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论坛集萃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2) ---- 怀念张孝喜老师-->乡音转移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2&id=30708) |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6/20 12:34:03 -- 怀念张孝喜老师-->乡音转移 怀念张孝喜老师 四十六年前六月的一天,文庙坪小学毕业班的同学进入总复习阶段,升学考试在即,教室里静悄悄的,充满着一种不同往常的气氛,平时上课做小动作的同学也老实多了。个个都在认真看书,铅笔掉在地上都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张老师正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 我在班上学习成绩算个中不溜的,可一心想报考二中(长郡中学),又怕老师不同意会使自己难堪,像我这类成绩,在其他班是不允许填报二中的,但张老师并没有对同学们作这样的要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走到张老师身旁,小声地叫:“张老师。”她抬起头,用和蔼的目光望着我。老师的目光就像给我壮了胆一样,我红着脸,声音又大了点,说:“我想报考二中。”张老师笑了,是那种鼓励的微笑,她轻声对我说:“填写自愿,是填写自己的志向,老师的意见仅作参考。” 就这样,我填报了二中。在考前的一个月,我天天钻在书本里,一页页默读、记牢。温故知新,我的学业大有长进,母亲觉得近来儿子懂事了,比从前用功了。 在临考的那个夜晚,张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分头到每个学生的家里,看看孩子们是否都睡了……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因临场发挥出色,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二中。这次升学考试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考取了二中,而我们班就占了三分之二。 有位女同学,没有我这样的勇气去填报二中,对我能考上二中颇有微辞,说我是狗戴帽子碰中的。我不否认,她说的是实话,但少讲了一点,那就是张老师的无言鼓励。 记得张老师给我们讲的最后一堂课,讲的是作文剪裁,她首先打了个比喻:用块漂亮的布料,披在身上,不能叫它衣服,而叫衣料。只有通过合适的剪裁后,将其缝合,穿在身上正好合适,那才是件衣服。写文章也一样,收集素材,排列起来,扣住主题,这就叫作文剪裁。这些话虽简单易懂,但充满哲理,让我们终身受益。 在升学考试语文时,牛氏版主一蹴而就,仅用了二十余分钟,得意地第一个走出考场,其兄见状,好不生气,一计耳光扇在他稚嫩的脸上。当他收到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兄长为其的鲁莽的行为而自惭不已,错怪小弟了。 现在,每当我握笔写东西,就会回想起张老师讲课的神态,轻柔的话语,仿佛就在昨天。我是中途插班到文庙坪小学六乙班的,母亲去学校开过几次家长座谈会。张老师了解学生,善解人意,不管谈到那位学生都如数家珍,也不知她施了什么魔法,即便与家长们谈到他们孩子的缺点,家长们听后都很舒服。母亲经常对我说:“张老师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你要听话。” 有一次,母亲买了点新茶,包了一小包,叫我送给张老师。因怕同学知道讲我“摸罗拐”, 更害怕张老师批评,我硬是不敢把茶叶带去。母亲疑惑不解,圣人孔夫子,也收弟子的束脩,一小包茶叶,又算什么。年近花甲,回首往事并非如烟,静心细细品味往日的喜、怒、哀、乐,迷茫、荒唐和不堪,才明白我们的启蒙者张老师的良苦用心,社会上有太多的诱惑,她渴求自己的学生能洁净身心,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人一辈子,都有自己值得敬仰的人,张孝喜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从她和善的目光里,透出无法掩饰的忧虑,那是她在逆境中挣扎。她一生中,以平民教师的良知,给学生指出一条简单而又难以走得完美的道路。