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论坛集萃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62)
----  [原创]朵朵的故事之一[[乌鸦河之恋]]-->乡音转移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2&id=16930)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4 2:50:14

--  [原创]朵朵的故事之一[[乌鸦河之恋]]-->乡音转移
朵朵的故事之一[[乌鸦河之恋]]---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个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它讲述着那个不应该的年代不应该发生的事,它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曾经有着一个这样的知青群体,他[她]们人数不多,一个县就那么几十个,一个公社也只有四五个或两三个,他[她们]下乡时没有沸腾地欢送的人群,没有光荣地戴在胸前的红花,他[她]们的父亲或母亲是戴着四类分子和21种人的帽子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1970年底,街道办事处为执行xx通令,受父母问题的牵连,将他[她]和他[她]们的父母一起遣送到了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高寒山区湘西龙山.他[她]们既要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和屈辱,遭受着别人的白眼和歧视,又要干着最苦最累的农活.他[她]们在那个地方,没有同学.没有朋友.只有孤独和苦难伴随着他[她]们.他[她]们的全称叫“随户知青”,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年我18岁,因为哥哥和姐姐先后下放靖县和汨罗,我拿着留城证天天做着招工的美梦,我梦想着我招工后有了钱一定不再让妈妈囊中空空,一定要让爱美的姐姐穿上漂亮的花衣,一定要给哥哥寄去好多好多猪肉和猪油,让他不再吃红锅子菜,但这一切随着年底的全家遣送而成了噩梦。从此开始了我在湘西龙山十二年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不一样的人生.[[乌鸦河之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我要感谢这个故事的执笔人---江永知青胡梦捷大哥,是他在1998年多次的采访.录音.修改.整理.把我的故事第一次写成文字.并发表在市文联和长沙晚报创办的杂志[[新创作]]上.
   我要感谢知青艺术团和曾经的知青酒家,在我历经磨难,终于返城后的十几年心最孤独的时候,是它们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座标,是它们让我的心有了归宿,让原本打算让它烂在肚子里故事终于有了说处.
   我要感谢所有关心.爱护.帮助过我的各地知青朋友,是你们的关爱给了我温暖和力量,让我选择了坚强和乐观.
   我更要感谢湖南知青网,是它一步步让我学会了上网,而结识了更多的知青朋友,这里就是一个温暖的家,我在这个大家庭里如鱼得水,流连忘返.我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升华和享受.我想我的中.晚年生活能是这样度过是最好不过了.
   朵朵的故事继[[乌鸦河之恋]]后,故事里的故事将陆续推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段历史所发生的所有真人真事.

   天亮继续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1/24 9:55:53

--  

当我第一次写自己的知青经历前也有和朵朵相同的想法让它烂在肚子里

写吧!等着朵朵的故事系列不断写出来,但是不要在电脑前坐到太晚!毕竟岁月不饶人,毕竟是伤情的事情,毕竟是在冬天里写作!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4 10:16:00

--  

乌鸦河之恋

口述:李小朵  执笔:胡梦捷

[1]

