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论坛集萃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2)
----  [原创]静下心读两页书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2&id=28623)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5/29 12:15:43

--  [原创]静下心读两页书

静下心读两页书


    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变得心浮气躁,更由于网络的便利,有什么知识问题已很少细读原著,放“狗”搜一下或“百度”一下一般都能找到便捷的答案。兼之“洛阳纸贵”,一本书动辄数十、上百元,我与许多人一样很少静下心读书,而是享用着网络与电视提供的“快餐文化”。

     央视十套“百家讲坛”可谓是“快餐文化”的代表,内容涵盖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我只要有时间每期必听,获得了不少快捷的文史知识。继易中天、阎崇年等教授之后,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读史记》近来也在“百家讲坛”火爆。

     昨天播出的是评东方朔,汉武帝时著名的智者。言朔持戟阻武帝宠幸的男宠郭某入宫,并谓武帝“是要天下还是要佞人?”天下独尊的武帝只好与郭某绕过朔持戟的正门由小门入宫。

     想起朔是王教授云“大隐隐于朝”的人物,他常用诙谐笑谈隐喻武帝,何出此鸡蛋碰石头之举?就找来《史记》“滑稽列传”有关东方朔章节细读。“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读书,爱经书,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却未见此一段文字。还有朔借宫中供武帝娱戏侏儒做比,言己身高八尺饭量是侏儒数倍却拿一样“公车”俸,武帝笑而擢为“郎”事,也未查到。或在《汉书》、野史另有出处?那不是读史记话题,应另注明出处。

     倒是“大隐隐于朝”出自列传。但此话是论者自由发挥,原文作“如朔者,所渭避世于朝廷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

     最早知道东方朔是少年时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知从那里听到,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翻书后注释:汉武帝发现一种头目鼻具备的怪虫,东方朔对帝说,过去秦拘捕许多无辜百姓,百姓纷纷感叹“怪哉!怪哉!”感动上天,产生了这叫“怪哉”的虫。汉武帝问他何法去除,东方朔答,大凡忧愁的人喝了酒可以消除忧愁,现在用酒灌的办法就可使此虫消失。(原书注明此释出《太平广记》)

     从《史记》“滑稽列传”找不出一处朔刚苴不阿直谏武帝处。不知此处是否“硬伤”?

     细读这段《史记》收获不小。过去人们常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直不知此语出处。读“滑稽列传”,方知是太史公语:

     至老,朔且死,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梯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早一阵子纪老师《正说多尔衮》也是《百家讲坛》观众爱听的节目。有一段说到,多尔衮假模假样令手下砍掉吊死前朝祟祯皇帝的“大逆不道”的歪脖槐树,我们现所见槐树是清代补种……我不免犯了疑,1985年上景山“崇祯皇帝自缢处”标牌下有文字说明,“原树巳于一年前枯死,现所见树为补种”(当时所见确为一直径不足十厘米幼树),只不知那枯死“原树”是吊死崇祯皇帝的“原树”还是多尔衮下令砍掉后补种的“原树”?反正前两年再上景山,那株二十年前补栽的幼树巳成参天大树。

     那会我也想到,感兴趣的文史问题不能尽信“快餐文化”,有可能还是读一点原文好。好在网上书城很多,我找到从未涉猎的《清史稿》,认真读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的一些章节。如再听纪老师侃“松锦之战”就不会那样一脸茫然,也象大略知道《史记》一些章节一样知道《清史稿》一些名目,虽如东坡先生云,“好读书不求甚解”。

     道听途说虽可获许多“知识快餮”,不读原著却难知原作之美。当然,不读原著也不知原著之弊,也不知用此“原料”加工的“快餐”优劣。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5/29 16:32:44

--  

老灯火通明,老口子老道,老夫子上学.....

静下心来,戴上老花镜,做个读书郎!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5/29 20:30:15

--  
做了外公,早已过最佳读书年龄,却如此认真读书,佩服。灯火兄真精神贵族也!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5/29 21:02:24

--  

谢行者兄与哥巴兄评阅。俗话说“开卷有益”,灯火无别嗜好,遇好书特别“讲古”的书爱不释手,当年上中学时还练出了边走路边看小说的绝招--------怪的是招工体检视力仍在1.5以上。

行者兄与哥巴兄都是好学之人,如夫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愿与大家共勉。


--  作者:师嫣
--  发布时间:2007/5/29 21:26:19

--  

  查《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如此看来,灯火兄不仅是活到老,学到老,且难能可贵地是不惟书,不惟上,以多思而有心得.这比那些人云亦云之辈,不知高明多少倍!