张孝喜老师是见到了春天才溘逝长辞的,在她的学生中,没有款,没有腕,没有风云人物,都是些脚踏实地的普通劳动者,她应含笑九泉了…… 二零零七年六月十八日于树木岭陋室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6/20 13:13:39 -- 年近花甲,回首往事并非如烟,静心细细品味往日的喜、怒、哀、乐,迷茫、荒唐和不堪,才明白我们的启蒙者张老师的良苦用心,社会上有太多的诱惑,她渴求自己的学生能洁净身心,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谢谢!谢谢好文。 |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7/6/20 14:12:11 -- 感谢打油匠对张老师的深情回忆,感谢老天爷让我们共同享有一位这样好的启蒙老师的教育。 我对张老师的怀念,是一个后进生对老师的真心敬爱。小时我并不听话,虽不经常打架,只是贪玩。张老师在我身上倾注的关心应该比毛先生与打油匠更多。我曾经跟随张老师中午一同在学校食堂吃饭,为的是担心父母上班时我中午无人看管而贪玩甚至逃学。记得张老师有二个女儿,她都没有带在身边吃饭,而待我,却好象是他的小儿子一样。这和现在的老师带差生食宿似乎相同,但张老师却是完全为了教育学生,从没有收取过家长一分钱的“托管”费,点点区别,使得张老师更显崇高和伟大。 我喜欢看张老师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喜欢看她慈祥的笑容。张老师从来没有骂过我们,她生气的时候,只是将脸上的笑容悄悄收了起来。我从来不怕模样凶恶的老师,但特别害怕看不到张老师的笑容。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经常将张老师当作自己的妈妈,自己也弄不清楚,为什么经常在梦里会偎倚在张老师的怀里。有时张老师不经意抚摸一下自己的头,那一天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 张老师的住房,经常随着我们班级变化而变化,很长一段时间就住在教室旁边的小房子里。直到后来,才搬到南墙湾学校一处破旧的宿舍中去。不管张老师住在哪里,她的家经常是我留校做作业的地方。应该说,张老师为了我,真没少花力气,现在想起来,真的好感激。 张老师这辈子是苦过来的,她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过任何修饰打扮,然而在我们心中,张老师是我们学校最美丽的女老师。 如同打油匠所言,张老师是一位平民老师,她教出来的学生多是平民学生,但她的学生中,也几乎没有不入社会主流的人。 张老师不会趋炎附势,她身上找不到半点媚俗,看不到半点虚伪。为了我们,她含辛茹苦,也忍辱负重。 张老师不知道如何做假,在她跟前,我们从来不敢说谎,她的目光,一眼能透视我们的内心世界。 张老师在世时,我曾经多次想找个机会,捧上一束鲜花去看望母亲般的张老师,一直羞于自己顽皮的过去,竟然不敢在几十年后面对我最尊敬的人,终成永远的遗憾。 |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7/6/20 16:47:16 -- 打油匠的文章使我想起了我们小学的易老师,那个年代这样的平民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儿女(甚至比自己儿女还看得重)的老师可能很多。他们为学生奉献一切,不求任何回报。五一节前夕我们几个同学去看望了易老师,她的家人对我们表示的感谢和热情使我感到很惭愧,同在一个城市,我们却很少去看望他们。大家约定以后要多去看看他们,免得留下遗憾。 谢谢你的好文!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6/20 20:30:04 -- 我最忘不了的老师是初一的班主 几十年过去,我要在这里大声对 |
-- 作者:镇安大队 -- 发布时间:2007/6/20 20:54:32 -- 深切怀念小学班主任张孝喜老师. |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7/6/20 20:57:26 -- 呵,蒋老师后调一师工作,是我的好邻居,也是我的好朋友。蒋老师现在仍然非常健康。湖边士如果去看蒋老师,别忘了代我向他问声好。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6/20 21:13:52 --
是真的吗?这世界真是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啊! 我们86年去看过他一次,二十多年后他还一一地叫出了我们的名 字,有时间一定再去看望他,一定带上牛大哥的问侯!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7/6/20 22:48:58 -- 师恩似海,师恩难忘。谢谢楼主的好文。 |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6/21 7:33:09 -- 世界上谁的孩子最多? 美好的心灵像烛光一样热火。 世界上谁的乳汁最多? 闪光的智慧像星辰一样闪烁。 老师,妈妈。老师,妈妈。 师恩如海,母爱如歌! |