    1980年7月19日,龙山县乌鸦公社社员熊昌龙被众人七手八脚地抬进了公社卫生院,他躺在那里,嘴唇青紫。脸色苍白,一张英俊的脸痛苦的扭曲着。他已奄奄一息,但那双眼睛还在竭力地左顾右盼,充满希冀和期待。当他的妻子李小朵发疯似的赶到病房时,他已处于弥留之际,他吃力地望着小朵,嘴唇艰难的蠕动着,泪流满面的小朵赶忙把耳朵贴上去听,天啦!他是在努力地呼唤着:朵.朵...再最后吻我一次......小朵赶紧将自己颤抖的双唇紧紧地吻在昌龙冰冷的唇上,泪如雨下.在深爱的妻子亲吻中带着一丝满足,昌龙离开了这个他万分留恋的世界......
  从昏死中苏醒过来的小朵,对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默默地流着泪,心底在悲痛的呼喊“昌龙哥啊......你为什么要这样......这到底怎么回事啊......。谁能回答我......
   1970年12月28日是个寒冷阴霾的日子,呼啸的北风整整刮了一个晚上,撕裂了街道两旁张贴的大字报,折断了路旁的许多树枝,使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天刚蒙蒙亮,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了长沙学院街文庙坪小学李小朵家的屋门口,管区户籍和居委会干部们敲开了李家的门,他们阴沉着脸。粗暴地将能搬走的家俱和行李丢上汽车,然后将小朵和她的父母一起赶出了家门,来到河边的湘江旅社,次日清晨,客车载着他们悄悄地离开了长沙,向西疾驰而去。
   他们是在执行xxxx通令,务必在1970年元旦之前将该地区的21种人及家属子女全部遣送到农村去。小朵的父亲是右派,自然在劫难逃,受此株连,小朵和母亲袁意也未能幸免.只不过用了一个好听一点的名词;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
   三天后,他们来到了龙山县乌鸦公社,分在龙堰大队后坪生产队.

未完待续: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7/1/24 11:03:02

--  
期待!!!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1/24 11:05:18

--  
   当年一些事,现在想起都象一场恶梦……老家造反派来人要把“有历史问题”的老父揪回去(不过就是苦日子死去爷爷是曾有十几亩田出租的“地主”------实则我爷爷也是本市慈善堂会计-------相当现民政局职员,还有就是老父在解放前铁路挂名当过一年三青团分队副、后来反复调查他没搞过任何坏事),单位和老同事保护了他,不然在下放运动前全家就赶下去了。后来我去乡下插队,好在家还在城里提供点援助。


--  作者:水墨
--  发布时间:2007/1/24 13:25:23

--  
     悲伤的往事,看了催人泪下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4 18:57:49

--  

乌鸦河之恋

[2]

                                                          
     乌鸦河公社在大山的深处,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生活贫困,小朵她们一家新来乍到,举目无亲,加之村民被告知来落户的是户右派,大家唯恐避之不及,队上安排一家三口暂时借住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刚来的他们既不会种菜,也不会养猪,连烧的柴火都不得到手,小朵的妈妈常常为一日三餐发愁。每当夜幕降临,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孤独无助的一家人只能早早歇息,在冰窖般的寒冷中和蒸笼般的闷热里煎熬。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父亲沉重的叹息和母亲压抑的饮泣陪伴着小朵捱到天明。
   为了“赎罪”小朵五十多岁的从未干过农活父亲天天跟着社员出工,刮风下雨。受伤生病一天都不敢拉下,再脏再臭。再苦再累也不敢吭一声,因为气候水土不服,他的双脚底开了好多的裂口,因不能请假,只得按当地的土办法,用漆树汁涂在裂口上,结果又遭生了漆风,腿肿得象水桶似的都不能请假。
   那日他挑着一担秧刚到田头,身后的农民A冲着他喊:李先林,挑到这里来。”他好不容易在溜滑的田坎上转过身。前面的农民C又对着他叫:快点,挑到我这里来。“话音刚落,又有人在那边喊。就这样来来回回的使唤。可怜小朵他爸爸谁也不敢得罪,在四处的叫唤声中不知先送给谁,压着沉重的担子在那里打圈圈,最后,在众人的哄笑中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他的妻子。小朵的妈妈袁意实在看不过意,忍不住抱怨了一句:”你们这指挥官也太多了,叫他到底听谁的呀。“才算替他解了围。
  晚上在队屋记工分时,小朵的妈妈挨了批评,众人七嘴八舌地指责她划不清界线。其中有一个阴阳怪气的说:“什么袁意,明明是袁痢,袁痢疤子。”当过教师的小朵妈妈受此侮辱,气得回到家里蒙头大哭了一场。
  看到父母受此欺凌,想着自己暗淡的前途,小朵的心在滴血。夜晚她躲着父母来到屋前的坪坝角上对着长沙的方向放声痛哭“这样下去,我这辈子怎么得完啊!
   不。不能这样生活下去,小朵抹干了眼泪,暗下决心一定要设法改变这样的生存环境,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让父母生活得好一点。



