我背后拍了吧?烈士公园里摄影的人多多哦。另,我不是什么“家”,也在实习和学习,只不过发烧温度高点而已?也许就是穷极无聊,大帽子带起来心里着实不舒服的…… |
| -- 作者:云中牛 -- 发布时间:2007/1/9 19:03:19 -- 大千老师:为了拍好一张照片,你竟然跟踪拍了两年,这种敬业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我总感叹湖知网上怎么这么多能人,我为什么总是技不如人,今天在你这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摄影家”这顶“大帽子”如果确实戴起来心里不舒服的话,就改成“摄影者”吧,当时我之所以想都没想,就写成了“摄影家”,是因为能拍出这样好的照片,在我心目中就是属于“家”的级别。 我也记不清那天是几号了,不过那天在湖边摄影的,的确不止一个人,我却只看了一个人拍摄,怕看久了打扰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