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论坛集萃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2) ---- [原创]读《仰望这样一种平凡》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2&id=49570) |
-- 作者:枫林过客 -- 发布时间:2007/12/13 1:12:55 -- [原创]读《仰望这样一种平凡》 读《仰望这样一种平凡》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可以乐此不疲地穷究着能给自己获得精神剌激和愉悦的娱乐因子,常常沉溺于那种天天都在发生的伪崇高伪感动而不自知;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金钱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在透支地消耗着自己的金钱和生命,仿佛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自己肢体的舒适和欲望的放纵,“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一类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极度膨胀——也许我太过悲哀,但当下有太多人的生存指导思想是如此。人生的含义果真如此浅薄?人生那种道德的淳朴和善良这些美好的东西果真令人不屑一顾?由文斗推荐乐闲所写的《仰望这样一种平凡》一文给了我们相反的答案。 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苦难所构成。我读过很多叙述普通人的故事,但这一次我仍然被《仰望这样—种平凡》所打动。在我的脑海中,所谓“留守知青”至今仍是一个弱势群体,也许这些众多的留守知青情况各各不同,但以我真实的想法,背井离乡的他(她)们还在率领着子孙们多少还在延续着自己过去的故事。我感叹于闵立宏多舛的人生,感动于她如何历经坎坷战胜挫折超越苦难,获得对人生真谛和生活意义的体认和顿悟,从而在健康的道德原则和生活哲学的指引下,开始平凡而积极的生活。作为读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想,这正是缘于一种这一代人都有过的一段感同身受的经历。而主人公闵立宏的一生似乎更是将苦难大包大揽于一身。她的婚姻、她的泣血人生,她的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让我想起一个人,即我在拙作《守望命运》中写到的那位华圹女知青李莉,在那样的年代里,竟然如此巧合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汇合在苦难二字上,这不能不说是当时时代的一种悲哀。 谈点有悖于众多跟帖网友的观点,虽说可能挨骂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读毕此文之后,虽不免为女主人公遭遇的命运扼腕叹息,腾升一种深切同情之心,却为文中所述的“幸福婚姻”感到某种疑惑:悲惨的命运反倒给闵立宏带来了一段美好的婚姻,这岂非歪打正着?我无意贬低作者赞美闵立宏当时传统的美德完全利他的牺牲精神,也无意否定“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她把爱心献给了比自己大十八岁的丈夫、献给了非亲生的儿子”以及这对不对称夫妻在今后的日子里建立起来的那种相濡以沐的亲情。要说的是,闵当时在自已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何以会作出如有悖世情的决定,一个有着相当文化的女高中生,显然,她对朦胧的“爱情对象”应该不是一位己经有个儿子而且大她十八岁的男人;显然,她毅然地来到这家徒四壁的生活环境来建立自己的婚姻生活是一种命运的使然,是一种人性压抑的无奈。我宁愿相信作者作这种淡化处理是对闵的道德善良克己利他的精神的一种赞美,然而,这种戏剧化的处理却遮蔽了苦难严酷的实质。明明展示的的是一段人生炼狱般的叙事,让我看到的却是奇异无比的海市蜃楼。 由炼狱而顿悟、升华继而获救—方能真正体现关于叙述苦难和道德的真正内在价值。 |
-- 作者:丘山傍渡 -- 发布时间:2007/12/13 8:45:03 -- 过客兄总是有过人之处哦.有同感. |