--  作者:潇雨
--  发布时间:2007/1/24 22:08:38

--  

   看到活泼开朗的朵朵,真的很难相信她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很佩服朵朵顽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朵朵,故事慢慢讲,一定要爱惜身体啊!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1/24 22:46:40

--  

   朵朵的故事,"随户知青"的故事,凄婉而悲伤的故事---

   我们坐在寒夜的显示器前,听朵朵讲那过去的事情---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1/24 22:52:14

--  

听了 看了,朵朵乌鸦河之恋,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后。心情百感交集,苦酸涩咸甜五种滋味涌上心头...

厦门网友 快乐的作田人 农个祝朵朵和你的家人今后的日子幸福美满!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4 23:57:50

--  

谢谢楼上各位知青朋友的跟帖,谢谢你们!

             乌鸦河之恋

                [3]
    自那以后,小朵开始主动和社员们接触,队里的重活脏活她抢着干,从不怕苦怕累,很快社员就对她改变了印象,底分也由刚到时的四分加到了八分.几个月后,大伙互相都认识了,社员对她们家也比较了解了,关系也就自然缓和多了.
   小朵长得小巧玲珑,又生性活泼,能歌善舞,这在落后闭塞的乌鸦河颇为当地的姑娘大嫂羡慕,她们喜欢和小朵一起玩,听她讲有趣的故事,大城市的见闻.她主动教她们唱歌跳舞.日子一长,她们都喜欢上了她,比她岁数小的亲切地叫她大姐姐,比她大的亲切地叫她朵妹妹,她有了一帮年轻的闺中朋友,她们说她是乌鸦河的"金凤凰".
   小朵的才能和风采也博得了队上那些男伢们的青睐,他们经常利用黑夜和清晨,偷偷地把蔬菜.米.面和柴火.鸡蛋悄悄送到她家门口.出工的时候也找各种借口和小朵接近,争着帮她干这干那.
    人缘关系的改善使小朵一家处境有所好转,她感到很高兴,但对于男伢们的感情攻势,小朵只是心怀感激,有时觉得好笑,而从未认真想过.她根本就没打算在乌鸦河结婚,她更没想到熊昌龙会走进她的生活.
    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小朵照例到队屋去记工分,刚到门口,听见里面笑声一片,原来农民A正在那里模仿他父亲挑担子时的狼狈模样,小朵气极了,正准备进去理论.猛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你们莫笑他,莫看他不会做功夫,他肚子里的货只怕你们两辈子都学不到手哦......”小朵好生感动,对这人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她走进队屋,靠墙坐下.借着灯光偷偷打量那人.只见说话的是一个后生,单瘦白晰.眉清目秀.中山装前胸口袋还插着一枝钢笔,怎么看也不象一个土生土长的作田汉子,他是谁呢?
    第二天利用出工的机会,她悄悄向队里的姑娘大嫂们打听,她们见问起他,便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他呀,叫熊昌龙,中学毕业生,刚从枝柳铁路工地上回来.“”那是个好伢咧,人又长得乖[漂亮的意思]“”怎么样,朵妹妹,他和你倒是蛮般配的哟.“说完个个笑得哈哈直滚,把个小朵羞得追着她们打.
    有人把这事也告诉了昌龙,他听了什么也没说,一幅脸涨得通红.自那以后,随便干什么活,小朵旁边总有昌龙的身影;他帮她扯秧插田薅草,叫她犁田砍柴;小朵过河渡水他去送,收工晚了他去接;得空就上小朵家抢着劈柴担水.喂猪种菜.修理家具农具.他的到来使小朵家的灯亮火旺起来.小朵甜甜的叫他昌龙哥,小朵的爸爸妈妈也都很喜欢他.
    面对昌龙哥的爱情,小朵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她真心感谢对她和她一家的关心和帮助.今后如长期在乌鸦河生活,为照顾好父母,昌龙哥是她理想的伴侣.另一方面,如果接受了昌龙哥的爱,她将今生今世呆在这穷乡僻壤之中,成为地地道道的村姑,再也回不了她魂牵梦绕的长沙,这也是她不敢再想下去的事.