-- 作者:毛先生 -- 发布时间:2007/6/21 17:34:35 --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每遇到小学同学,大家总要谈到我们的班主任张孝喜老师,无不充满着对她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1956年秋我们刚迈进文庙坪小学校门,记得乙班的班主任是另一位老师,不知是我们班难管还是其他原因,这位老师当了几天的班主任就不管我们了,学校另派了一位衣着朴素、齐耳短发的女老师来当我们的班主任,她就是张孝喜老师。她接手后没想到却当了我们班六年的班主任,并一直教我们语文课。 1956年至1962年我们小学毕业的这六年中,也是我们国家政治风云变幻、多灾多难的六年。张老师的丈夫李老师是长沙二中的教师,后被打成“右派”、“历史反革命”而被清除出教师队伍一直闲置在家。张老师仍忍辱负重、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我们学生身上。 张老师当班主任时,在刻章社为全班每一个同学刻了一枚木制印章,这批印章她一直用来制作班级花名册、座位表、盖作业本用,既实用又便捷。小学毕业时,她把每个同学的印章送给同学。这印章可能是我们的人生获得的第一枚私章,我的印章一直珍藏了三十余年,可惜早几年搬家时不填丢失了。不知哪位小学同学还保留有这宝贵的纪念品? 她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们班上有位姓赵的男生来自农村,可能没有母亲,而被寄养在长沙一位亲戚家,他学习基础差,加上家境贫寒,整天穿的是破旧土布衣、扎兜裤,头上因发癣有一块没有长头发的疤,而被同学取小名称为“光洋”,因此他常受一些人的歧视与欺侮。张老师却将这位同学列为她重点辅导学习和帮助对象,经常为赵同学单独补课,衣服脏了为他洗、衣服破了为他缝补,使赵同学深受感动,当时他真想当面叫张老师一声:“妈妈”!小学毕业后,赵同学坚持每年登门去探望张老师,帮助张老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文革期间也未间断。张老师的丈夫李老师病逝时,他在李老师遗像前深深磕了三个头。多年后他回忆这些事时说,他是从张老师那儿才真正感受到了深情的母爱。 在我们国家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张老师带领我们班同学在旧培英学校的一块空地上开荒种菜、种南瓜,每天同学轮流浇水除草,既学到了生物知识,又锻炼了我们。农作物收获时,张老师将全班聚在一起野炊,共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笨笨牛总忘不了我奉张老师之命,挨家挨户到同学家去收用来聚餐炒菜的油盐调料。) 张老师的大女儿(著名歌唱家张也的妈妈)是省花鼓剧团演员,张老师常叫她辅导我们班同学排演节目,上街宣传演出。 90年代初,我从外地调回长沙,曾和打油匠等一批小学同学一起去看望了张老师,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仍能一一叫出我们的名字,数落我们在小学时的往事。她依然和善的目光里,不再透出当年无法掩饰的忧虑,而是满腔的喜悦。 大约六年前有一天,我在南门口突遇大雨而到一个商店避雨,在商店里又见到了张老师。张老师苍老多了,她高兴地与我谈到她的外孙女“小猫子”(张也的小名),张也从小就与外公外婆与姨妈一起生活,张也这一辈没有再遭遇过她妈妈及姨妈(文革前的江永知青)背负的其外¹«的政治历史包袱,可以尽情创作和演出。张老师为自己家中培育出了张也这位歌唱家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我们谈了很久才分手,张老师还嘱时下次“小猫子”回长沙了,一定去她家玩。我没想到这一次却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张老师。 那次见到张老师约一年后,在附二院当医师的姐姐告诉我,张老师生病住院了。我却一直未能抽空去探望她老人家,不久却传来了张老师病逝的噩耗。未能再看上我的恩师一眼,成了我永生不能弥补的遗憾。 武陵打油匠说得好:“人一辈子,都有自己值得敬仰的人,张孝喜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从她和善的目光里,透出无法掩饰的忧虑,那是她在逆境中挣扎。她一生中,以平民教师的良知,给学生指出一条简单而又难以走得完美的道路。