  向您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5/30 22:30:17

--  
师嫣兄于读书有许多独到见解,愿与兄共勉。人近黄昏,早已无年轻读书写作时的功利思想,只是一种嗜好,一种消遣而巳。当然,读书思考与写作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6/2 15:31:30

--  对“鸟之将死,其呜也哀……”出处纠正

  虽对此读书话题感兴趣朋友也许不多,还是把榕树文友对我某话出处纠正等评论引述:

- 由 老灯火评论于2007.06.02 15:05 评论id(5566562)
  谢杨波海评阅。每周或每月抽半天对自己“冷处理”还是办得到的,试一下也许有所得。 今接“谁迫使我冷漠”朋友鸡毛信,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参临时(死---灯火校)所说的。哎,如果后人认为是出自《史记》,小曾也算是白死了。(见信一笑)----查了一下确为曾子病笃语,感谢“谁迫使我冷漠”纠正。否则此语虽见《史记》,却未清楚太史公也是引用而未注明,放今日文坛又有著作权之争了。
- 由 杨波海评论于2007.06.02 14:05 评论id(5566311)
认同作者的观点,但能静下来读书也不易啊!许多时候,难以心静如水。
- 由 老灯火评论于2007.06.01 23:03 评论id(5565497)
  谢谢各位文友的认真评阅。所谈不过管窥之见,与文友共勉。就象一些朋友所说,知识快餐毕竞可以充饥,比一点不“吃”的人长知识。有条件与闲暇时读些原著可使自己更充实,肚子里更有“货”,眼界更宽。其实我们在望海也读了不少值得一看文章,如刘福新兄《异人有异象》即一。
- 由 昌乐刘福新评论于2007.06.01 22:26 评论id(5565460)
道听途说虽可获许多“知识快餮”,不读原著却难知原作之美。作者此言正合吾意。
- 由 似水年华zh评论于2007.06.01 17:35 评论id(5564826)
现在能像作者一样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毕竟是少数,能像作者一样从书中看出一些门道的更是少只有少。大多数人看百家讲坛,听于丹评“论语”什么的,也就只是大略了解一下经典,就只是这大略的了解也已经不错了。快餐文化虽然没有多少营养,但最起码还是能果腹的,吃总比不吃好。
- 由 闲吟今秋评论于2007.06.01 13:43 评论id(5564351)
能够静下心来读书,那是真正爱书之人的境界,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 由 青竹笠评论于2007.06.01 13:40 评论id(5564348)
我喊一声好。一是为作者能在物欲横流时,静心读书叫好。二是为作者不随波逐流,不尽信快餐文化之类叫好。我也是,看历史剧,只当消遣,不能全信。有时,历史在剧作家手里,会七颠八倒,张冠杨戴的。这篇散文写得如同书斋漫步,知识与典故,随手可拾,值得细读。
- 由 露姹评论于2007.06.01 12:11 评论id(5564081)
原剧比画面更精彩是因为文字本身更具有想象的空间:)
- 由 聆听花香评论于2007.06.01 11:27 评论id(5564031)
快餐的真实性不好说,还是因为没看过那么多书。不过就您的文字来讲,这道快餐做得好,实惠,长知识。
- 由 萍诗评论于2007.06.01 09:47 评论id(5563793)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正餐,然后增加一点零星的补充,是合适的。
- 由 loveanlly评论于2007.06.01 09:23 评论id(5563697)
喜欢读书时带来的心境,一阕词,一首诗,一只曲,一片散文。都是这样的让人迷醉。
- 由 飞歌评论于2007.06.01 07:50 评论id(5563532)
快节奏的时代,适宜快餐式的文化,但快餐往往是垃圾。静下心读两本经典好书,是作者的忠告,是至理名言

--  作者:冰洁
--  发布时间:2007/6/3 23:18:44

--  
以上各位颇有见地,本人因后天不足,文墨粗浅。与各位一样为生计劳累、忙碌大半生。老灯火说得对,该静下心来,读点有益身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