未完待续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5 11:16:03

--  

      不久,队里组织劳动力上山到山洞里背硝土作试种双季稻的肥料,乌鸦河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山高林密,那人迹罕至的高山上是各种飞禽走兽的王国。那里的山洞积留着千百年的鸟兽粪便,被称作硝土,是当地一种很好很难得的肥料来源。
    这里的地质结构独特,除了大大小小的崖洞外还有许多被称作”天眼“的天然枯井,这些天眼口小肚大,深不见底,井口还常常被枯枝败叶遮掩着,很隐蔽,人畜不小心掉下去必死无疑。
    小朵一大早就跟队里的女伢们上山背硝土,她个头矮,力气小,回来的路上渐渐落在了女伴们的后面,她慌慌张张来到一处石坎下,这石坎有两尺多高,石坎下就有一个黑洞洞的天眼,这道坎是回去的必经之路,要在平时,小朵还是能蹬上去的,可当时她背着一只沉重的背篓,她试了几次也没能上去,情急之下,拼尽全身力气使劲往上一纵,就在她即将蹬上坎时,一根横生的树枝挂住了她的背篓,使她失去了平衡,身子往后一仰,眼见就要掉进天眼。。。。。。千钧一发之际,一双有力的手稳稳地撑住了她的背篓,把她推上了石坎顶。
    原来是昌龙哥他们从另一条路背着硝土下山时遇见了和小朵一起的女伴们,发现小朵不在其中,忙向她们打听,才知小朵一个人落在了后面。他急了,他担心小朵会迷路,更担心那些可怕的天眼。他立刻返身去寻她,,正碰上小朵上不了那道坎,,于是三脚并作两步赶上去,在小朵从坎上掉下的那一瞬间,用双手死死托住背篓,把她托上了坎顶。
  从惊吓中清醒过来的小朵看见昌龙正坐在自己身边,低着头,看着那只被背篓的竹签刮得鲜血淋淋的手掌,嘴里痛苦的唏嘘着,她全明白了,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悄悄地叫了声”昌龙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手帕,仔细地替他包扎起来,动作是那么轻柔,生怕弄痛了他。
   看着这张朝思暮想的脸蛋,望着小朵娇小的身材,昌龙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剧,他一把抓住小朵的手,紧紧的握着,急切的说:”小朵,嫁给我吧,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小朵注视着昌龙那双充满期待,充满柔情的眼睛,想着他长期以来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对可怜的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眼泪不禁夺眶而出,长期压抑在心头的情感再也控制不住了,她一头扑进昌龙的怀里放声痛哭......

未完待续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1/25 12:02:03

--  

    每一节都认真看了,感慨万千。

    平时看到活泼开朗的朵朵,真的很难相信她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很佩服朵朵顽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  作者:笑对人生
--  发布时间:2007/1/25 13:48:37

--  
听李小朵哥哥讲,他爸爸是当年学校打右派任务没有完成,凑数打得右派,从此一家人就陷入万复不劫的悲惨境地,他的经历就是那个年代一个悲惨的缩影,知青中有很多家都是这样的处境,那是一个永远要被咒纣的时代!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25 16:33:40

--  
以下是引用80个知青娃在2007-1-25 12:02:03的发言:

    每一节都认真看了,感慨万千。

    平时看到活泼开朗的朵朵,真的很难相信她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很佩服朵朵顽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祝福朵朵有幸福的晚年!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5 17:43:08

--  
            乌鸦河之恋

                [4]
           72年2月,长沙女孩小朵终于和普通农民昌龙结婚了,没有彩礼,没有喜酒,没有婚礼,小朵唯一的要求是仍然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要和昌龙一起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过一个好一点的晚年.那年,县知青办已给小朵安排了房子.按照小朵的意思,昌龙把自己的父母接来和岳父母同住,两家并作了一家.勤快能干的昌龙除了出工他还包下了家里所有的重活,一天到晚屋里屋外忙不赢,虽然很累,但很满足.
    他把小朵奉若天仙.出工时不管上山还是下田,昌龙总是挑着两个人的箢箕扁担.锄头水壶干粮,让小朵空着两手跟着走;上山打柴,他一个人又砍又捆包着干,让小朵在鸟语花香的山林中歇息游玩,回来的路上,他先大步流星地把自己的那一担柴火挑到前面几里路放在路旁,然后跑步返回接过小朵的背篓两人恩恩爱爱地往回走,就这样往返几次,一直到家.总之,他就生怕把小朵累着伤着.73年3月,当他们的白胖儿子小杰出世后,昌龙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每日收工回来,一定是先要搂着小朵转几个圈,然后再抱着儿子左亲右啃的亲过够,才哼着小调去挑水劈柴.喂猪种菜.日子虽然清贫,但家里自有了昌龙的勤劳操持,却也是和蔼温馨.幸福安宁.在昌龙的照顾下,小朵的父母虽然仍得天天出工,但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毕竟宽松了许多.只要一家人能象这样和和睦睦永不分离,哪怕是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甚至豁出命去,昌龙他也愿意,然而......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5 17:48:32

--  
             乌鸦河之恋

                [5]
      好比一颗石子,能惊动一个水塘.一位长沙妹子愿意与普通农民结婚,这在当地颇为引人注目,上边抓住这个事例,把小朵树为扎根农村的典型,要她作为知青代表参加公社组织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批林批孔”讲用团到各个大队去巡回演讲,她发言稿写得好,干得也很卖力,她似乎觉得,这也许是她的一次机会.果然,很快她就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典型入了团,进而当上了大队团支部书记.不久就被邻近铁树大队的书记看中,当上一名大队小学民办教师.
    为了干好工作,小朵将自己十个月的小孩强行断了奶,告别家人,一个人住进了十几里外的学校.她一个人教着三个图[三个年级]的课.不懂就回来问自己教过几十年书的父母,她还改进教学方法,使升学率达百分之百.她的教案被评为县里的优秀教案,她教学生排练的文艺节目经过层层选拔得了县里的一等奖。她带的运动队也获得了乒乓球蓝球的社.区.县的种种奖项.她还带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搞勤工俭学,背炭,采药,捡茶籽.桐籽,筹集学费.使辍学的学生全部重新入学,这些工作实绩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不久,她被当选为湘西自治州政协委员。
    而昌龙呢,他仍旧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日子.他不得不独自一人支撑起整个家庭来支持小朵的工作,这种男女分工的倒置在文明落后的当地使昌龙感到有点自惭形秽.因此人前人后,他常常有意回避.好几次小朵从县里或州里开会回来,他都略显紧张地问小朵:别人是不是都问了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吧.每次小朵的解释和宽慰可以让他宽一段心.他害怕小朵随着身份的改变和地位的升迁久而久之会嫌弃他是个农民而离开他.他多么希望小朵回到他身边陪伴他,协助他,和他一起继续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害怕小朵离去成了昌龙的一块心病.那年小朵的妈妈学校来龙山给她落实政策回城,为了不拆散昌龙夫妻,她妈妈让本来可以和她一起回城的小朵留在了乌鸦河.这让昌龙又多了一层愧疚和担心.他为小朵因他而回不了城而愧疚.担心小朵因此而抱怨他,疏远他.这种害怕.愧疚和担心无时无刻不在扰乱他的心.他独自忍受着这心病的折磨,而不愿让小朵知道.