张孝喜老师是见到了春天才溘逝长辞的,在她的学生中,没有款,没有腕,没有风云人物,都是些脚踏实地的普通劳动者,她应含笑九泉了……” 张孝喜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6/21 23:33:57 -- |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6/21 23:36:29 -- |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7/6/22 5:24:10 -- 以下是引用没有忘记在2007-6-20 22:48:58的发言: 师恩似海,师恩难忘。谢谢楼主的好文。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也当了37年的老师了.与张老师和我的父母相比,我自愧不如.(我身上的铜臭味重多了......)多年来,逢年过节,常有一些老学生来看望父母,那时的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好象年轻了许多. 再次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
-- 作者:学友 -- 发布时间:2007/6/22 18:00:56 -- 城南旧事(一) 我是1953年进入文庙坪小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学友们对启蒙恩师、对母校的怀念,也勾起了我对那一段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历史的回味。 至今在我的记忆中,那仍是一所硕大的校园。 校门朝南,传达室在校门西侧,前后有两间房。进校门不远,就要上几级台阶,台阶右后方,靠校园南向、东向围墙,是篮球场。篮球场北边,有两间一层的平房,记的那是学校存放体育器械及教具的仓库。在这两间平房的北边,是一个小型运动场,这里,有学校唯一的一架滑梯、一个沙坑,似乎还有简陋的单、双杠之类。滑梯很高,记得站在上面平台上,当时可以看到岳麓山顶。在这个小型运动场的北边,傍校园东围墙,是一排东厢房,从南到北,依次为教室、大队部、教师宿舍,特别在这排东厢房内,还有一个很小但很精致的小天 井,古香古色。 紧靠东厢房北端,与东厢房垂直但高于东厢房近一米多、座北朝南且几乎横贯校园东西的一栋红砖、红瓦平房,是学校的办公室。用今天话讲,那是当时学校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办公室南向为通厢走廊,。 从进校门上几级台阶起,校园西边直至与东厢房南端平齐,当时是一片平地,无房屋。显现校园西围墙,墙面上的灰饰斑剥碌离,漏出墙体中俗称“六一尺”的薄青砖。从西围墙北尽头起,校园向西凸出一大片,在这凸出片的南半部,与东厢房南端平齐与之呼遥相望的是西厢房,从南到北依次为学校厨房及两间教室。 于是乎,在校园前半部份,由东、西厢房及办公室围成了一个大坪,当时冠名“大操场”,这个“大操场”一直向南延展到进校门不远的台阶处。学校大型活动均在此举行,主席台自然就是办公室的南走廊了。鄙人那条“由烈士鲜血染红的国旗一角”,即是1955年“六.一”节在此地庄严围戴。 校园后半部分,由于向西凸扩出一大块,东西向宽度几乎有前半部分的两倍多。办公室居于后半部分的东南角位置。办公室后面,有六(四)栋座北朝南的教室,成鱼骨形对称排列成两行,每行三(二)栋,东边的一行,对正办公室。记得天井中还种有七里香、夹竹桃、牵牛花等。这个教学用房群落,占据了校园后半部分的东、中部。 校园后半部分西部,比东、中部要低,沿石级下去,是冠名为“小操场”的一块坪。坪的南端是师生共用的茅厕。西边靠北,是两排四间座西朝东的教室,同样是两排教室之间隔有天井,并且由有顶盖的走廊相联。西边靠南,茅厕西端,另有两间联在一起的座西朝东的教室,地势则更低,由“小操场”需再沿石级而下。“小操场”西边的教室,质量很差,墙壁是竹条编织、上抹黄泥石灰。因教室西墙紧临原二中操场,此等墙壁,时不时被哥哥们的 飞来皮球、嘻戏打闹搞得地动山摇,教室尘土飞扬. 我因随家迁涉,未能在学校完成小学学业,但学校却一辈子刻在我心中。 |
-- 作者:老黄牛 -- 发布时间:2007/6/23 16:31:11 -- 张老师我们深切地怀念您! 看样子大家都是住在南门口附近的,都在文庙坪小学读过书,只是我是小学弟。“文革”中,文庙坪小学和南墙湾小学合并改名为向东完小。张孝喜老师我也深深地记得,也当过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当时住在学院街二府坪二中教师宿舍区,她慈眉善目,循循善诱,爱生敬业,她同时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的学习和成长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张老师我们深切地怀念您! 学友,你的记忆力真好,令我佩服,只是那时候没有篮球场,只有一个小操场。 |