-- 作者:永明马灯 -- 发布时间:2007/12/13 10:24:44 -- 好文章,但文字过于华丽,我们这般大老粗读来有点费劲。茶座本是扯乱弹,聊天之地。知青群体整体文化素养并不高,还不能理解阳春白雪。茶座有些好文章过于华丽娇情,细琐繁长,读来费力耗时,适得其反。茶座莫办成曲高和寡的贵族沙龙。我们喜欢新凤霞式的大白话。枫林兄谢谢你的好文,几句外行话不会见怪吧。 |
-- 作者:乐闲 -- 发布时间:2007/12/15 14:31:48 -- 枫林过客朋友:才看到你这篇另发的跟帖,我已给你回过帖,现再跟一帖。 你的看法十分正确!我在《雁归来与闵立宏》一文中也谈到了闵立宏的婚姻。我认为“在那个扭曲人性的年月,在血统论的棒槌下,闵立宏似乎只有自我批评和自我革命的权利。她无形中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闵立宏除了情感(这情感又是那样令人称奇)因素外,不能不说是她的‘自我革命’让她作了这样的婚姻追求”。这是历史的婚姻,是喜是悲只有我们这代人才能理解!我之所以写出“海市楼的幸福”是基于闵立宏对我讲的:“我对他主要是出于同情,也有爱情。他对我确实好”“一般夫妻该有的幸福我可能没有,但一般夫妻没有的幸福我也许得到了。”这“该有的”,“没有的”,是种实在还是虚幻的幸福可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罢了。我只能为立宏姐祝福,尽管我的心在流泪! 还有,在了解立宏姐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是她那乐观豁达的心怀。她为全家人讲故事的故事最能体现她的心态,那种笑那种爱是绝对装不出来的! 有人提出“仰”文的主题是写闵立宏还是要提出个为什么?我说,你看了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只想说:我深深地敬佩闵立宏,敬佩她的吃大苦耐大劳,敬佩她的无私奉献,敬佩她的善良纯朴,敬佩她的乐观豁达! 谢谢你的铮言! 乐闲 |
-- 作者:君山芦苇 -- 发布时间:2007/12/20 11:10:08 -- 以下是引用永明马灯在2007-12-13 10:24:44的发言: 好文章,但文字过于华丽,我们这般大老粗读来有点费劲。茶座本是扯乱弹,聊天之地。知青群体整体文化素养并不高,还不能理解阳春白雪。茶座有些好文章过于华丽娇情,细琐繁长,读来费力耗时,适得其反。茶座莫办成曲高和寡的贵族沙龙。我们喜欢新凤霞式的大白话。枫林兄谢谢你的好文,几句外行话不会见怪吧。楼上这位永明仁兄说的有些欠妥。 1。过客兄的这篇评论文章非常精辟,不仅从道德原则和生活哲学的层面上分析与肯定了闵立宏的感人精神,而且从人性角度对其婚姻提出了质疑,其观点与文字都十分精辟。期望在茶座能更多地读到这样客观有水准的评论文章; 2。今天早已不是那个以没有文化为荣的年代了,我们这一代人曾是深受其害。那种开口闭口以“三担牛屎六箢箕”自我标榜,排斥、压制不同文化的遗风,不应还在我们的思维观念中作怪; 3。知青当初虽没读多少书,但很多的人通过努力都己不再是中学文化程度了,不应简单地断言“知青群体整体文化素养并不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品味,我们应求同存异,尊重知识,对于人家水平高的作品如感觉难以理解,应是知不足而奋起追赶。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人家只能写通俗文。 4。自古茶座也不是只有大老粗才能来坐的,有“扯乱弹,聊天”的,也有吟诗作赋,对酒当歌。百花竞开、不分雅俗,才能引来高朋满座。茶座也不应只搞成清一色的“下里巴人”的场所。 几句直话,永明仁兄同样也不会见怪吧? |
-- 作者:不知天命 -- 发布时间:2007/12/20 14:22:58 -- 以下是引用枫林过客在2007-12-13 1:12:55的发言: 显然,她毅然地来到这家徒四壁的生活环境来建立自己的婚姻生活是一种命运的使然,是一种人性压抑的无奈。我宁愿相信作者作这种淡化处理是对闵的道德善良克己利他的精神的一种赞美,然而,这种戏剧化的处理却遮蔽了苦难严酷的实质。明明展示的的是一段人生炼狱般的叙事,让我看到的却是奇异无比的海市蜃楼。 由炼狱而顿悟、升华继而获救—方能真正体现关于叙述苦难和道德的真正内在价值。 我觉得枫林兄以上这种说法更真实、更接近现实一些。是的,文章中的闵立宏更多的应该是追问(或诉说),如果,当沧桑岁月的磨砺已使她现在没有了追问(或诉说)欲望和兴趣,反而经常叙说幸福和心态平静时,她的境界已经有了一种非常人的超越。此时应让一切沉寂下来,不要扰动她。她需要的不是赞美,这一切于她已无意义,它能是一首歌吗?只能是一首无字的悲歌。 当然,我们要感谢作者乐闲和斗哥的转介,使我们看到了知青中还有一种更加压抑和无奈的深沉苦难。 |
