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分享]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45078)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11/3 22:07:09

--  [分享]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举止,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绎。

    他总是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程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不会是白矮星。

    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当钱德拉塞卡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后,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中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1937年到芝加哥大学以后,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理会它。

    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十几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如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的。”他说,“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会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那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那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时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那样整洁和优美,甚至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塞卡每星期驱车数百英里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

    钱德拉塞卡一生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成果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然,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空间望远镜被送上了太空。尽管它经常因为有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钱德拉塞卡,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举止

    

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知识越多的人越谨慎,谦逊和勤奋。我崇拜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须被仰视,向钱德拉塞卡致敬!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7/11/3 22:12:20

--  

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真了不起!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7/11/3 22:19:10

--  

迟到50年的诺贝尔奖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11/3 22:20:04

--  

一生的执着,成就着伟人的荣誉,这是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

     佩服!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11/4 0:27:15

--  
以下是引用网岭采茶人在2007-11-3 22:12:20的发言:

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真了不起!

钱德拉塞卡真了不起!

所以,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我们知青同样应该学习,以前我和山人兄商讨过这方面的问题,当时我认为是换换脑子也是种休息,不一定睡觉就是休息。这样的体会和感受是我在学生年代看了《上甘岭》电影,里面那个师长打仗时还下象棋,说:“换换脑子”而开始仿效出来的,我觉得蛮好。现在同样有效果,还感受到人的精神和思维不会老。

好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阳光花园
--  发布时间:2007/11/4 0:53:38

--  

迟到50年的诺贝尔奖

好帖!拜读了!

--  作者:寒江雪
--  发布时间:2007/11/4 8:10:48

--  

   坚韧不拔,淡泊名利,不舍不弃,勇敢追求不但是科学家们的品德,同样也是普通人应追求的品德。

好文,拜读了。