-- 作者:学友 -- 发布时间:2007/6/23 21:08:35 -- 城南旧事(一) 我是1953年进入文庙坪小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学友们对启蒙恩师、对母校的怀念,也勾起了我对那一段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历史的回味。 至今在我的记忆中,那仍是一所硕大的校园。 校门朝南,传达室在校门西侧,前后有两间房。进校门不远,就要上几级台阶,台阶右后方,靠校园南向、东向围墙,是篮球场。篮球场北边,有两间一层的平房,记的那是学校存放体育器械及教具的仓库。在这两间平房的北边,是一个小型运动场,这里,有学校唯一的一架滑梯、一个沙坑,似乎还有简陋的单、双杠之类。滑梯很高,记得站在上面平台上,当时可以看到岳麓山顶。在这个小型运动场的北边,傍校园东围墙,是一排东厢房,从南到北,依次为教室、大队部、教师宿舍,特别在这排东厢房内,还有一个很小但很精致的小天 井,古香古色。 紧靠东厢房北端,与东厢房垂直但高于东厢房近一米多、座北朝南且几乎横贯校园东西的一栋红砖、红瓦平房,是学校的办公室。用今天话讲,那是当时学校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办公室南向为通厢走廊,。 从进校门上几级台阶起,校园西边直至与东厢房南端平齐,当时是一片平地,无房屋。显现校园西围墙,墙面上的灰饰斑剥碌离,漏出墙体中俗称“六一尺”的薄青砖。从西围墙北尽头起,校园向西凸出一大片,在这凸出片的南半部,与东厢房南端平齐与之呼遥相望的是西厢房,从南到北依次为学校厨房及两间教室。 于是乎,在校园前半部份,由东、西厢房及办公室围成了一个大坪,当时冠名“大操场”,这个“大操场”一直向南延展到进校门不远的台阶处。学校大型活动均在此举行,主席台自然就是办公室的南走廊了。鄙人那条“由烈士鲜血染红的国旗一角”,即是1955年“六.一”节在此地庄严围戴。 校园后半部分,由于向西凸扩出一大块,东西向宽度几乎有前半部分的两倍多。办公室居于后半部分的东南角位置。办公室后面,有六(四)栋座北朝南的教室,成鱼骨形对称排列成两行,每行三(二)栋,东边的一行,对正办公室。记得天井中还种有七里香、夹竹桃、牵牛花等。这个教学用房群落,占据了校园后半部分的东、中部。 校园后半部分西部,比东、中部要低,沿石级下去,是冠名为“小操场”的一块坪。坪的南端是师生共用的茅厕。西边靠北,是两排四间座西朝东的教室,同样是两排教室之间隔有天井,并且由有顶盖的走廊相联。西边靠南,茅厕西端,另有两间联在一起的座西朝东的教室,地势则更低,由“小操场”需再沿石级而下。“小操场”西边的教室,质量很差,墙壁是竹条编织、上抹黄泥石灰。因教室西墙紧临原二中操场,此等墙壁,时不时被哥哥们的飞来皮球、嘻戏打闹搞得地动山摇,教室尘土飞扬. 我因随家迁涉,未能在学校完成小学学业,但学校却一辈子刻在我心中。 |
-- 作者:学友 -- 发布时间:2007/6/23 21:18:58 -- 老黄牛学友: 当时在进校门右侧,即校园东南角,确有一篮球场。放学后,只有篮球场有比赛,我们才能混进学校玩,否则,传达室的那对老人,决不会让你进去。这点,印象很深。 |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6/24 0:32:08 -- 以下是引用学友在2007-6-23 21:18:58的发言: 老黄牛学友: 当时在进校门右侧,即校园东南角,确有一篮球场。放学后,只有篮球场有比赛,我们才能混进学校玩,否则,传达室的那对老人,决不会让你进去。这点,印象很深。 老黄牛学友记性真好,是的,进校门右边就是一个小蓝球场,也是足球场,再往前走靠右后来又建了一个大礼堂,没围墙,四周只有几根木柱支撑着,1967年,后面的小操坪和小办公室那一片天井教室都拆了,建起了四层楼的教学楼。现在变化更大了。。。。。 网友学友们,有时间我们相约去看看我们的发蒙母校好吗? |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6/24 0:40:26 -- “人一辈子,都有自己值得敬仰的人,张孝喜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从她和善的目光里,透出无法掩饰的忧虑,那是她在逆境中挣扎。她一生中,以平民教师的良知,给学生指出一条简单而又难以走得完美的道路。张孝喜老师是见到了春天才溘逝长辞的,在她的学生中,没有款,没有腕,没有风云人物,都是些脚踏实地的普通劳动者,她应含笑九泉了……” 打油匠老兄说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