-- 作者:上弦月 -- 发布时间:2007/12/20 15:00:52 -- 我很赞同不只天命兄的看法,闵立宏就如同我们一位在不幸时期无奈下嫁的姐妹,我们作为娘家兄弟或许一百个不赞同她当时的择婚。但事过境迁,我们只要她生活得好、安逸、平和就够了,甚至我们要努力相信她的幸福,努力理解她当时的想法。许多深刻的思想有时并不被简单的幸福所需要,反而会伤及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们好不容易得来的惬意,并且,有些梦境是无须醒的,因为那种别人做不来的梦就是一种超然了。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12/24 16:34:00 -- 花了半个月到广州、厦门等地游了一圈,呼朋唤友,无暇上网。回来后看得茶座这样热闹,昨日衬衣毛背心、今天毛裤棉衣这种温差带来的不适也几乎没有了。 文斗所推荐的乐闲的“闵”文虽然很长,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有三个感概:一是苦命的闵立宏那种吃苦的耐力,那种为人妻和当继母的善良与责任感,还有那种“到了那山唱那歌”的豁达与乐观令我敬佩。二是乐闲的同情心、友善心,还有那种为报道和推崇闵立宏所付出的良苦用心令我感动。三是为文斗慧眼识珠推荐此文和众网友热心跟帖并一致推举闵立宏为本年度湖知新闻人物而感到振奋。因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知青情结有多深。只要有这份情结在,我们的湖知网就会越来越受到知青朋友的珍爱。 我这是第一次拜读枫林过客先生的文章,果然非同凡响。 我说不出枫林先生那么精辟的话,但我对闵立宏有基本相同的看法。 在那个人性扭曲的年代,闵立宏是被“台属”帽子压在政治生活最底层的弱者,而陈学纯则是被三个孩子拖累得家陡四壁的经济生活最底层的弱者。人们被某一方面的痛苦折磨得实在无法忍受时,常常情愿去承受另一种痛苦来减轻再也无法忍受的己有的痛苦。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受着伤痛的人,往往更愿意和有着伤痛的人在一起相互慰籍,因为那会使人觉得更平等、更贴心。闵与陈的奇怪组合是不是有这些因素在内呢?我这只是一种揣测。 然而,不论闵是在什么思想支配之下毅然走进陈家的,有两点绝对不容置疑:其一、这桩婚姻是荒唐岁月所导演的一场悲剧。其二、它又是人性美所演绎的一幕喜剧。悲就悲在闵是以牺牲自己的追求、爱好等许多常人都不愿舍弃的东西去与陈结合的。而喜则喜在闵以超常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克己利他”精神拯救了一个苦难家庭,从而也体现了中国女性所特有的传统道德的价值。 不论怎么说,闵立宏是应当受到我们敬重的,正如不知天命兄所言,“她的境界已经使她有了一种非常人的超越。”也正因为如此,我也觉得最好“不要扰动她”,让她安享那份属于她的幸福和平静。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2/26 10:51:09 -- 以下是引用君山芦苇在2007-12-20 11:10:08的发言: 楼上这位永明仁兄说的有些欠妥。 1。过客兄的这篇评论文章非常精辟,不仅从道德原则和生活哲学的层面上分析与肯定了闵立宏的感人精神,而且从人性角度对其婚姻提出了质疑,其观点与文字都十分精辟。期望在茶座能更多地读到这样客观有水准的评论文章; 2。今天早已不是那个以没有文化为荣的年代了,我们这一代人曾是深受其害。那种开口闭口以“三担牛屎六箢箕”自我标榜,排斥、压制不同文化的遗风,不应还在我们的思维观念中作怪; 3。知青当初虽没读多少书,但很多的人通过努力都己不再是中学文化程度了,不应简单地断言“知青群体整体文化素养并不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品味,我们应求同存异,尊重知识,对于人家水平高的作品如感觉难以理解,应是知不足而奋起追赶。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人家只能写通俗文。 4。自古茶座也不是只有大老粗才能来坐的,有“扯乱弹,聊天”的,也有吟诗作赋,对酒当歌。百花竞开、不分雅俗,才能引来高朋满座。茶座也不应只搞成清一色的“下里巴人”的场所。 认同楼主直言,论坛百花争艳、不分雅俗,才能热闹非凡,知青本是受苦之人,这里是知青乐园,永明仁兄也很直爽,喜欢你这样的性格! |