未完待续
  


--  作者:桢桢
--  发布时间:2007/1/25 18:10:56

--  
以下是引用80个知青娃在2007-1-25 12:02:03的发言:

    每一节都认真看了,感慨万千。

    平时看到活泼开朗的朵朵,真的很难相信她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很佩服朵朵顽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祝福朵朵有幸福的晚年!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1/26 13:19:07

--  
    痴迷于工作的小朵哪晓得丈夫的这些心思,她照样难得回家,照样习惯于丈夫细致周到的关怀,每当大大咧咧的她眉飞色舞地向昌龙谈起自己的工作时,昌龙总在一旁静静的听完,然后说:“我希望你搞得好,只要你好我就高兴.”“我只要能天天看见你,我随便做什么都有劲."她不知道丈夫内心的痛苦,更没有听出丈夫话里的惆怅.酸楚和无奈.
   79年,在知青大返城.大招工滚滚浪潮中,小朵也就地招工进了龙山县民族贸易二局,分在了乌鸦河邻近的大安公社供销社当上了一名营业员,儿子小杰也随母转为了城镇户口并吃上了商品粮,与此同时,与小朵一家同时下放到乌鸦河的所谓21种人和他们的家属都相继落实政策回了长沙.不久,小朵的父亲学校也来人给他落实政策办理回长沙的手续,他们也带来了小朵的返城指标,但说明了只能回去小朵一个人,
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且已经招工并在龙山干得很好,小朵再一次放弃了回城的机会.
   这时的昌龙听到有人议论:”晓得城里人在我们这里是呆不久的,你们看下放的还有几个在这里啰.“”小朵如果不是在这里结婚,早就走了......"
  这些话正戳在昌龙的痛处,他扪心自问:"是我害了他吗?"为了求得心里平衡,减轻愧疚感,他向妻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只要妻儿快乐要他干什么都行.他要以此来弥补妻儿不能回长沙的遗憾,他要用浓浓的亲情使小朵和杰杰舍不得离开他.
   父亲落实政策可以带一车行李回长沙,小朵想办法搞了一车木材和木炭准备送回长沙给哥哥打结婚的家具和给父母取暖,那在城市当时可是难得搞到的好东西.为了路上安全,小朵请了假带着儿子亲自押车到了长沙.
   到长沙还不到一个星期,湘西自治州政协拍来电报催小朵马上到吉首开会,一时情急,她将儿子小杰放在了父亲单位长郡中学的幼儿园,自己匆匆赶往吉首.
   谁知此举却在乌鸦河掀起轩然大波,一时议论纷纷,谣传四起,“小朵回长沙去了,肯定不会回来了”“小朵把杰杰送给他哥哥做儿子去了......"
   这些谣传犹于晴天霹雳,震得昌龙头昏眼花半天回不过神来,杰杰是他的命根子,夺去他儿子就等于要断他的后,他不能答应。再说,一个
大男人,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守不住,那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他不相信小朵会这么做,他焦急地等待小朵回来问个清楚,这期间他魂不守舍,成天恍恍惚惚,满脑袋都是儿子小杰的影子,他想儿子都快想疯了.小朵从吉首回来看到他这个样子又好笑又好气,经她百般解释,昌龙才勉强相信儿子没有送人,但儿子不在身边,他心里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结.

未完待续


--  作者:湘琴缘
--  发布时间:2007/1/26 17:03:49

--  
以下是引用80个知青娃在2007-1-25 12:02:03的发言:

    每一节都认真看了,感慨万千。

    平时看到活泼开朗的朵朵,真的很难相信她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凄婉而悲伤的故事,很佩服朵朵顽强面对生活的精神!

         祝福朵朵有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