-- 作者:潇湘子 -- 发布时间:2007/12/27 14:49:50 -- 以下是引用枫林过客在2007-12-13 1:12:55的发言: 读《仰望这样一种平凡》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可以乐此不疲地穷究着能给自己获得精神剌激和愉悦的娱乐因子,常常沉溺于那种天天都在发生的伪崇高伪感动而不自知;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金钱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在透支地消耗着自己的金钱和生命,仿佛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自己肢体的舒适和欲望的放纵,“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一类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极度膨胀——也许我太过悲哀,但当下有太多人的生存指导思想是如此。人生的含义果真如此浅薄?人生那种道德的淳朴和善良这些美好的东西果真令人不屑一顾?由文斗推荐乐闲所写的《仰望这样一种平凡》一文给了我们相反的答案。...... . 有悖于众多跟帖网友的观点,虽说可能挨骂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明明展示的的是一段人生炼狱般的叙事,让我看到的却是奇异无比的海市蜃楼。 由炼狱而顿悟、升华继而获救—方能真正体现关于叙述苦难和道德的真正内在价值。 看了枫林过客君的文章,很欣赏他阅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过我认为他文章的前部分,也经很好地回答了乐闲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之一:因为当今娱乐至死、物欲横流。 作者所依据的材料是多次自费采访主人公和与其有关的人与事所得,由惊讶到可信、由同情到可敬,即便在浓烈的情感支配下,我觉得作者并没有将这段炼狱般的境遇写成海市蜃楼,而是一个苦难的程度、苦难的时间超出一般人(那前妻就撂挑子自杀了)能忍受的,一家人相濡以沫的动人故事。作者有一个很好的比喻——闵立宏是那一家人的毛蜡烛,老她18岁的丈夫和孩子们也成了她的毛蜡烛。幸而这些微的温暖比卖火柴小女孩所得到的多一点,他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 我觉得作者赞扬的是她善良、诚挚、单纯的人品和人性,并没有说闵的全部事迹具有普世的可复制、可效仿的价值。是她个人出身的不可选择,引发社会的悲剧在先,她在蹉跎岁月中,尽微薄之力,演绎了她个人的正剧,挽救了一个家庭的悲剧。正象她来信中所说,尽为人妻与母的本分。作为知青,可能会觉得她当年的内心是不是太“贫瘠”了,怎么会那样就把自己的青春草草打发了呢?作为人,你又会觉得她的内心某些方面实在太丰盈了、太坚韧了,几十年的苦难磨砺,没有折旧、损耗,反而积累了她的平实、慈爱、忍让、包容......无意中升华了苦难,成就了属于她自己也属于人类的“标高”、。 我十分喜欢、认同你下面的话—— “由炼狱而顿悟、升华继而获救—方能真正体现关于叙述苦难和道德的真正内在价值。” 我相信作者也在认真思考中,她的下一个构思...... |
-- 作者:潇湘子 -- 发布时间:2007/12/27 15:04:23 -- 以下是引用上弦月在2007-12-20 15:00:52的发言: 我很赞同不只天命兄的看法,闵立宏就如同我们一位在不幸时期无奈下嫁的姐妹,我们作为娘家兄弟或许一百个不赞同她当时的择婚。但事过境迁,我们只要她生活得好、安逸、平和就够了,甚至我们要努力相信她的幸福,努力理解她当时的想法。许多深刻的思想有时并不被简单的幸福所需要,反而会伤及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们好不容易得来的惬意,并且,有些梦境是无须醒的,因为那种别人做不来的梦就是一种超然了。
上弦月君洞察人情世事,悲悯大千世界。是一种有温度的超然。 |
-- 作者:枫林过客 -- 发布时间:2007/12/28 20:23:55 -- 原本的一篇很随便的跟帖,一念之差作主帖发了,竟得到了包括《仰》文作者在内的几位朋友的留言。精湛、深刻、广泛,这让我获益不浅。谢谢《仰》文作者乐闲,你向我进一步亮明了写作此文的“底牌”;谢谢丘山旁渡、君山芦苇,你们的“拔刀相助”让我明了毕竟还有懂我的人;谢谢不知天命,你用另一种观点诠释了悲剧的极至反而应是一种“境界的超越”;谢谢淮羽,你那园熟的春秋笔让我反而再难讲出更“精辟”的话了;谢谢上弦月、夜深人静,我看到了你们回帖的认真和友善;谢谢潇湘子,在你那专业而犀利的解剖刀下,让我自愧不如;最后谢谢永明马灯、老朋友啊,你千万不要因为评小可的拙文而打击一大片啊!顺便问一句:股运可好? 其实,我的评文也是作者的心情:“我深深地敬佩闵立宏,敬佩她的吃大苦耐大劳,敬佩她的无私奉献,敬佩她的善良纯朴,敬佩她的乐观豁达!”我是在评文章后面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